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属于: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安仁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地区北部,置县于宋乾德三年。东界茶陵、炎陵县,南邻资兴、永兴、西连耒阳、衡阳,北接衡东、攸县,素有“八县通衢”之称。地理坐标:东经113°05′---113°36′,北纬26°17′---26°50′。国土总面积219.17万亩(约1462平方公里),管辖6个镇,15个乡,225个村(居)民委员会,3005个村(居)民小组。2008年总人口41.28万人,期中农业人口35.92万,出生率为10.23‰,自然增长率为7.54‰,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2:100。整体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区,万洋山脉蜿蜒于东南部,五峰仙屹立于西部边境,武功山脉的茶安岭从东北斜贯县境中部,醴攸盆地从北向南、茶永盆地从东向西南横跨其间,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永乐江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流贯全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耕地面积 42.35万亩,水田34.11 万亩,旱土8.24万亩;140万亩丘岗山地极具开发潜力;森林面积121.16万亩,森林覆盖率60.3%;135万立方米活木材蓄积量是安仁的绿色银行。土壤类型繁多,适应性强,一至二级优质土壤占70%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水量1404.3毫米,年平均日照1663.3小时,无霜期280天。

该县以农为本,物产丰富。水稻和灯芯草生产历代享有盛名,明、清时代已著称衡湘,因而安仁成为湖南省主要漕粮县之一,1989年列为全省商品粮基地之一。水利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6.98万千瓦,可开发水利资源3.98万千瓦,现有装机容量10325千瓦,发电量4324.5万千瓦时。兴建了两座11万伏变电站,一座22万伏变电站,一座日产2.2万吨的自来水厂。建立了以粮食、牲猪、烟叶、茶叶、林木、水果、特种养殖、种苗工程等十大高效农业基地。推出了以茶业、牛业、米业、药业为主导的名牌战略思路,发展安仁经济,打造安仁品牌。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12.4215亿元,人均3152.6元;国内生产总值12.3649亿元,农业总产值10.3124亿元,工业总产值6.6429亿元。

林产品主要有杉、松、樟、梓、楠竹、油茶、油桐、乌桕、茶叶、药材等400多个品种。药材以其品种多、药性好而闻名省内外。野生动物有800余种,其中兽类67种,鸟类210种,蛇类27种,鱼介类79种。境内蕴藏大量的红柱石、石英石。该县有三所学校获郴州市“园林式学校”的称号,有七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校园文化建设样板学校”,县一中荣获“湖南省重点中学”称号,县职业中专学校被评为“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近三年来,全县本科上线766人,本科录取900人,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均在全市名列前茅。2001年,全县本科上线330人,有三名考生分别夺得全市理科第一、二名和文科第二名。

县内交通以公路为主,总公路里程1030公里,通车里程781公里,省道有攸县菜花坪至永兴鲁塘坳的S212线纵贯南北,茶陵界化垅至安仁华王观音角S320线横联东西,连接安仁至衡阳的S316线横跨县境西部。

这里风光旖旎,“玉峰琴韵,风岗紫气,熊峡红霞,月潭夜色”等八大胜景如诗如画,别具特色,令人神往。新开发的龙海温泉山庄环境幽雅,配套设施齐全,水温适中,舒适宜人,具有强身健体功能,是疗养、休闲的最佳处所。相传炎帝神农氏到安仁境内尝百草、治百病 、 “采茶九龙庵、野炊香火堂、教民香草坪”,后人为纪念神农氏等九仙,建寺庙 “择社日祭神以祈谷”。朝拜者络绎不绝,继以交易草药、农俱等,逐渐发展到农副土特产交易及大型商品药王节交易盛会。每到春分时节,安仁县城万商云集,百货风行,全国人流物流车流会聚,盛况空前,尤以传统的中草药交易为盛,流传着 “药不到安仁不齐,药不到安仁不灵,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的千古佳话。

2019年11月1日,安仁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3月,安仁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湘赣片区)。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安仁县在列。

2018年2月22日,安仁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4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调整产业结构等多重压力叠加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努力拼搏,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被评为省全面小康经济强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4.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6%。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7.58亿元,增长4.5%;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4.31亿元,增长8.1%;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3.07亿元,增长13.1%。一、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4%、36.5%、56%,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7、3.5、5.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287元,增长8.88%。

全市三次产业比为16.2:40.7:43.1。与上年相比,一、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0.4、1.5个百分点,三产业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2%,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7%。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231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27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4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816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实现100%。

二、农业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5.17千公顷,下降0.1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9.08千公顷,增长1.48%;油料种植面积33.66千公顷,增长0.24%;蔬菜种植面积20.35千公顷,增长0.1%。粮食总产量51.24万吨,增长2.45%;出栏肉猪142.52万头,增长1.29%;出栏牛3.61万头,增长2.27%;出栏羊4.01万头,增长3.08%;出笼家禽1844.22万羽,下降3.49%;水产品产量3.03万吨,增长3.5%。

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1个,总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91个,其中国家级专业合作示范组织4个,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组织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7841人。新增家庭农场86家。

全市完成1座中型水库和19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马水(沙河)洲陂乡、马水乡段治理工程。新建7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52643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20.44万千瓦,增长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41.03亿元,增长8.2%。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4%;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7%。出口交货值为3.75亿元,增长117%。在规模工业中,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为35.17亿元,园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产销率99.5%,提高0.59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8.27亿元,下降0.5%。

