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底全国将建成多少亩高标准农田
到2022年底,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201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2021年9月20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公布,《规划》提出到2030年,中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农田属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粮田。
农田的建设成果
2019—2020年,农业农村部联合有关部门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共下达农田建设中央补助资金约1726亿元,全国每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2000万亩以上,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部下达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0万亩。
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后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2021年上半年,海南省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65.2万亩,完成年度任务163.1%;高效节水灌溉建成面积2.7万亩,完成年度任务273.1%,双双排名全国第一。2022年,吉林省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创历史新高,为全省粮食产量达到816.16亿斤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农村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流域累计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25.06万亩,至此,流域总灌溉面积接近一半实现有效灌溉,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显著提升。
五年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序推进。目前,流域内各省已建立改革领导小组和协调机制,相继出台了水价改革实施方案,第一批23个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全面完成了试点任务;共设立流域水利站、片区水利站、乡镇水利站等基层水利服务机构10000个,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此外,流域内还实施了64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业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
据长江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4月《农田水利条例》出台后,流域各省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等省率先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并相继推出《村镇供水条例》等系列管理办法,流域农村水利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规划方面,农村水利规划的引领和刚性约束逐渐加强;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重点,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标准化水厂建设加快推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