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宁夏灌区的引黄灌溉工程是怎样的?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3-04 19:26:07
清代宁夏灌区的引黄灌溉工程,不仅规模大,浇地多,而且在渠系布置、水工建筑物的修建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据《调查河套报告书》称,这里的五大渠渠口与黄河成斜交,以利引水。渠口旁各作迎水湃(即坝)一道。“长三、五十丈或四百丈不等。以乱石桩柴为之逼水入渠。”距渠口一二十里,建正闸一座,旁设“水表”以测水位的高低。正闸以上各建减水闸二、三、四座不等。根据水表的尺度,水小时,关闭减水闸,使渠水全入正闸。大水时,把减水闸打开,让水泄入黄河。干渠两旁支渠,长者百余里,短者数里或数十里,各建小闸,名陡门(即斗门),作为直接灌田之用。惠农渠道交叉处,还修了暗洞,以利交流。为了引汉延渠之水,灌惠农渠东岸的高地,采用了“刳木凿石以为槽”(即渡槽),以飞渡渠水东流。又在渠底设暗洞,排洼地积水入黄河,这样不但使灌区的农田都能浇上,低洼地区的排涝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宁夏平原是我国最古老的灌区之一,引黄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宁夏平原上,黄河与众多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使广大的农田得以灌溉.由于水稻、小麦、玉米、胡麻等农作物都很适宜在银川平原生长,因而这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称.根据题意.
故选:C.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