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掌握一定的养殖技巧养殖会轻松,海鳗养殖技巧是什么?

管理体系下有100多亩养殖基地,质量体系采用HAC-CP、GMP、SSOP控制生产和产品质量。注重原料来源的质量控制,继续深入开展无公害鳗鱼加工技术研究,提高产品安全卫生水平,加强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卫生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卫生质量,确保源头监控、过程可追溯、出口有保障、产品深受客户青睐。鳗鱼养殖场选址时,应选择交通便利、防洪能力强、水源充足、水质稳定的地方。最好的水源是山坑水和地下水。土壤不含汞等有害重金属,首选壤土。鳗鱼养殖场应远离大型工厂等容易污染的场所,与其他水产或禽畜养殖场的直线距离至少为1000米。

掌握一定的养殖技巧养殖会轻松,海鳗养殖技巧是什么?

成鳗养殖池最好是正方形,面积5-10亩,水深1.8-2米。每2.5~3亩配备1台0.75kW曝气器。养鳗鱼的池塘,尤其是养了多年的老池塘,淤泥很厚,每年至少要彻底清理一次。育苗前一个月左右,池塘灌满20~30cm的水,用250kg/亩生石灰和12.5kg/亩漂白粉消毒。1周后,加水至1.5米左右。然后施无机肥培养水质,检验无毒后即可放苗。在初秋鳗鱼病高发季节,饲料投喂量减少到正常的80%左右,即投喂量为体重的1%左右,以防止因暴饮暴食而发生鳗鱼病。

早上喂食的好处是此时池水温度低,没有热分层现象。此时喂食可以避免鳗鱼在喂食时温度过高,甚至产生应激反应而引发鳗鱼疾病。此外,早晨太阳升起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池塘水中溶解氧增加,鳗鱼摄食后消化吸收良好,残留饵料和粪便在有氧环境下分解,有利于稳定池塘水质。饲养时应添加鱼油和维生素E,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鳗鱼的体质和抗病能力。鱼油的添加量为2%~3%。鳗鱼喜欢黑暗的环境,怕光,所以它们都在晚上活动,尤其是下雨天。它们适应性强,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成年鳗鱼的消化器官会逐渐萎缩,停止进食。这个不用担心,它们产卵后会独立进食。在选择鳗鱼养殖场的选址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有良好的水源,其水质要符合鳗鱼的生态要求。水量要充足,地势要平坦开阔,水陆交通要方便运送饲料和鳗鱼。池塘应至少暴露在阳光下一周,鳗鱼苗在放养前应先用漂白粉消毒。一周后,排干消毒池水,注入新水。库存密度。每平方米可以放0.1公斤左右的幼鳗。一般每亩池塘可以放养7000条左右的成年鳗鱼。

盐巴具有强烈的渗透及脱水作用,它通过改变寄生物的渗透压,而使其被抑制和杀灭,是鳗鱼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水产药物,如白苗期刺激红虫吐脏、鱼种下塘前的消毒、水霉病的预防鳗鱼长途运输等等。?

1、白苗放养时期?

在经过长时间运输后,袋中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升高,此时苗体较疲弱,在白苗投放到水泥池前,保持池内0.7%的盐度,一方面尽量减少环境因素对鳗苗的刺激性,使鳗苗平稳过渡,尽快恢复体质,另一方面可消毒池水和苗体,避免其受病菌或寄生虫的侵袭,从而显著提高成活率。

2、白苗培育阶段?

红虫经暂养、漂洗、爬活后,放于0.5-1%左右的盐水中浸浴10-15分钟,可刺激红虫吐脏,同时寄生于红虫体表的细菌及寄生虫等也会受刺激而死亡或脱落,从而大大降低了鳗苗受爱德华氏菌及其他病菌感染的几率。

3、鱼种下塘消毒?

鳗苗在培育到一定规格(约10g/尾)时,经选别后下塘前,可用1%食盐浸泡5-10分钟,可部分杀灭鳗鱼体表水霉菌、寄生虫和细菌,起到杀菌消毒作用,提高鱼种下塘后的成活率,此种消毒方法简便、费用低廉且安全。

4 拌料投喂

食盐有助于消化,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因此打料时可将盐巴(按0.5-1%饲料量添加)溶于打料水中,拌料投喂。一方面可刺激鳗鱼食欲,另外可以增加机体无机盐,起到补充营养、预防鱼病的作用。

5 鳗鱼养殖过程中多种病害的预防

①日本鳗鳃肾炎。用0.5%~0.8%食盐水药浴,可预防鳃腺炎。

②寄生虫病。使用0.4%浓度的盐水浸浴,可有效刺激虫体的脱落或包囊的形成,再经及时换水后排出鳗池,效果较好。

③水霉或鳃霉病。对鳗苗、鳗种水霉病,用1%的食盐水浸洗15-30分钟;或保持池内0.5%盐巴浓度3天左右,可有效控制霉菌。

④气泡病。先将原来池水部分排掉,注入新水,然后以1mg/L的盐水浓度全池遍洒食盐,连用2~3天即可

⑤烂鳃、烂尾、脱黏、败血病。用0.5%~0.8%食盐水浸浴,可显著减低鳗鱼死亡率。另外,在鳗鱼发生重金属或有机磷中毒时,保持池内0.5%浓度的食盐,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鳗鱼中毒症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7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