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载种毛竹
一、毛竹的生物学特性
毛竹是由地下部分的鞭、根、芽和地上部分的秆、枝、叶组成的有机体。
竹鞭具有强大的分生繁殖能力,竹鞭一般分布在土壤上层15—40厘米的范围,每节有一个侧芽,可以发育成笋或发育成新的竹鞭。
壮龄竹鞭上的部分肥壮侧芽在每年夏末秋初开始萌动分化为笋芽,到初冬笋体肥大,笋壳呈**,被有绒毛,称冬笋。
冬季低温时期,竹笋在土内处于休眠状态,到了第二年春季温度回升时,又继续生长出土,称为春笋(即春笋是冬笋发育成的)。
春笋中一些生长健壮的,经40—50天的生长后,竹杆上部开始抽枝展叶而成为新竹。
新竹第二年春全株换叶一次,以后二年换叶一次,每换叶一次称为一“度”。
新竹经过2—5年生理代谢,抽鞭发笋能力增强、竹秆材质处于增进期的壮龄竹阶段:经过6—8年的生长,竹秆材质生长达到强度稳定的中龄竹阶段;9年以上竹将出现生活力衰退的下降趋势,进入老龄竹阶段。
二、母竹的选择、挖掘与运输
①母竹选择:母竹以竹龄2—3年生(以二年生为主)、胸径3—6厘米、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的竹为宜。
②母竹的挖掘与运输:挖掘时应先判断好竹鞭的走向(一般与母竹秆基椭圆形的长边方向平行),再细心扒开土找到竹鞭。
竹鞭来鞭去鞭的识别,来鞭既前一株母竹延伸出来的鞭出的新竹,鞭芽朝新竹的鞭对新竹来说为来鞭,从新竹新发展出来的,鞭芽向外的称为新竹的去鞭这对挖母竹具有重要的作用。
来鞭留30一40厘米截断;去鞭留40—50厘米截断,然后沿鞭两侧逐渐挖掘。
挖取时要多带宿土,做到不伤鞭根,不伤笋芽,不伤“螺丝钉”(竹秆与竹鞭连接处),不伤母竹。
挖出后,留5—7盘枝,砍去竹尾。
母竹运输的路途和时间越短越好。
运输时必须包扎好,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
三、毛竹的种植与管理
一选地:造林地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
二整地挖穴:清除栽埴点周围2米左右的杂草灌木,按栽植点挖穴。
毛竹移竹造林每亩密度40株;株行距可用4×4米;栽植穴的规格是穴长1米,宽0.6米,深0.5米左右。
三种植时间:春节前后遇雨或土壤湿透后,种植时间要求最迟在春分前种植完成。
四栽植:种植时先在穴底垫上表土l0—15厘米,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轻轻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再填土、踏实。
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5—10厘米,填土踏实时,要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
栽后浇足“定根水”。
五抚育施肥:种植后当年进行抚育1—2次,并施肥一次以上。
毛竹种子种植方法:
一、圃地选择
毛竹几乎遍布全世界,适应不同地区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黄土,黑土,沙土,都可以种植。如果是荒山造林,河道,山坡复绿,可直接撒种后搂土覆盖即可。如苗圃播种,建议选择优质的良田育苗,比如小麦田,玉米田,水稻田等,只有疏松肥沃,容易的管理的良田才能长出茁壮的竹苗。地势要高,浇水排水都要顺畅,光照充足。
二、整地
1、深耕:耕地前,每亩施底肥3~4吨,以发酵过的猪牛羊鸡等动物粪便好,均匀的撒在地表,在用拖拉机深耕30厘米,耕完一次在靶一次,这样能将大块的土壤细碎,让播种更方便。
2、作畦:因为种植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将田地做成固定宽度的畦,以1.5米为宽度标准,长度根据地头的长短10~30米之间都可以。周围挖好排水浇灌的沟渠,如滴灌此时应铺设水管,但周围排水沟要挖,防止夏季大于来临淹死小苗。
三、播种
所有工作都做完,种植毛竹才做了一大半,还有播种没做了。毛竹种子发芽率高,一般苗圃育苗采用条播的方法,播种深度3~5厘米,行距50厘米,播种后覆盖地膜保湿。一般10~15天发芽,根据土壤条件和各种的气温,略有差别,没发芽这段时间,要保持水分充足,干了就会让苗发芽减少或出苗不整齐。
四、苗期管理
但小苗全部发出后,就需要遮阳了,毛竹小苗不耐长时间暴晒,容易灼伤嫩叶。苗期要搭建遮阳网,以免晒伤小苗,一般种植第二年就可以分栽,或出售,或植树造林。当年的小苗,最主要的就是遮阳和浇水,因为播种前已经施肥一次,在整个生长期,都不用施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