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藿香正气水是直接喝吗?藿香正气水是谁发明的?

藿香正气水这款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这个药在生活中很常见,下面的我为你们介绍藿香正气水是直接喝吗?藿香正气水是谁发明的?

藿香正气水是直接喝吗?藿香正气水是谁发明的?

藿香正气水是直接喝吗

藿香正气水是用于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建议你直接服用,用时摇匀。

藿香正气水是谁发明的

最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出现了藿香正气散,也就是现在的藿香正气水,具体是谁发明的不得而知。中成药名,为祛暑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

藿香正气水适宜人群

外阴瘙痒

因藿香正气水是由抗多种致病菌和杀滴虫的藿香、紫苏、白芷、生姜等药组成,故治疗外阴痞痒有较好的疗效。用法:以藿香正气水用凉开水稀释50倍后清洗外阴,男女皆可用。不但有止痒疗效,而且有清爽感。

湿疹

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直接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每天3—5次,连用3—5天。

蚊虫叮咬

夏日若不慎被蚊虫“侵袭”,可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半小时左右可减轻或消除瘙痒感。

慢性荨麻疹

可口服藿香正气水10毫升,每日3次,连服2周为1疗程(若伴有喉头水肿、休克、发热者、近2周来曾用过皮质激素治疗者以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采用此方法)。

藿香正气水妙用

湿疹

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直接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每天3-5次连用3-5天。

晕车晕船

乘坐车、船前,可用药棉蘸取藿香正气水敷于肚脐内也可在乘车前5分钟口服一支藿香正气水,可预防晕车晕船。

慢性荨麻疹

藿香正气水对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口服藿香正气水10毫升,每日3次,连服2周为1聊城。但是,如果有喉头水肿、休克、发热者、近2周来曾用过皮质激素治疗者以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采用此方法。

藿香正气水,这么难喝的药到底是谁发明的?

藿香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半夏(切作四片.姜汁浸一宿.以粟炒黄)、藿香叶,各一两;陈皮(去白)半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温脾胃,化痰饮,消宿冷,止呕吐。治胸膈痞满,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噎醋吞酸,哕逆恶心,及治山岚瘴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七分,去滓,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半夏曲、甘草(炙)各15克,藿香叶30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有热,面赤,呕吐涎嗽,及用攻下过度者。

用法用量每服1.5~3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藿香散--《御药院方》卷十

处方广明胶(碎,炒如珠)21克,藿香叶30克,糯米500克,白丁香21克,零陵香30克,皂角(去皮、子,炙)30克,香白芷60克,檀香30克,龙脑7.5克(另研),沉香30克,丁香21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皮肤干燥,面部酐黯。

用法用量每日用洗手面。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藿香散--《百一》卷十九

处方藿香叶1分,人参1分,白茯苓1分,丁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弱,乳食不调,时作身热,或吐或泻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若伤风热,加生姜1片;作惊,加羌活、防风各半寸;有痰逆,加汤洗半夏1片,生姜3片,煎如前。

摘录《百一》卷十九

藿香散--《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藿香3分,香薷3分,白术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葛根(锉)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分,人参(去芦头)3分,桂心半两,芦根1两(锉),白豆蔻半两(去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竹叶3-7片,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藿香散--《圣惠》卷八十二

处方藿香1分,紫苑1分(洗去苗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3分(去心,焙),桂心半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生下十日至半月,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以绵点取滴口中,1日次第取尽。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藿香散--《圣惠》卷四十七

别名木瓜散、赤茯苓汤、藿香汤

处方藿香1两,白术1两,当归1两半(锉碎,微炒),木瓜3两(干者),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五味子1两,黄耆1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不止,闷绝不住,腹痛转筋。

用法用量木瓜散(《圣惠》卷七十八)、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八)、藿香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藿香散--《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陈皮(去白)、厚朴、甘草(炙)、枳壳、苍术(米泔浸)、乌豆(炒、去皮)、缩砂仁、白芍药、当归、藿香叶、川芎、木瓜、百药煎、阿胶(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冷热不调,赤白五色,诸般泻痢。

用法用量用生姜茶芽蜜水煎调服。白痢,加白姜、木香;赤痢,加黄连;赤白痢,加姜黄连;血痢,加诃子肉。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藿香散--《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藿香叶(去土)1两,半夏曲1两,甘草(炙)1两,陈皮(去白)2两,厚朴(去粗皮,姜制)2两,人参(去芦)半两,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不和,吐逆,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水1小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藿香散--《局方》卷四

