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请问什么是玉米的制种田?

大量配制玉米杂交种子的田块就是玉米制种田。玉米制种田必须设置隔离区,防止外来花粉进入制种区,引起串粉混杂。玉米制种田要按一定比例相间种植父、母本,在保证父本行有足够的花粉能满足母本行受粉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母本的行数,可以提高杂交制种的产量。为了区分父、母本行,可以在父本行的地两头和行中间种植向日葵或高粱作标志。如果父、母本花期不协调,要错期播种,使父、母本花期相遇。花期相遇的标志是母本雌穗抽丝比父本雄穗散粉早2~3天。母本人工去雄(如果母本为雄性不育自交系,则可以免除人工去雄),让母本自交系的雌穗接受父本自交系的花粉受精结实,母本自交系上所结的种子就是杂交种。父本行植株散粉结束,立即将父本割除,即可以提高制种产量,又可以避免收获时父本果穗混入造成机械混杂。当制种田的母本行的果穗达到完熟期,果穗苞叶变黄,子粒变硬,子粒下端出现黑层,即是适宜的收获期。收获后的杂交种子要进行脱水,干燥之后进行贮藏。

请问什么是玉米的制种田?

玉米适合种在什么土壤

中国玉米种植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是和当地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我国将玉米种植区划分为6个,其中Ⅰ、Ⅱ、Ⅲ三个区为玉米主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的3/4以上;Ⅳ、Ⅴ、Ⅵ三个区为副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小。

Ⅰ.北方春播玉米区

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范围自40癗的渤海岸起,经山海关沿长城顺太行山南下,经太岳山和吕梁山,至秦岭北麓的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该区冬季气温低,≥0℃的积温2500~4100℃,≥10℃积温2000~3600℃,无霜期130~170d,夏季平均温度在20~25℃,全年降水量400~800mm,日照充足,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是中国主要玉米产区之一,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30%,总产量占全国的35%左右。

Ⅱ.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范围南起33癗的江苏东台,沿淮河经安徽至河南,入陕西沿秦岭直至甘肃省,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的全部,河北的大部,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和江苏徐淮地区。该区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10~14℃,≥0℃的积温4100~5200℃,≥10℃积温3600~4700℃,无霜期从北向南170~220d,日照2200~2800h,全年降雨量500~800mm,自然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是全国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玉米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总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

Ⅲ.西南山地玉米区

本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全部,陕西南部和广西、湖南、湖北的西部丘陵地区以及甘肃省的一小部分。本区有近90%以上的土地为丘陵山地和高原,河谷平原和山间平地仅占5%,海拔从200m至5000m,雨量丰沛,水热条件较好,但光照条件较差。除部分高山地区外,无霜期240~330d,从4月到10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全年降水量800~1200mm,多集中在4~10月,有利于多季玉米栽培,亦为主要玉米产区之一。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的20%左右。

Ⅳ.南方丘陵玉米区

本区北与黄淮海平原套复夏播玉米区相连,西接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东部和南部濒临东海和南海,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属亚热带和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降水充沛,霜雪很少,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日期为220~360d,一般3~10月份平均气温20℃左右,年降水量1000~1800mm,分布均匀,雨热同期,全年日照1600~2500h,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玉米。但因本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种植水稻产量较高,是中国水稻的主要产区,故玉米种植面积变化幅度较大,产量很不稳定。除在丘陵旱地种植少量春玉米和夏玉米外,也是我国秋、冬玉米的主要种植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小,约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5%左右。

Ⅴ.西北灌溉玉米区

本区包括新疆全部和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宁夏河套灌区。属大陆性干燥气候,降水稀少,无霜期一般为130~180d,个别地区在200d左右,日照2600~3200h,≥0℃积温3000~4100℃,≥10℃积温2500~2600℃,南疆地区积温达4000℃。热量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但气候干燥,全年降水量多在200mm以下,不能满足玉米最低限度的水分需要,是玉米生产发展的限制因子。该区历史上基本不种植玉米,随着农田灌溉面积的增加,现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2%~3%。

Ⅳ.青藏高原玉米区

本区包括青海和西藏,海拔较高,地形复杂,高寒是其气候的重要特点。最热月平均温度低于10℃,甚至低于6℃,农作物难于成熟,仅在东部及南部海拔4000m以下地区,≥10℃积温可达1000~1200℃,一般可种植耐寒喜凉作物。西藏南部河谷地区,降水较多,可种植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但本区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在2400~3200h,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4~16℃,特别是中午和夏季极少出现抑制光合作用的高温,因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净光合效率高,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林区,玉米是本区新兴的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很短,种植面积不大。

玉米适应性很强,各种土壤都适宜玉米生产,但要达到高产的指标,选择相应的土壤也是一条关键的条件。具体参考以下介绍:

(1)土层深厚。土层深厚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根系,提高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土层厚度60厘米以上,耕层的熟土层20厘米以上较为适宜玉米生长。

(2)质地适中。土壤过于疏松或过于紧实都不利于玉米生长。一般选择沙壤或轻壤土较好。

(3)肥力较高。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主要来于土壤中,因此,应选择土壤基础肥力好的地块种植玉米。

(4)排水良好。玉米虽需水较多,但它不耐涝。当土壤的田间持水量达到80%以上时,就会影响玉米生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6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