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七贤镇的经济建设

198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341万元。1990年为2亿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6亿元;第三产业总收入25.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3∶41.6∶57.1。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解放初粮食产量亩产125公斤。1980年前,七贤镇辖区农业主要生产粮、菜两大类。1985年建镇后,调整了生产结构,对部分山坡进行了退耕还林、还果,使林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有较大提高。1985年农业总产值747万元。粮食亩产396公斤,总产354万公斤。1990年农业总产值3020万元,年平均递增32%。1990年提高到亩产465公斤,总产222.5万公斤。

七贤镇的经济建设

1990年以后,针对人多地少和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实际,该镇着重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压缩传统种植业,发展“名、优、特、稀”品种,粮经比例为1∶9。2000年,七贤镇耕地面积313公顷。以葡萄种植、奶牛养殖、蔬菜花卉种植、生猪养殖和豆制品加工五大产业为主导,出现了一批专业村、专业户,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奶牛养殖以井家沟、南红庙两个养殖专业村为重点,奶牛存栏量达到1500头,有80%的奶牛养殖业户加入了济南市奶牛生产合作社。积极推广奶牛高产技术和青贮氨化饲料饲养技术, 收到了较好的效益。腊山奶牛场占地0.53公顷,固定资产达100多万元,年纯收入15万元,成为该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葡萄种植以井家沟千亩葡萄园为龙头, 辐射带动了后魏、杨庄等村的葡萄生产,种植面积达到133公顷。品质优良的“巨峰”葡萄占有济南60%的市场,并远销10余个地市。新培育出的“怡美牌”早熟无核葡萄被农业部认定为优质果品,并已形成规模。蔬菜、花卉种植以农业科技园和花卉种植大户为龙头,带动了前魏、后魏、朱庆、前龙等村(居)的花卉种植业,种植规模已发展到30公顷。镇科技园建于1995年,占地1公顷,建有3个不同类型的大棚,主要用于花卉、蔬菜、育苗生产,已建12个网棚用于育种。九曲生猪养殖场初具规模。尹家堂豆制品加工基地有业户60余户,占地2公顷,吸纳劳动力150多人,大豆年加工量稳定在3600吨, 而且产销一条龙, 形成了豆制品专业批发市场,年创产值2500万元左右。另外,前魏村的鼋鱼、井家沟村的牛蛙等特种养殖也有了新的突破。 辖区乡镇工业在20世纪50-60年代处于萌芽状态, 规模小,实力弱,主要是“四坊”(磨坊、粉坊、豆腐访、油坊)经济,商品率低。后来逐渐兴办一些小修理厂、小钢砂厂、面粉加工厂等,由于强调“以粮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乡镇工业发展缓慢。

1984年后, 乡镇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85年,全镇有工业企业103处,工业总产值2043万元, 总收入1822.65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01.93万元。1990年,镇工业企业272个,总产值1.03亿元。

1990年以后,该镇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突出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在巩固和发展业已形成的机械、金属压延制品、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兽药等主导行业,巩固和发展压力容器、给排水设备、电磁线、变压器、水泥等主导产品的同时,着手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第一,实施骨干企业带动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名牌效应和适应、占领市场的能力。一是抓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2000年实施技术改造10项,开发新产品8项,企业创新能力有了较大增强。其中济南市压力容器厂新上大型电站辅机项目一期工程,生产和检测设备安装到位,具备了生产30~60千瓦发电机组辅机能力。该企业开发研制的镍渗层管热网加热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研制的可旋式暖风器列入了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二是抓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宣传认证和申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济南市中变压器厂等四家企业先后获取国际认证。三是抓了科技兴企。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千方百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第二,实施引进企业拉动战略,发展壮大区域经济。按照“求所在不求所有、你发财我发展”的思路,加大了引进引办企业的力度,盘活了存量资产。2000年,全镇共引进企业20家,引进资金1425万元,涉及畜牧兽药、瓷用出口花纸、安养工程、特种养殖、机械加工等多个行业。

第三,实施了私营企业联动战略,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改善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实行放开式经营。二是改善私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实行保护性经营。区镇联办的腊山民营工业园,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达4000万元,引进了23家民营企业,其中山东格致热工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达2000万元,成为全国热工设备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和潜力的高科技私营企业;济南易邦实业有限公司和济南瑞宏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建厂投资也分别在300~400万元之间。各村(居)扶持的活性炭厂、专用肥厂等私营企业也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三是改善私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实行鼓励性政策。2000年全镇私营企业已发展到92家,个体工商业户达到2452户,成为该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0年,全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781人,实现产值2.65亿元。建筑业从业人员1925人,实现总产值2.017亿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集体和私营商业、服务业兴起。到1990年,全镇共有个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516户,从业人员797人,资金208.34万元,全年营业收入1047万元。镇级商业服务业15家,从业人员104人,固定资产166万元,营业收入711.5万元。1990年全镇从事工商、饮食、服务业的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力的82%以上。

1990年后,该镇重点抓了以市场建设为龙头,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以创造优良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进力度为重点,以便民服务网点为补充的市场和商业街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济微路为轴线的第三产业隆起带。在稳定发展济南汽车维修配件广场、山东畜牧大世界、宏名国际机床城、齐鲁闲置设备调剂市场、七贤中心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基础上,投资700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畜牧大世界二期工程。七贤饲料兽药综合批发市场于2000年底开业。2000年全镇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2211个,从业人员4960人,年创产值25.4亿元,实现利润6700万元。第三产业总收入已占到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5%。

特色产业 七贤镇为工业强镇, 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有20家。已形成机械、金属压延制品、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兽药等六大主导行业,压力容器、给排水设备、电磁线、变压器、水泥等主导产品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济南市于1951年成立郊区。郊区共分五个区,一个直属乡,一个镇。1951年10月,撤销梁庄直属乡,成立郊六区、郊区办事处。郊三区的白马山、红庙两个乡,郊六区的十里河、井家沟两个乡,历城县辖区的七贤、土屋两个乡,为现七贤镇辖区。1954年12月,郊区区划变动,将历城县七贤、土屋两个乡划归济南市。1 957年郊区扩大乡镇区划,将原16个乡镇改为8个乡镇,其中白马山乡、千佛山乡、七贤乡仍属郊区。1958年3月,撤销郊区建制。在济南市周围建立三处人民公社。辖区大部分划入西郊人民公社,八里洼一带划入东郊人民公社。1960年部分近郊归济南市城区。1961年11月,区划调整,七贤辖区的七贤人民公社,八里洼人民公社,东方红人民公社归属南郊区领导。1968年7月,辖区的三个公社中,东方红公社划归西郊公社,七贤公社、八里洼公社归英雄山公社。1980年3月,南郊公社改为英雄山公社。1980年4月重建郊区。红庙、七贤两管理区划归郊区的西郊人民公社。1985年9月,郊区合并, 原26个基层乡镇合并为8个乡镇。原郊区姚家办事处的八里洼、西部办事处的七贤镇、 红庙乡合并为七贤镇。1987年4月,郊区撤销,七贤镇归属市中区领导。2000年7月,七贤镇成立片级行政机构,下辖七贤、红庙、白马山、井家沟四个片。

西安市兽药批发市场在大明宫兽药饲料批发市场北门和大明宫兽药饲料批发。大明宫兽药饲料批发市场北门的地址是未央区二环北路东段辅路南50米,大明宫兽药饲料批发的地址是未央区二环北路东段388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