别名藿香汤、藿香正气散、藿脾饮、藿香脾饮

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甘草(炙)1两,半夏(切作4片,姜汁浸1宿,以粟炒黄)1两,藿香叶1两,陈皮(去白)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温脾胃,化痰饮,消宿冷,止呕吐。主治胸膈痞满,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噫醋吞酸,哕逆恶心;及山岚瘴气。留饮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藿香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四)。藿香正气散(《普济方》卷二○六引《指南方》)、藿脾饮(《证治要诀类方》卷二)、藿香脾饮(《准绳·类方》卷五)。

摘录《局方》卷四

藿香散--《慈幼新书》卷九

处方茯苓、紫苏、藿香、苍术、陈皮、厚朴、桔梗、半夏、甘草、大腹皮。

功能主治感冒,兼痰嗽气壅。

摘录《慈幼新书》卷九

藿香散--《幼科指掌》卷三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陈皮、藿香、木香、厚朴、甘草、苍术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脱肛。

用法用量加生姜、南枣,煎汤调服。

摘录《幼科指掌》卷三

藿香散--《圣惠》卷十一

处方藿香1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桑木耳1分,葛根1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干呕烦乱,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藿香散--《鸡峰》卷十四

处方厚朴1两,藿香叶1两,生姜1两,陈橘皮1两,半夏1两,甘草1两。

制法上同杵令烂,焙乾为末。

功能主治疟吐下之后。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藿香散--《圣惠》卷十

处方藿香1两,白附子半两(炮裂),零陵香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松香1两,川乌头半两(炮,去皮脐),牛黄1钱(细研),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与牛黄、麝香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头昏,皮肤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葱酒调下,日3服,夜1服。

摘录《圣惠》卷十

藿香散--《博济》卷二

别名藿香汤、藿香饮

处方藿香1两,厚朴1两(去粗皮,姜汁炙令香熟),甘草3分(炙),官桂半两(去粗皮),青皮3分(汤去瓤,细切,麸炒)3分,干姜1两(炮),枇杷叶1分(炙去毛)。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消食,进饮食,化冷痰。主治霍乱。脾胃气虚弱,呕吐不食;脾胃虚寒,痰盛,呕吐不止,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藿香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五)、藿香饮(《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摘录《博济》卷二

藿香散--《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藿香叶、零陵香、莎草根(炒去毛)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头旋目眩,痰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腊茶清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藿香散--《医方类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秘要》

处方白附子(炮)1分,藿香1分,桑螵蛸1分,僵蚕(去足,令净)1分,腻粉20文。

制法上为末,同研匀。

功能主治急惊风,夜间惊啼,不得睡,或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1字,薄荷暖酒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秘要》

藿香散--《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藿香1分,木香1分,葛根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丁香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吐逆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频频温服。量儿大小,临时分减。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藿香散--《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藿香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人参半两(去芦头),木瓜1两(干者),桂心半两,白术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芎?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多,脾胃虚乏,心腹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作为一种常见的中成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尝过它苦涩的味道,又不仅仅是苦,还有些怪怪的。不知道这股难喝的味道有没有“折磨”过你,反正我是被“折磨”过。

那么到底是谁,发明了这么难喝的药?

网传有两种起源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最早起源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

藿香正气水,最早作为藿香正气散,被鼎鼎大名的“医圣”孙思邈,收录于《千金翼方》当中。

《千金翼方》是孙思邈编撰的一部中医典籍,以补其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书中记载了他晚年近三十年所收集的药方。全书30卷。书中涵盖:妇人疾病、伤寒、小儿病、 养生 长寿等内容。体现古代延年益寿与防病、治病相结合的特点。

后来经过数次战火的洗礼,《千金翼方》慢慢在民间失去了踪迹。上世纪50年代,人民卫生出版社得到了从日本引进回来的《千金翼方》。

但是由于时隔久远,日本珍藏有中国《千金翼方》的六种刊本,都有缺失,与原版相差较大。其中又以明代王肯堂刻本最为全面。

现今中医界使用的《千金翼方》以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江户医学本出转的影印本较为常见,书中所缺失的内容由当代中医专家自行研制的药方填补空缺。

到宋代,藿香正气散的药方被收录于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本书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的中医方剂学著作,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

第二种说法是最早收录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中。

由于时代久远,药方出自何处难以考证,对藿香正气水的起源,你有什么见解?或者你对藿香正气水有什么印象?欢迎在下方评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5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