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水果保持新鲜
目前,国内外在水果保鲜领域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物理和化学两大类,每一类衍生的新技术很多,各自依托不同的保鲜原理。
保鲜手段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通过对保鲜品质起关键作用的三大要素进行调控:首先"是控制其衰老进程,一般通过对呼吸作用的控制来实现;其次,控制微生物,主要通过对腐败菌的控制来实现;第三,为控制内部水分蒸发,主要通过对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和细胞间水分的结构化来实现。
其中,较先进的保鲜技术主要有临界低温高湿保鲜、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臭氧气调保鲜、低剂量辐射预处理保鲜、高压保鲜、基因工程保鲜、细胞膨压调控保鲜、涂膜保鲜、气调保鲜等。
(1)临界低温高湿保鲜
临界点低温高湿贮藏的保鲜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水果在不发生冷害的前提下,采用尽量低的温度可以有效地控制果蔬在保鲜期内的呼吸强度,使某些易腐烂的水果品种达到休眠状态;第二,采用相对高湿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果水分蒸发,减少失重。
从原理上说,临界点低温高湿贮藏既可以防止水果在保鲜期内的腐烂变质,又可抑制水果衰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保鲜手段。
(2)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
通过结构化水技术可使果蔬组织细胞间水分参与形成结构化水,使整个体系中的溶液粘度升高,从而产生下面两个效应:第一,酶促反应速率将会减慢,可望实现对有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第二,水果水分蒸发过程受抑制。这为植物的短期保鲜贮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原理和方法。
有研究者用氙气制备甘蓝、花卉的结构化水,并对其保鲜工艺进行了探索,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保鲜效果。但使用高纯度氙气成本太高,研究者往往通过惰性气体的混合加压来另寻保鲜方法,以降低成本。
(3)臭氧气调保鲜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又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和杀菌剂,既可杀灭消除水果上的微生物及其分泌的毒素,又能抑制并延缓水果有机物的水解,从而延长水果贮藏期。臭氧自1785年发现以来,作为一种气体杀菌剂广泛应用在食品、运输、贮存、自来水生产等领域。
臭氧气调保鲜是近年来国内开发的保鲜新技术,研究者利用此技术对易腐烂的荔枝进行保鲜取得了一定效果。
其保鲜作用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消除并抑制乙烯的产生,从而抑制水果后熟速度;第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防止水果霉变腐烂;第三,诱导水果表皮的气孔收缩,可降低水果的水分蒸发,减少失重。
(4)低剂量辐射预处理保鲜及紫外线保鲜
辐射保鲜主要利用钴-60、铯-137发出的γ射线,以及加速电子、X-射线穿透有机体时使其中的水和其他物质发生电离,生成游离基或离子的原理,对散装或预包装的水果起到杀虫、杀菌、防霉、调节生理生化等效应,可以替代乙烯、二溴化物、溴甲烷以及环氧乙烷等化学试剂。
新鲜水果的辐射处理选用相对低的剂量,一般小于3 kGy,否则容易使水果变软并损失大量的营养成分。
低剂量辐射预处理保鲜可以和其它技术复合使用,例如与冷冻、漂烫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减少辐射保鲜所要求的辐射剂量。通过热水浸渍或蒸汽(温度为50~ 55℃)加热5 min,可以产生更好的保鲜效果这项技术在柑橘、桃、樱桃保鲜过程中广泛应用。
紫外线保鲜技术具有安全、环境好、高效等特点,紫外线波长为2600 A时具最大杀菌效果。
