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猪小袋纤毛虫病怎么治?

猪结肠小袋虫病是由结肠小袋虫寄生于猪的大肠内所引起的肠道原虫病,主要危害40~80日龄的仔猪,病猪出现下痢、衰弱、消瘦,并因脱水而导致死亡。笔者在洛阳地区3个小型养猪场发现临床病例,经用药控制,得以恢复。?

猪小袋纤毛虫病怎么治?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 ?

洛阳地区的孟津县平乐镇、小浪底镇和宜阳县柳泉镇的3家小型养猪场,分别发生以顽固性拉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分别发病20头、15头和30头,畜主曾用环丙沙星、痢菌净、氟哌酸、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均无效果,至送检时分别死亡3头、2头和6头。最先发病为断乳仔猪,之后逐渐扩大至日龄较大的育肥猪,最大发病日龄为90日龄。病猪最初排软便,食欲下降,个别发热;之后粪便呈水样、**或灰色,带有组织碎片,恶臭,食欲废绝,后肢无力,严重脱水者倒地不起,并最终死亡。?

2 实验室诊断

2.1 病理剖检 剖检濒死或死亡时间不超过6h的猪3头,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病猪严重脱水,后躯被粪水污染;结肠和盲肠壁变薄,黏膜上瘀血斑和少量溃疡灶;肠内容物稀薄如水,含有组织碎片,恶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其他组织和器官未见异常。?

2.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猪的肝、脾、肺和肠系膜淋巴结,分别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和营养肉汤,37℃培养24 h,未见细菌生长。?

2.3 粪便检查 自小肠、结肠和盲肠分别取少量稀便和肠黏膜刮取物,滴于载玻片上,加适量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于低倍镜暗视野观察,仅在结肠和盲肠内容物及肠黏膜刮取物中发现结肠小袋虫滋养体和包囊,而小肠内容物及其黏膜刮取物中未见到。滋养体呈卵圆形或梨形囊状,大小为30~150 μm×25~120 μm,身体前端有一略为倾斜的沟,沟的底部有胞口,由于胞口的吸附作用,引起其周围液体的流动。囊内有一个主核,呈腊肠样。滋养体的外部有纤毛,通过纤毛有规律地摆动,虫体旋转并向前快速移动。包囊壁光滑,呈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为40~60 μm?,囊内有1个虫体。包囊不能自主运动,但可随粪液的流动而移动,其壁易变形。?

3 控制

确诊为猪结肠小袋虫病后,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按下列方法进行治疗。病猪全部肌肉注射重痢金针(洛阳普莱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份为苦参、黄连和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0.2 ml,每日1次,连用3天;按每千克体重30 mg的剂量口服甲硝唑,每日2次,连用3天;严重腹泻者经直肠灌入0.1%甲醛溶液,每头每次150~200 ml,每日1次,连用2~3天;病猪改用口服补液盐饮水。经用上述方法治疗,3个猪场又分别死亡2头、1头和2头,其余猪全部康复。为防止其余健康猪出现临床病例,按每千克体重20 mg剂量,将甲硝唑拌入饲料内服,每日两次,连用5天。?

4 讨论 ?

猪结肠小袋虫病是地方性流行的原虫病,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常见于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猪场。本病诊断并不困难,但往往被忽视或被诊断为细菌性肠炎而耽误用药治疗时机。实验室诊断必须采结肠和盲肠内容物或刮取肠黏膜进行检查,小肠内容物及其黏膜刮取物则见不到病原体。为了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必须对病猪和可疑猪早期用药,后期可能因严重脱水而疗效不佳。同时,为控制疾病的蔓延,应对未出现症状的猪全面用药预防。甲硝唑效果确实,易于购得,使用方便,按上述方法用药可使猪群疫情迅速得以缓解。结肠小袋虫的滋养体在不利的条件下,部分变圆,分泌坚韧的囊壁包围虫体而形成抵抗力较强的包囊,常用的消毒剂不能将其有效杀灭,但包囊对高温和阳光敏感,因此,凡有此病的猪场应及时清粪,并将粪便进行生物热发酵或在阳光下曝晒,以杀灭虫体。为避免将病原传给健康猪群,病猪应由专人管理,并避免卫生工具的交叉使用。考虑到结肠小袋虫可感染人,造成结肠和盲肠的深层发生溃疡,并引起顽固性下痢,猪场饲养管理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经口感染而造成严重后果。

