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适宜四川盆地蔬菜保护地栽培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今后的发展方向怎样?

如前所述,适宜四川盆地蔬菜保护地栽培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①茄果类蔬菜大苗定植,双膜覆盖;②茄果类蔬菜塑料大棚冷床育苗;③瓜、豆类蔬菜提早育苗,双膜覆盖;④采用早熟、高产、适于保护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适宜四川盆地蔬菜保护地栽培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今后的发展方向怎样?

今后四川盆地蔬菜保护地栽培的发展方向是:

(1)改善棚型结构

在棚型结构的选择上也应结合四川的实际,目前我国定型生产的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结构强度高,一般能抗9级大风,抗雪荷载能力达20~25千克/米2,使用寿命达10~15年,售价为每667米212000~15000元。盆地内因四周环山,风速很小,各月平均风速在2米/秒以下(长江中下游则有3~5米/秒的风速),九级大风在盆地内9年一遇,很少降雪。故在盆地内使用的钢管大棚可适当改进,以降低成本。

(2)采用新型薄膜

四川省大棚多用普通农膜覆盖,膜内易聚集大量水珠,不利于植株生长。今后应逐步改用无滴防老化的聚乙烯薄膜,大棚膜厚度0.05~0.06毫米,小棚膜厚0.03~0.04毫米。

(3)发展遮阳网覆盖

农用塑料遮阳网的应用是南方堵“伏缺”及培育夏、秋壮苗的一个重要措施。夏季四川盆地东部多伏旱,西部多雨涝,造成育苗困难,遮阳网已有应用,且收效良好,今后要扩大覆盖面积和覆盖蔬菜种类。

(4)充分利用园艺设施

目前四川省塑料大棚主要用于冬季育苗和早春果菜类生产,为了提高利用率,应适当发展秋辣椒等果菜类的栽培。秋椒宜在7月中旬播种,9月上旬定植,大棚种植的采果期可延长到12月至翌年1月。

(5)在设施栽培中搞粮菜轮作,实行可持续发展

四川盆地无霜期长,如成都平原无霜期长达278天,中远郊农区的耕作制度是平坝一年两熟,丘陵麦玉苕两季三熟,总的气候条件是三季不足两季有余,秋闲田(土)面积很大,稻、麦(油)茬口间(60~80天)复种轮作潜力也很大。近年来成都市采取正、增、间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发展水旱、粮菜轮作的稻田新三熟制,在农区发展蔬菜,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例如产值最高、社会生态效益最好的一种是“菜、稻、菜”型。早春用地膜加大、小棚覆盖栽早黄瓜、早茄子、早番茄等果菜,提早到4月上旬采收,获得较高收入,到6月中旬大批果菜上市菜价降低时,则拔掉果菜栽植水稻,达到稳住粮食,增加效益的目的,水稻收后栽培莴笋、花菜、白菜等蔬菜,这样一般水稻每667米2产量502.3千克,产值733.4元,两季蔬菜产值2674.01元,全年合计产值3407.50元(2000年价格),这种粮菜、水旱轮作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实现蔬菜设施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川、黔、渝地处西南边陲,是我国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开发中西部的大好形势下,不要头脑发热,贪大求洋,盲目引进,要时刻想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实现蔬菜设施栽培的可持续发展,为该地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地膜种植具有能有效节约水资源、减少浇水次数、保水、降温、避免雨水侵蚀地面或土壤硬化、减轻工作量等特点。一个明显效果是提高土壤温度。春苗期生长良好。温室蔬菜冬春茬和秋茬。冬春茬蔬菜在元旦前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在移植之前,我们需要整理好土地,划定边界,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地膜覆盖能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长期保持土壤水分。在较高的水分条件下,种植蔬菜后更容易减缓幼苗的生长。塑料薄膜还可以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因为温室湿度很高,容易导致灰霉病、枯萎病、软腐病等低温高湿病害。

同时,为了达到壮苗促生长的目的,移栽后可施用腐植酸水溶性肥料或沟肥。根据药肥的特点,为避免降低药肥的效果,可轮喷,间隔时间以3-5天为宜。施肥建议作物生长需要阳光,还需要有足够的营养使油菜植株强壮、健康生长。可以补充作物生长和拔节所需的营养、抗病毒疾病和营养。光合作用的增强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收入的关键因素。

选择高产和适宜的品种,根据适宜的种植温度,有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类型,冬油菜生长期主要在9月下旬至次年4月。选择适宜的高产抗病品种,可以减少种植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达到保产增收的目的。

提高土壤肥力地膜覆盖土壤不易形成,通风良好,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和氮的硝化作用,由于地膜的加温,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温室蔬菜均覆盖地膜,由于冬春茬移栽温度较低,移栽前必须覆盖地膜。秋季留茬种植,土壤温度很高,可先移栽,幼苗成活缓慢,然后覆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