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灌区的灌溉水质对比分析
对各灌区的灌溉水质的对比分析结果如图4.25和图4.26所示。
图4.25 各灌区灌溉用水PAHs检出总量对比
图4.26 各灌区灌溉用水检出PAHs对比
由图4.24可以看出,同一时期采样分析结果中,污灌区灌溉用水的PAHs总量比再生水灌区总是要高,但再生水灌区和清灌区灌溉用水PAHs总量差异不是很大。说明再生水水质明显好于污水,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产生的再生水经过河道或水渠长距离迁移后,水质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从PAHs总量上看,已经接近清水灌溉水质。从图4.25可以看出,污灌区灌溉水中PAHs的检出种类数目大于再生水灌区,萘、苊、芴、菲、荧蒽和芘是两灌区的共同检出物,二氢苊和屈仅在污灌区有检出。从检出物的浓度来看,低环的萘、菲、荧蒽的浓度均在两个灌区中为最高,且检出率也高于其他PAHs,但与污灌区灌溉水相比,再生区检出PAHs的浓度均小于污灌区的。8月份地表水中PAHs总量与同期污灌区的相差1个数量级,11月份PAHs总量相差2~16倍。这也是导致再生水灌区土壤剖面的PAHs总量小于污灌区的部分原因。
目前,被现代果园逐渐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主要有喷灌、滴灌及渗灌。
喷灌。利用机械设备将水喷到空中,成为细小水珠再洒到地面,像降雨一样。这种方式基本不产生渗漏和地表径流,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性小,可保持土壤原有的疏松状态;用水经济,可节约用水20%以上,对渗漏性强、保水能力差的沙地、河滩地果园,可节水60%~70%;喷灌可以调节果园小气候,减少干旱、高温等极端气候对果树的危害,在对地形平整程度要求不高、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均可使用。果园叶面喷肥,喷洒杀虫剂、除草剂等也可用喷灌进行。喷灌也有其缺点,如在有风条件下,水滴会随风飘散,当风速在3.5米/秒以上时,喷灌就很不均匀。另外,喷灌设备价格高,增加了果园投资成本。
滴灌。滴灌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它是将水加压、过滤后,通过低压管道系统输送到滴头,然后将水以水滴或细流缓慢浇于根系土层的灌水方法。滴灌能经常对根域土壤供水,均匀保持土壤湿润程度,不至于过度干燥或潮湿。同时,可保持根域土壤良好的通透性,如结合施肥进行,则更能不断供给根系养分。因此,滴灌可为果树创造最适合的土壤、水分和通气条件,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滴灌仅湿润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层,具有节水、经济的特点,其水分利用率可达95%以上,在高温干旱季节,如北方麦收前后,滴灌的效果最为显著,特别适用于缺水干旱的山区和沙地。滴灌的缺点是需要管材较多,投资较大;管道和滴头容易堵塞,对过滤设备的要求较高;滴灌不能调节小气候,不适于冻结期使用。
渗灌。借助于地下管道,将水引入深层土壤,通过毛细管管壁的毛细孔,以渗流的形式湿润根系周围土壤。这种灌溉方式用水经济,节省土地,便于地表耕作,并能防止土壤板结。整个管道系统由水塔(水池)、控制系统、干管、支管、毛管组成,各级管道埋于地下30~40厘米,在园中成网状排列。按照渗水口的渗水方式,渗灌分为孔口式渗灌和全壁型渗灌。
孔口式渗灌相当于地下滴灌,毛管铺设于株间或行间,管上每隔一段距离留有出水的微孔,灌溉时水从小孔渗出湿润土壤。孔口式渗灌的出水口细小,容易堵塞,应在控制系统安装过滤设备,防止泥沙、落叶等杂物进入管道。
全壁型渗灌应用陶罐、泥罐等能够向外渗水的器具,容水量20千克左右,装满水后埋于地下,靠自身水压或外部加压将水渗入土壤中。应用时将罐埋于果树根系集中分布区,两罐间隔2~3米,罐口略低于地面,用塑料膜封口。一般情况下,在果树需水关键期各注水一次。此法用水量少,无堵塞现象,增产效果显著,适合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应用。
另外,国外还推出了其他一些灌水技术,如日本发明的负压差灌溉和地面浸润灌溉、俄罗斯发明的坡地灌水灌溉、奥地利发明的土壤网灌溉等,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