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锦尚东店:铆足劲头写好乡村振兴文章
9月30日,东店村迎来了大喜事,位于 石狮市 锦尚镇东店湾内的福建省石狮市锦尚东店一级渔港工程项目正式开工,这也意味着东店乡村振兴步伐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清晨5点,天色还没亮,当大多数市民还在酣睡时,位于东店湾附近的水产批发市场,一片繁忙景象。市场门前卸货的卡车、购货的三轮车,人来人往的鱼贩与装卸货的渔工,挤满了整个市场,不远处的码头上,刚到港的渔船正忙碌着装卸渔获,输送到这个刚整修没几年的水产品交易市场,清晨的喧嚣唤醒了东店新的一天。而刚刚开工的石狮市锦尚东店一级渔港工程也为这片鱼市注入了强心剂,待渔港工程建成,将进一步完善锦尚镇的渔业基础设施,改善渔船作业条件,提高渔船避风减灾能力,促进区域内渔业经济发展,也让这片原本热闹的交易市场更加繁华。
离水产品交易市场仅仅一条马路之隔的工地上,忙碌也成了常态,拔地而起的敬老院已见雏形,并将于10月10日正式封顶。据悉,这个服务于东店养老事业的敬老院总投资1400万元,计划建设活动中心以及厨房、餐厅等功能室,可容纳66个床位,并配套多种服务设施,以满足村民的养老需求,东店村稳抓安全促进度,力争年底主体建筑全部完工,并进入内外装修阶段。
除了敬老院这种项目的落地外,东店村还从细微处入手,充分利用村居角落较难利用的边角地、闲置地等小区域?见缝插绿?,建成集观赏、游玩、休憩功能于一体的小微景观,让空闲地成为村民家门口的小公园。走在东店村的村间小道,原先?脏乱差?的卫生死角,通过组织人员清运垃圾,同时进行精细绿化设计和施工,焕然一新,成为群众的心头之好。东店村还对村里?脏乱差?的重点整治区域进行整体规划,从拆除占地600多平方米的违章搭盖和废弃旧房开始,接着平整土地,然后进行微景观改造,彻底改变村间环境卫生状况。
东店懂得换新,更懂?温故?,在毗邻村委会的小道上,东店村以路面刻字?一条路走进我的故乡?为串联,将东店电厂旧址作为起点,一路走向华侨文化园,通过展现东店侨情、侨捐工程、侨界名人等,以怀旧为主线,将集中区域打造成侨乡文化公园,勾起人们对东店的乡愁记忆,展现东店十年乡村嬗变,十年初心不变。
此前,东店村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镇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一同视察观摩本村项目建设现场,了解项目推进进度,让代表深入了解全村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代表主动参与解决全村所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感受东店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与信心。
小碎步,轻音乐,慢生活——这是不少人向往的生活状态。四川省大竹县庙坝镇的欢喜坪 旅游 度假区,正是有了这样一句广告词,成了川渝毗邻地区的新晋“网红打卡地”。随着游客增多,欢喜坪度假区直接辐射带动周边村镇餐饮、住宿、商贸、物流等纵向产业发展,实现了“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
欢喜坪 旅游 度假区入口
农旅融合发展
村企共赢走出“致富路”
除了“应季”的自然美景,景区还建有摩天轮、悬崖秋千、丛林穿梭、步步惊心、旋转木马等大型游乐设施,打造了独栋树屋、民宿和集装箱酒店。建设期间,景区直接帮助周边3个村50余户贫困户务工就业,惠及贫困人口100余人。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50-100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探索 出 旅游 发展、公司受益、农民脱贫的“多赢”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村企共赢。
大竹县乌木镇的有机蓝莓采摘园
几年前,在外开办企业的李连君在看电视时被一种叫蓝莓的水果吸引。他通过调研发现,蓝莓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经过实地考察,他决定在老家乌木镇乌木村种植蓝莓,由此开启返乡创业之路。如今,李连君总共流转800亩土地用于发展蓝莓产业,现年产20万斤,去年产值达到了80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00余人,帮助群众每月增收1500余元。
“蓝莓产业园建好了,我们进行了升级打造,目前正在争创3A级景区,在景区周边大力发展餐饮、民宿、土特产销售等配套产业。”乌木镇镇长尹欢介绍,近年来,乌木镇以“农”为核心,在“旅”上大做文章,打造了出集采摘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康养为一体的“大竹县栢岛湖蓝莓园”,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和 旅游 产业深度融合、互相促进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子。
大竹县庙坝镇的寨峰桃花源
庙坝镇的寨峰桃花源,被誉为“中国乡村 旅游 模范村”。 最近几天,这里的桃花开得正旺,引来游人无数。每年三月,这里都要举办“桃花节”,至今已举办13届,平均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年 旅游 综合收入超千万元,园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帮助贫困户脱贫近100户,大竹秦王桃花源,成为了川东乡村 旅游 的一张亮丽名片。
秦王桃、清脆李、油菜花……大竹县的广袤乡村,各种特色种植业百花争艳,各地农旅产业竞相发展,让农村更美也让村民更富足;田野里、高山上、园区内……大竹县的春天处处生机盎然,一个又一个富民产业方兴未艾,共同织就出一幅幅充满希望的美丽画卷。
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一角
园区辐射带动
不断扩大“火车头”效应
蒜泥、卤煮、爆炒、五香……小龙虾,作为大江南北餐桌上当之无愧的头号主角,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大竹县培育出来的小龙虾“良种”,是食客们的最爱。
乌木镇广子村,有一个规划建设面积1.5万亩的园区,名为大竹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这个“巨无霸”园区,是四川唯一、西部第一的小龙虾良种繁育场,由“一心一园一基地”组成。“一心”即小龙虾良种繁育中心;“一园”即百岛湖水产 科技 园;“一基地”即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国家级水产 健康 养殖示范场”。
“我们从太湖、巢湖、洞庭湖引进优质种虾,再与大竹本地的小龙虾进行选育和繁育。”小龙虾良种繁育中心技术总监张克磊介绍,该中心自主研发出“控光、控水温、控水质、控水位、控投喂”的“五控”人工诱导技术,还组建了专门的科研团队,采取院企合作模式,努力提升园区现代农业 科技 含金量。目前,该园区已带动种养户发展稻虾综合种养2万亩,年产小龙虾3000吨、生态优质水稻1万吨,亩均增收4000元。
大竹县小龙虾良种繁育中心
现代农业园区是“火车头”,一个园区,带动全县特色水产养殖业发展——2020年,大竹全县水产养殖面积3.03万亩,水产品产量2.01万吨,渔业产值4.7亿元,农民人均渔业收入470元;现有水产基地乡镇10个,规模100亩以上且年收益100万元以上水产基地50个。
近年来,大竹县依托龙头企业和各类专合组织,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模式,推广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利益兜底等做法,保障农民利益,并让农民获得二次收益。截至目前,全县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3家,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带动农民户均年增收1800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经注册总数达到519家,带动农民户均年增收1200元。
大竹县月华镇现代农业园区一角
计划到2021年底,大竹县将在乌木镇和石河镇建立两个鱼米之乡核心示范区,规模达10000亩以上。以稻虾综合种养、优质水稻种植为主导产业,向月华镇、石桥铺镇、杨家镇和朝阳乡辐射推广,建立大竹县鱼米之乡先进示范区,规模达50000亩以上。同时,将进行鱼米之乡农旅融合,打造以休闲垂钓、特色采摘、文化节渲染为主的休闲观光景区,预计可带动千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实现户均年收入增加8000余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