◆平乐古镇核心区旅游导游线路(参考): 闫巷街(与骑龙街上段交叉)古牌坊古榕树(面对乐善桥,左边为福惠街右为长庆街)长庆街(禹王马头、老茶馆)禹王古街(赏风楼和古民居)台子坝 字库街糠市街

◆顺河街(看吊脚楼)赏白沫江八店街乐善桥红星竹编剑仙楼银家大院河滨公园黄金堰兴乐桥回闫巷街

◆禹王街 此民居地处禹王大街,为明清建筑,青瓦木结构。临街三层阁楼,因近戏台,楼廊上可观每年三月十一会场上的川戏。平时逢一、四、七赶集,晚上川戏玩友在此清唱。邻近摊贩小吃灯火辉煌。热闹常至半夜。

◆长庆街 取白沫江源远流长,生民得福当庆之义。古鱼市码头位于街口,常年皆有木船停靠。纸帮、烟帮,皆由码头沿水路通往下江一带,油盐、布匹、百货由水路运进古镇而停靠于此,故热闹异常。

◆福惠街 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

◆镇江坊 九十年代建成,宽 六米 ,高八米,飞檐翘角。

◆正街书:秦埠汉衢,南梁、北津。对曰:沫水西来通长江汇九省商贾繁华千年埠镇,骑龙东去连锦城聚八方物货富裕百里黎民。

◆临江书:江流叠翠,东仓、西廪。对曰:过桥去应是钟灵仙境金华佛地,渡船来可有崃山秀色蒙岭烟云

◆平乐古榕,沿江十三棵,树龄多在千年以上,唯此树最大,树龄 1500 多年。除枝繁叶茂外,乡民多具三牲礼品,将小儿拜寄与黄桷树为干儿(女),取其能得到它的佑护,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又认为它独具灵气,以手触之可除百病,此民俗自古有之,至今犹存。在此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石板街酒肆茶坊,吊脚楼风光优美。真可谓景冠川西,奇绝之极。

◆水巷子 水巷子为古镇临江市街通下江边石梯巷道。建镇时同时修建,终点为用水码头。古镇先民民风淳朴,约定成俗:大清早挑水饮水,早饭过后才能淘洗杂物。后建成自来水厂,只作杂物淘洗巷道之用。

◆剑仙楼 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两岸桥头的阁楼,两面临江,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糠市街 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已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明清建筑,保存完好。

◆八店街 街以八间店铺得名,古时为水码头,进出货物皆装卸于此,常年热闹非凡。街口有寨子门,晚上二更关门,清晨五更开门。

◆禹王古街 禹王街是平乐古镇目前保存完好的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街道。清代修安乐堰、黄金堰,建乐善大桥,因治水而市井繁荣,乡民因崇尚大禹治水之德,建禹王庙,修禹王街。

◆黄金堰 黄金堰为平乐至下坝乡灌溉农用堰之一,乃先民为灌溉西岸万亩良田而修建。清同治年间修建乐善桥时得以进一步改造,由竹笼装卵石筑成。相传最初因水势过大,筑堰失败,于是大禹撒黄金垒土终于堰成。汹涌的白沫江被分成了内、外两江,从此两江之水滋润了千顷良田,做到了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

◆银家大院 银家大院是清代纸商别宅,昔时规模恢宏,多进七天井建筑群构成七星抱月布局,现存一院两天井已略见一斑。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古打铁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铁器时代起就有此种手工铁匠铺。此铺已近百年,家传三代。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老子书中有橐龠,即风箱的记载,足见其年代之久远),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唐代观音院 平乐古镇以悠久的历史和罕见的人文景观著称。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朝历代香火旺盛,历来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中国铜雕精品)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中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

◆乐善桥 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由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出资修建。从采石到竣工整整花了十年时间。桥分七孔,长 120 米 ,高 16.6 米 ,宽 10 米 ,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