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我国渔业仍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
(1)从水域保护和资源开发结构看,水域环境恶化、资源衰退现象日趋严重。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以及突发性污染事故、工程建设项目对鱼类栖息地的严重破坏,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严重,致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损害,天然渔业资源和养殖业都面临威胁,特别是污染破坏了部分经济鱼类的近岸产卵场和养殖水域,使鱼类繁殖能力严重下降,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
(2)从水产品养殖结构看,养殖品种单一,结构雷同,养殖方式落后,新的优良品种少,名特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低,病害和污染严重。
(3)从海洋捕捞结构看,国内捕捞渔船增长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难度很大,以开发公海渔业资源为主的大洋性渔业比重还很小。随着国际海洋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签字生效,我国传统的作业渔场将减小。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内市场的石油价格随之上扬,使渔业成本大幅上升。另外,国内与国际渔产品价格过低,导致了海洋捕捞经济效益走低。
(4)从水产品加工和流通结构看,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老化,保鲜、加工技术落后等,严重制约了加工业的发展。加工、流通和相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少,渔业比较效益下降,渔民增收难度增大。
(5)从水产品供给结构看,由于水产品养殖品种不合理,名优品种比例很小,产业化水平低,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主要产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的产品过剩和价格下跌等问题。
(6)从渔政管理和市场流通结构看,我国的渔政管理在实际执法工作中,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往往是“分级管理有余,统一领导不足”。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趋向如何,面临那些问题,如何解决
二零一八年中国水产养殖产出破5000万吨大关,占水产品产出总量比重近80%,是全球唯一养殖产量超越捕捞产量的重要渔业国家,全国渔业及其直接相关产业产出总值高达24761亿元人民币,其中渔业产值总额高达12314亿元、渔工业及其建筑产总值5667亿元、渔业流通产业与渔业服务产业总值6781亿元。在渔业总值中,海捞总值1988亿元,海水养殖总值3307亿元,淡水渔捞总462亿元,淡水养殖总值5876亿元,水产业育苗总值681亿元。?
我国水产养殖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环境污染、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为此,我们对如何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工业化程度低,缺乏大型农场和综合性渔业集团公司等“龙头企业”,中国的水产品品牌的创建、质量安全控制、产品深加工以及包装设计等环节都相对缓慢,这严重影响了流通、加工以及对外贸易等后续行业的发展。因此,加入WTO后,中国水产品正面临国内市场上优质低价水产品占比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二)水污染较重
水产养殖业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工农业的发展等对水资源产生很大影响,这些产业在水产养殖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工业污水对水资源却造成了一定污染。废水在各种条件下流入河流和湖泊,导致对水产养殖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特别是大中城市河流的支流污染情况严重。例如,长江的一些支流已经消失,一些支流在石油污染下已经减少,部分湖泊的污染状况也在不断加剧,阻碍了水生植物养殖业的发展。
二、完善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
根据生产区域和生产类别,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如渔业协会、渔业和农民协会。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将分散家庭的小规模农业纳入工业化生态链,有力推动了改良种子供应、农业技术、饲料选择、疾病预防、水产品营销和加工专业化以及处理等环节的一体化进程。通过严格的质量认证(如HACCP认证)和水产养殖产业的营销推广,也可以真正创造出具有较高市场影响力的品牌。
(二)积极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渔业的执法监督,积极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一流的品质塑造一流的品牌,一流的品牌获得一流的收益,没有优质的水域生态环境,是不可能生产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水产品,可以说水域生态环境是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根本。因此,第一,可以抓住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做好水域生态环境的检测和保护工作,对一些高污染、高排放以及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的企业进行关闭处理。
第二,加强渔业部门的执法力度,对不法捕捞等行为坚决打击,但是很多地区依然存在偷、毒、炸鱼等不法行为,造成渔业资源浪费的同时,更污染了水域生态环境,加上不科学、不规范的用药,对水产品的品质、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执法部门对这些行为应当加强监督,发现并予以坚决的打击。
第三,加强水产养殖的规章制度,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水产养殖上岗证的制度,例如湖口县实行的水域滩涂证制度,并把广大水产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与水域滩涂养殖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加强了对水产养殖户的监督管理。
产养殖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作为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区污染、虾塘老化、黑臭底泥淤积、大规模灾难性病毒病的爆发和流行等问题迅速暴露出来,使人们对传统掠夺式养殖模式提出质疑。生物修复技术(Bioremediation)是国内外近10年发展起来的最新环境工程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土壤、城市河湖、地下水,近海洋面的污染治理和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并成为二十世纪环境科技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和传统掠夺式养殖模式不同,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并不通过大量使用高营养的饵料和抗生素提高养殖产量,而主要通过生物-生态措施,修复受损的池塘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质和池塘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0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