(5)涂膜保鲜
这种方法通过包裹、浸渍、涂布等途径覆盖在食品表面或食品内部异质界面上,提供选择性的阻气、阻湿、阻内容物散失及隔阻外界环境的有害影响、抑制呼吸,延缓后熟衰老,抑制表面微生物的生长,提高贮藏质量等多种功能,从而达到食品保鲜,延长其货架期的目的。
目前,广泛应用于水果保鲜的涂膜材料有糖类、蛋白质、多糖类蔗糖脂、聚乙烯醇,单甘脂以及多糖、蛋白质和脂类组成的复合膜。
(6)高压保鲜
高压保鲜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在贮存物上方施加一个小的由外向内的压力,使贮存物外部大气压高于其内部蒸汽压,形成一个足够的从外向内的正压差,一般压力为2500-4000 个大气压。这样的正压可以阻止水果水分和营养物质向外扩散,减缓呼吸速度和成熟速度,故能有效地延长果实贮藏期。
此外,高压保鲜技术与冷藏技术结合使用效果更佳,可使葡萄在5℃下保存5个月,草莓在8℃下保存30天。
(7)基因工程技术保鲜
主要通过减少水果生理成熟期内源乙稀的生成以及延缓水果在后期成熟过程中的软化来达到保鲜目的。苹果、桃、 香蕉、番茄等有呼吸高峰的水果在成熟过程中会自动促进乙烯的释放,通过不同的途径控制植物中乙烯的生成。
目前,科学家已找到产生乙烯的基因,如果关闭这种基因,就可减慢乙烯释放的速度,从而延缓果实的成熟,达到水果在室温下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延缓水果的软化可以通过抑制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酶等降解组织细胞完整性的酶基因来实现。因此利用 DNA的重组和操作技术来修饰遗传信息,或用反义RNA技术来抑制成熟基因,可以推迟水果衰老,延长保鲜期。
(8)细胞膨压调控保鲜
通过温度、相对湿度、表面控制程度、通风气流速度等有关的热动力学特性调控技术以及相应的组织膨压变化的测试技术,可维持水果细胞膨压的完好,实现其质地的调控保鲜。
扩展资料
水果保鲜影响因素
采收后的水果仍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还会进行休眠、水分蒸发、呼吸作用等复杂的生命活动,仍维持消耗的新陈代谢。水果新陈代谢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TCA)和电子传递链等系列酶促反应的复杂过程。
这些活动都与水果保鲜密切相关,影响和制约着水果的贮藏寿命,其中影响水果新陈代谢活动及贮藏效果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气体成分、湿度。
国内外关于水果保鲜领域中保鲜剂、保鲜膜、保鲜包装的研究较多,而且研究方向逐渐向材料学、食品化学、有机化学、遗传生物学、机械工程学等诸多领域发展。
百度百科-水果保鲜
温控贮藏保鲜
(1) 简易贮藏保鲜 简单贮藏方式有埋藏、堆藏、窑藏和通风库贮藏等。这种方法是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创造水果蔬菜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并利用土壤的保温作用,来实现水果蔬菜的保鲜。需要定期通风换气。该技术可用于苹果、梨、葡萄等水果蔬菜贮藏保鲜。
定期通风换气中,可采用通臭氧的方法,可大大减少细菌病毒
(2)冷藏保鲜 冷藏是现代化水果蔬菜贮藏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采用高于水果蔬菜组织冻结点的较低实现水果蔬菜的保鲜。可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周年进行贮藏,以保证果品的周年供应。低温冷藏可降低水果蔬菜的呼吸代谢、病原菌的发病率和果实的腐烂率,达到阻止组织衰老、处长果实贮藏期的目的。但在冷藏中,不适宜的低温反而会影响贮藏寿命,丧失商品及食用价值。防止冷害和冻害的关键是按不同水果蔬菜的习性,严格控制温度,冷藏期间有些水果蔬菜如鸭梨需采用逐步降温的方法以减轻或不发生冷害。此外,水果蔬菜贮藏前的预冷处理、贮期升温处理、化学药剂处理等措施均能起到减轻冷害的作用。
近年来,冷藏技术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冷库建筑、装卸设备、自动化冷库方面。计算机技术已开始在自动化冷库中应用,目前在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已拥有10座世界级的自动化冷库。