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6.73亿元,下降19.1%;实现利润总额27.62亿元,下降35.1%。吸纳从业人员达5.1万人。

全市建筑业总产值6.32亿元,增长2.6%;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4.59万平方米,增长34.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7.25万平方米,增长1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4.09亿元,增长24.9%。其中,城镇和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86.47亿元,增长24.82%。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7.62亿元,增长27.96%。商品房销售面积20.46万平方米,增长6.57%。

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0.01亿元,增长16.79%。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21%。

五、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9亿元,增长12.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25.22亿元,增长23.8%。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按销售单位所在地来看,城镇为21.90亿元,同比增长25.5%;乡村为3.32亿元,同比增长13.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2014年实际引进项目122个,实际利用内外资金24.7亿元,已签约合同投资总额过亿元的项目7个。全年进出口总额7549万美元,增长30.24%。

全市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45.29亿元,增长10.8%;接待游客574.44万人次,增长13.3%,其中:过夜游客377.18万人次,增长17.9%;一日游游客197.26万人次,增长28.1%。

七、交通和邮电

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12万辆。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33.4亿元,同比增长2.6%。全年各种方式完成客运周转量5.71亿人/公里,增长12.1%。全市公路线路年末里程4400公里。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9.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9.61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数3.46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财政总收入21.49亿元,下降6.2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2.35%。税收收入为14.83亿元,占总收入的69.01%。一般预算支出41.71亿元,下降0.05%。

年末,耒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51.05亿元,比年初增加27.36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0.91亿元,比年初净增27.34亿元,增长12.23%。其中,个人存款余额为204.48亿元,比年初增加23.96亿元,增长13.27%;单位存款余额为43.23亿元,比年初增加32300万元,增长8.08%。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98.94亿元,比年初增加134902万元,增长15.79%。年末我市存贷比为39.43%。

全市商业保险保费收入达3.66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5亿元,增长29.6%;赔款支出0.93亿元,赔付率为47.9%。人身险收入1.71亿元,增长12.3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4年全市有各类基础教育学校(园)635所,其中,幼儿园216所,义务教育学校409所,高中学校8所,特殊学校2所。总共有在校学生人数22.17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6.86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10.61万人,在园幼儿4.69万人,特殊学校在校学生119人。2014年,新增学位4000余个创建合格学校32所,新改建校舍6.2万㎡,消除危房校舍2.45万㎡。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二本以上上线1741人;高二学业水平正考一次性合格率87.06%;获省、衡阳市级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30余项,4个教研组获评“湖南省优秀教研组”。

2014年全市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9.77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5.76亿元,同比增长56.6%,占全市GDP比例10.1%。目前,我市已有新华防火、炎鑫冶炼、讯通器材、金拓天油茶、润涛生物5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共向科技部、省厅和衡阳市局申报项目24个,立项9个;共申请专利709件(发明专利215件、实用新型343件、外观设计151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剧场、影剧院4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台。为第二批次18个乡镇文化站配送了音响、乐器等群众文化设备,为418家村级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3.2万册次。成功创建湖南省“诗词之乡”。蔡伦古法造纸技艺成功申报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实现我市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零”的突破。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安装8515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9%,有线电视用户达11.3万户。

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4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控中心1个,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39个村卫生室。有卫生技术人员5026人,其中执业医师824人,执业助理医师395人,注册护士911人。医院、卫生院有床位3682张。

全市新增农村体育健身工程77个村,新建场地30多处,累计全市已有161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新增加体育社团组织2个。全年举办全市性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11次,举办大型赛事8次。在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我市共派出运动员36名,参加青少年组和成年组男子篮球项目共计7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金牌5.5枚、银牌8枚、铜牌2枚,总得分169分的优异成绩,获得衡阳市政府颁发的“突出贡献奖”殊荣。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4年全市城市面积49.6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4.3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276公里。自来水用水户数达3.75万户;供水总量达2185万立方米;供天然气总量9.41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量达820万立方米。城市绿地面积达1356公顷。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量达19.92万吨。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削减率为: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400吨,削减率为0.04%;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6313吨,削减率为22.9%。化学需氧量排放14957万吨,削减率为27.92%;氨氮排放量2891吨,削减率为18.2%。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0起,死亡5人,受伤6人,分别下降83.3%、28.6%、95%。直接经济损失351.1万元,上升56%。

其中,工矿商贸共发生事故3起,死亡4人;道路交通共发生事故14起,死亡1人;消防火灾共发生事故3起,无伤亡人员。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总户数34.29万户,总人口117.52万人。其中,男性60.96万人,女性为56.56万人;农村人口61.09万人,城镇人口56.43万人;城镇化率达48.02%。人口全年出生人口1.85万人,出生率12.94‰;死亡率6.11‰;人口自然增长率6.83‰;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74。

全市人均城乡居民收入1970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68元,增长9.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5元,增长12%。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12407元。

2014年全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53万人,企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75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8.82万人,发放人数15.7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7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13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10.42万人,参合率为97.7%。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3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4万人。

注: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各项指标增速无特殊注明均是指2014年与2013年同比结果。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