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鸡枞菌的种植方法与过程

1、菌棚建造:选择交通便利、水源近的场所建立菌棚。2、进行育种:将石膏1.5%、麦麸20%、水140%混合,灭菌后把鸡枞菌母种切块放入。3、定植方法:每个蚁穴定植15-18株。4、后期管理:棚内温度应保持在25℃-30℃之间,每天喷一次水。

鸡枞菌的种植方法与过程

鸡枞菌怎么种植

1、菌棚建造

种植鸡枞菌,宜选择交通便利、水源近、环境清洁、土壤肥沃的场所,棚屋东西向长100米、宽8米、墙高约3米,在菌棚的建设中,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调整菌棚面积。

2、进行育种

将木屑75%、石膏1.5%、麦麸20%、水140%、白蚁筑巢土3%混合配制,配料称重,然后用聚丙烯袋填充17?45 cm,按常规消毒接种,灭菌后把鸡枞菌母种切块放入。

3、定植方法

鸡枞菌菌丝长出后,就可以放入到饲养池的蚁穴中,每个蚁穴定植15-18株,注意要分布均匀,然后用泥土覆盖菌丝球状体的下部即可,定植好后要适量浇水,还要遮光。

4、后期管理

鸡枞菌棚内温度应保持在25℃-30℃之间,昼夜温差控制在10℃左右,地温控制在25℃-27℃,空气湿度保持在90%,每天在鸡枞菌表面喷一次水,使其保持湿润的状态。

鸡枞菌种植技术 如何种植鸡枞菌

1、栽培季节的安排

以春季栽培为益,在蜀南竹海地区3-4月份气温在12-18℃,是鸡枞菌菌丝体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此时制袋接种,不许加温,成功率高,待40-50天菌丝长满袋,气温回升可埋入土中,很快就能长出第一批子实体,并可延续采收到当年的9-10月份。

2、栽培袋的制作

培养料与原种,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同。采用17厘米×35厘米×0.0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装料,套颈圈加棉塞或打洞贴胶布等方式封口。灭菌后待料温降至25℃时接种,每瓶原种接20-30袋,加大接种量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减少污染率。接种好的菌袋,置洁净,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16-20℃,经40-50天的培养,菌丝可长满袋。继续培养,袋壁上会出现许多珊瑚状瘤点,说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在4-6月份即可埋袋栽培。

3、栽培场地的选择

栽培场地宜选南北朝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酸性的菜园地或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先整成宽40-100厘米,长视场地而异,深15厘米的凹畦。根据鸡枞菌喜酸性环境和对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不敏感的特性,不宜与栽培其他食用菌那样在畦底撒石灰粉,却可撒食粮的多菌灵或托布津,畦周围开好排水沟。

4、栽培方式

将已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脱去塑料薄膜,整齐地排入畦内,覆20厘米经太阳曝晒过的菜园土或林地肥土(以不板结为佳)使畦地高出地面15厘米成凸畦,畦面盖上废报纸或竹叶,松针等,以保湿遮阳。

5、管理

脱袋覆土后的管理工作主要的保湿,控温和防治病虫害。鸡枞菌出菇季节在6-10月份,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低,因此,降温,保湿是管理的关键,必须搭建荫棚,棚高距畦面17-34厘米,可以遮阳降温,保湿;向栽培场地及其四周喷水,可以拉大昼夜温差的刺激。

6、采收

当鸡枞菌的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基部,用小刀沿膨大的柄下部切断,向上拔起即可,细长的假根可留于土中。

7、总的来说,鸡枞菌种植技术还是很简单的,只要配好培养基,做好消毒杀菌工作,控制好湿度、温度等条件就可长出菌丝了,最后做好水分、温度的管理就长出鸡枞了。

1、培养技术。

鸡枞菌通过液体深层培养菌丝体,作为提供研制营养食品及饮料的原料,其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菇类,尤其是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很高,所以鸡枞菌的液体深层培养菌丝体生产引起重视。

培养基配方适用的液体培养基配方:

配方1:蛋白膝2%,蔗糖2%,硫酸镁1.5%,磷酸二氢钾0.3%,维生素B11毫克/100毫升,pH调至6。

配方2:酵母膏0.1%,蔗糖3%,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氏1%,硝酸钠0.3%,氯化钾0.05%,pH调至6。

配方3:酵母膏0. 1%,蔗糖3%,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5%,硝酸钠0.3%,氯化钾0.05%p H6左右(中国医科大学洪震,1992)。

2、营养。

野生鸡枞菌生长发育主要营养源,是从蚁巢和菌圃及周围环境所获得。蚁巢主要是由工蚁的半消化群井热就成为菌圃,或称菌床,菌圃含有丰富的共养物质,包括木质素、纤维素、脂肪、多种氨基酸和灰分元素。加上菌圃周围的矿物质、水分等这就构成鸡枞菌生长发育的天然培养基。白蚁的排泄物含有氨基酸和可溶性含氮化合物,又为鸡枞菌提供良好的氮源,有利于鸡枞菌菌丝的生长,据贺新生(1995)观察:蚁巢多建于地下20-100厘米处,体积从0.1-10米不等;有中央大巢和分散的卫星巢,之间有蚁道相互连接,蚁群在蚁巢中会长期繁衍达几年至数十年之久。

2、温度。

鸡纵菌生长地的白蚁巢内,温度稳定在22 ℃士3 0C,最低15℃,最高不超过28℃,几乎为恒温。稳定的温度,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和白蚁的孵化繁殖。从人工驯化试验观察:鸡枞菌抱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2℃一24℃;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6℃-20℃,在18℃从接种到满管只需10天,菌丝体每天生长达0.73厘米;子实体形成的温度2 5 ℃-35℃均可,最适温度为25℃-30℃,日温差5℃为最适;高于35℃,子实体仍能照常发育。

4、湿度。

蚁巢内稳定的环境条件,适合鸡纵菌菌丝体生长,但不利于形成子实体。因此,正常情况下,菌丝体在蚁巢内大量生长而不形成子实体,需到雨季来临后,雨水渗人蚁巢周围的土壤中,此时菌丝向蚁巢外生长,在表层上产生子实体,这说明水分和湿度对鸡枞菌的重要性。人工栽培时,培养料含水量为60%-75%均可,以65%为最佳;培养料含水量70%-75%时,子实体形成最适合。鸡枞菌菌丝体生长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为好,原基形成期空气相对湿度不能低于80;子实体生长阶段,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为佳,子实体开伞需要95%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

5、酸碱度。

蚁巢菌圃的pH比较稳定,常在4.0-4.5,化学分析表明造成蚁A PH 1峨的王安原囚是仔在着十有机酸,如挥发性的蚁酸,非挥发性的乌头酸、反丁烯二酸、丁二酸等。而pH较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建巢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新运人的植物残体所起的缓冲作用。据贺新生(1995)研究鸡枞菌菌丝生长在pH 4.0-4.5最适合,而不利于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特别是炭角菌的生长,因而保证鸡纵菌的绝对优势地位。

6、光照。

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原基分化、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不一定需要光照。子实体开伞时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使其分化发育良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6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