(3)控制冰点贮藏保鲜 在冰点湿度下对食品进行保鲜的新方法称为控制冰点贮藏法。运用此方法保存的水果蔬菜新鲜如初,未发现细菌败坏或变质现象,有害微生物繁殖甚微。该项技术在日本已开始应用。
气调贮藏保鲜
自1918年英国科学家发明苹果气调贮藏法以来,气调贮藏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推广,并成为工业发达国家果品保鲜的重要手段。美国和以色列的柑橘总贮藏量的50%以上是气调贮藏;新西兰的苹果和猕猴桃气调贮藏量为总贮藏量的30%以上;英国的气调贮藏能力为22.3万吨。
(1) CA气调贮藏保鲜 CA贮藏是气调贮藏保鲜,利用机械设备,人为地控制气调冷库贮藏环境中的气体,实现水果蔬菜保鲜。气调库要求精确调控不同水果蔬菜所需的气体组分浓度及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温度可与冷藏库贮藏温度相同,或稍高于冷藏的温度,以防止低温伤害。气调与低温相结合,保鲜效果(色泽、硬度等)比普通冷藏好,保鲜期明显延长。我国气调贮藏库保鲜正处于发展阶段。自1978年在北京建成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气调库以来,广州、大连、烟台等地相继由国外引进气调机和成套的装配式气调库,用来保鲜苹果、猕猴桃、洋梨和枣等。
(2)MA气调贮藏保鲜 塑料薄膜袋气调保鲜,也称MA自发气调保鲜,广泛应用于新鲜果蔬菜等保鲜,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气调包装系指根据食品性质和保鲜的需要,将不同配比的气体充入食品包装容器内,使食品处于适合的气体中贮藏,以延长其保质期。
常用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氧气,有时也会使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十氮。二氧化碳的作用的抑制需氧菌和霉菌的繁殖,延长细菌的停滞期和延缓其指数增长期。氧气的作用是维持新鲜水果蔬菜的吸氧代谢作用。水果蔬菜采摘后过快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使水果蔬菜发生老化和腐烂。合理控制环境中氧的浓度,可使果实产生微弱的有氧呼吸而不产生无氧呼吸。因此,水果蔬菜MA气调保鲜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配比是一个关键因素。处于包装内的水果蔬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气调包装材料可排出二氧化碳并补充所消耗的氧气,即实现包装的渗透速度与果实呼吸速度相等,防止无氧呼吸的产生。另外,水果蔬菜在低温时的呼吸强度较低,为减少果实的耗氧量,MA气调包装保鲜一般都在0--5℃温度条件下贮藏。
目前,国际市场水果蔬菜的MA气调包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动气调包装,即用塑料薄膜包裹的水果蔬菜,借助呼吸作用来降低氧气含量并通过薄膜交换气体调节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例;另外一种是主动气调,即根据不同水果蔬菜的呼吸速度充入混合气体,并使用不同透气率的薄膜,但由于技术较复杂且对包装材料的品种及性能要求较高,在我国还未获得广泛应用。国外在包装材料方面则领先很多,开发出如防止水果蔬菜水分蒸发的防湿玻璃纸、高阻气性的聚丙烯、防止水果蔬菜产生机械损伤的收缩材料等。
(3)塑料薄膜账气调贮藏保鲜 这种方法是将水果蔬菜放在用塑料薄膜帐造成的密封环境中实现气调保鲜。气调的方法分为两类,一是自然氧法,通过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使帐内逐步形成所需低氧、高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由于塑料薄膜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从而实现简易调气;还可利用具有选择性透气的硅橡胶薄膜,在帐上开一定面积的窗口来自动调气,为防止二氧化碳过多积累,可在帐内用硝石灰来吸收二氧化碳。另一方法为人工降氧法,即利用降氧机、二氧化碳脱除机来调气。此方法主要在美国、法国和前苏联有应用。目前,我国上海、天津、辽宁、山东、陕西和北京等地早已开始使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