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肥有水好还是无水好?
水稻为什么又被叫作亚洲粮食?这是因为亚洲是世界上唯一具有季风气候的大洲,这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并且雨热同期,这就给水稻的生长带来了良好的气候环境。那么,水稻田里如果没水可以施肥吗?为什么?下面乡村似歌将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水稻田里没有水可以施肥吗?乡村似歌认为,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田里没有水时尽量不要施肥。没有水,肥料没有办法融化,很容易堆积在一起,容易造成烧根死苗;没有水,化肥含的各种养分太阳一照就会损失大半或失效等。
1、水稻是水生植物,只有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生长良好,尤其是在有水时才能保证施肥的效果,才能夺取高产。
①生理需水。水稻要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才能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物质的转运、同化等。而水稻是一种适合水层下生长的作物,它的这些生理需水特性显得更为重要。
②生态需水。水在田中可以起到固氮增加氮元素的供给,调节稻田温湿度,通过水层的深浅促控水稻生长发育,以及防除杂草的作用;还可利用水的排灌和渗透,有效减轻和防止土壤中有毒物质对水稻的危害。
2、我们常用的尿素如在水稻田里施用,无论是底肥还是追肥都需要地里有浅水的(1-3cm)。一方面是无水的话尿素易光解,另一方面是无水的话尿素不融化,不能被转化供给水稻吸收。
①尿素的化学成分是碳酰铵,主要营养成分用总氮表示,是中性肥料,施入土壤后不会引起土壤酸碱度的变化,但在土壤中需要经过脲酶的转化变成碳酸铵或者碳酸氢铵才能被作物吸收,这个过程需要3-5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②尿素见光易分解,尤其是施用底肥时,一定要在田地有水的时候散肥,并及时把肥料耙进土壤深层,尿素溶于水后,扩散速度不会太快,撒施后当耙地能够将肥料大部分耙进土壤中,将肥料在土壤中保存起来供作物所吸收。
③肥料被作物根系吸收都是通过水溶液的形式来完成。肥料溶解在水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离,根系通过须根和根毛来吸收水溶液。而尿素需要脲酶的作用变成碳酸铵和碳酸氢铵,也是通过水溶液的形式来完成的。
3、我们施用碳酸氢铵、硫酸铵时田里也要保持浅水层,并施用后应立即耘田,这样就不易挥发出氨气来。还要注意早晨露水未干时或雨后叶面尚留水滴时不宜施用硫酸铵、尿素等化肥,以免肥料黏附在叶面发生灼伤等。
二、水稻田里没有水可以施肥吗?乡村似歌认为,在水稻种植的特殊时期也是可以考虑施肥的。如施用硝态氮肥和猪牛粪做底肥等。
1、在有水层时施用铵态氮,在无水层时施用硝态氮。①硝态氮肥是氮素以硝酸盐形态存在的氮肥,如硝酸钠、硝酸钙等。它的特点是:临界吸湿点相对湿度低,易被作物吸收;不易为土壤胶体吸附,流动性大,有利于分布至深层土壤。
2、用腐熟有机肥做基肥时,可以在最后一次耙田前,先排去田里的水,如施绿肥每亩1500公斤左右或猪牛粪100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30公斤左右,氮化钾亩施5公斤左右。然后将各种化肥与腐熟有机肥混合,撒施于田面,随即翻犁、耖田,使肥料与土层充分混匀、整平即可播秧。
3、在水稻后期田里无水时施用化肥,可采用根外喷洒方法,如用2%尿素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亩施150公斤左右肥液,于下午5点后将肥液施于叶面即可。
4、“以水带氮”是一种先进的水稻追肥方法,它是在田间无水层情况下,将化肥撒于田里,然后缓慢地灌水,使化肥溶解、下渗到水稻根层的方法。由于水层落干,肥料随小水慢慢渗入根层,与传统的水层施肥方法相比,不仅施肥利用率显著提高,而且能促进根系下扎,对防止倒伏和培育壮苗也很有利。但灌水时应掌握“小水细流”,或者让水从沟中浸入田面,决不能大水冲灌,同时要减少追施氮肥的比例。
水稻要种在水田里,小麦要种旱地里,这个是常识,没有谁不知道,但是为什么水稻要种在水田里,可能就没几个人知道了?一则是没必要知道为什么要种在水田里,只要我们知道水稻只有种在水田才能够生长得更好,才有更高的产量就行;二则几千年的种植习惯,每年到什么时候该孵芽,什么时候该插秧,该插在什么地方,该怎么插就行,何必一定知道为什么要种在水田里。
实际上,说这个问题,是一个很无聊的话题,因为谁都知道水稻要种在田里,至于为什么要种在田里,知道这个问题又不会让水稻多增加产量,还不如多去了解一下怎么让水稻提高产量的技术和方法。就像袁隆平一样,多研究一下杂交水稻的栽培,提高一下水稻单产量。研究水稻为什么要种在水田里,确实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从效益上来看,研究这个问题,是有些无聊,但是从科普的角度来说,也有一定的意义,毕竟让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问题。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为什么要种在水田里?当然是水稻的习性使然,水稻的祖先生长于湿热的南方沼泽中,喜欢在湿热的浅水区域生长,后来人们便根据它的这种生长习性进行栽培,逐步的掌握了栽培技术,让水稻成为了人类的三大主粮之一。
水,是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不仅是植物,动物也是。水稻作为一种起源于水里的农作物,长期生长在水田里,让水稻极不耐旱,只有浸泡在水里,确保根系水源充足,才能使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水稻一面通过根系吸进大量的水,一面从叶片里释放出,维持平衡。而如果水田里没有充足的水,水稻根系就吸收不了水,只有叶片释放出水,就会出现收支不平衡,导致水稻干枯而死。因此需要经常灌溉水田,确保水田水源充分。
水稻的根须在水面下湿软泥土中,可以吸收溶解到水里的氧气,而且水稻的根茎中有一些特殊的通气孔道,能够使空气从这些孔道流通到根部。作为旱地里生长的小麦、玉米则没有这种特殊的通气孔,如果将小麦栽种在水里,就会出现“窒息”而死。
一切生命,皆离不开水和氧气以及一定的阳光,而水稻特殊的“生理构造”让它能在水田里获取氧气,吸收水源。在得到呼吸氧气,“喝足”水,晒够太阳的同时,水稻同样还得“吃东西”才能成长。所以,水稻需要肥,而水稻所需要的肥料,在水里浸泡后,就会溶解在水里,同时也会变淡,水稻的根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会把这些肥料吸收进去,促使其生长发育。
而如果是将水稻栽种在旱地里,在给水稻施肥时,肥料在没有得到大量的水溶解,就会变得特变浓,水稻就吸收不了。从这几个方面看,水稻还真就需要长期浸泡在水里才能很好的吸收养分、水分以及氧气,从而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
在水里面生长的好处,可以使水稻长期爆保持水分不会干枯,同时,水层能够调节水稻所需的温度,当天气变冷时,水田会维持温暖的温度,当天气变得很热时,水田也会维持常温,确保水稻根茎不受伤,能够正常生长。而适应这种潮湿生长环境的杂草一般不多,就会给水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正因为水稻有这种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以水稻的生长速度较小麦、玉米的生长周期都还要短,能够在短时间内成熟,这就是为什么水稻能够在温热的南方地区一年能够有三季的原因。
但水稻的这种特殊习性,也导致人们的从业环境相对较为恶劣,长期在水田里干活,并不像在旱地里来的干净利落,有很多不方便之处。所以,如果能够研究出一种旱地水稻栽种方法,就可以减少栽种水稻的劳动强度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