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了?
10月11日,媒体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和青铜峡市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宁夏引黄古灌区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中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产生的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宁夏古灌区(ancient irrigation area in Ningxia) 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古代引黄灌区,创始于西汉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年~前117年)。当时从匈奴统治下夺回这一地区,实行大规模屯田。
宁夏平原引黄古灌区自秦朝起就开始屯垦开发,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目前灌溉面积828万亩,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灌区之一,历经汉代的移民开发、屯垦凿渠,唐代的筑堤引水、垦荒开田,元代的因旧谋新、建闸设堰,明代的疏浚修治、改立石闸,清代的“地丁合一,奖励开垦”,逐步形成了覆盖宁夏平原的纵横交错、密如网织的灌溉古渠系,造就了“塞上江南”的富庶锦绣,推动了宁夏平原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和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长期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绿洲生态环境稳定的基础,对中国西北政治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都称为世界遗产,是国际灌排委从2014年起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其遴选标准较为严格,必须满足建设年代在100年以上的灌排工程,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等。目前,我国陕西郑国渠、四川东风堰等10处已成功申报,加上此次成功申报的3处,我国已有1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引黄灌溉渠对治理黄河有何重要意义
河套是指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沿岸地区,因黄河由此流成一大弯曲,故而得名。河套引黄灌溉历史很早,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武帝时“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文中的朔方即今内蒙河套一带,河西是指宁夏及河西走廊等地。引河,指引黄河水以溉田,可见河套地区的引黄灌溉在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了。但大规模的引黄灌溉,不论是内蒙河套灌区还是宁夏河套灌区,都是在清代。
汉武帝时期,修建的引黄灌溉渠在当时治理黄河有何意义
答:主要意义在于有利于黄河两岸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粮仓充实、充分保障了对匈奴的作战的物质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大一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