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兔子得了巴氏杆菌怎么办?

兔巴氏杆菌病

兔子得了巴氏杆菌怎么办?

--------------------------------------------------------------------------------

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短杆菌,无鞭毛,瑞氏染色法染色呈两极着染。多杀性巴氏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值7.2~7.4。对营养要求严格,在加有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清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出露滴状小菌落。兔通常能分离到A型和D型,主要是5:A和7:A血清型。猪、禽巴氏杆菌对兔也有很强的毒力。

流行特点 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及湿热季节发病率较高,常呈散发和地方流行性。一般情况下家兔带菌但不发病,在运输不当、更换饲料、气候变化等条件下,家兔的抵抗力下降,巴氏杆菌乘机活动从而引发本病。病兔和带菌兔是主要的传染源,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主要的传播 途径,也可经皮肤粘膜的破损伤口感染。

症状与病变 本病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可表现为败血症、传染性鼻炎、肺炎、中耳炎、结膜炎、脓肿病灶等形式。

1.败血症:病兔常未见症状就迅速死亡,死前体温高达41℃,拒食,呼吸急促,鼻腔有分泌物。剖检可见鼻粘膜及气管粘膜充血或出血,鼻腔有脓性分泌物。喉、气管、肺、心、肠、脾、膀胱等均有出血点和充血。肝肿大、变性,有坏死点,脾和淋巴结肿大或出血,肠粘膜充血,胸膜腔及心包积液。

2.传染性鼻炎:病兔表现为上呼吸道的卡他性炎症,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鼻漏,打喷嚏,咳嗽。病兔常用前爪擦鼻部,使鼻孔周围皮肤红肿、发炎、被毛脱落。

3.中耳炎:又称歪脖病,是病菌感染蔓延到兔内耳和脑的结果。病兔颈斜向一侧,严重者头弯向一侧,影响进食和饮水。此外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症状,鼓室流出白色渗出物等。

4.肺炎:病兔常急性死亡,虽有肺炎病变发生,但很少见临床症状,有时表现为食欲不振和精神沉郁。剖检可见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前下部的炎症,肺脏出血,实变,膨胀不全,并有脓肿和灰白色结节病灶,胸膜和心包膜常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

此外,病兔还可出现生殖系统炎症,母兔不孕并伴有粘性分泌物从阴道内流出;公兔的睾丸肿大,质地坚硬,并伴有脓肿。结膜发炎,眼睑肿胀,有分泌物。皮肤及内脏出现脓肿,直至发生败血症而死亡。

诊断方法

1.直接镜检:取病兔心血、肝、脾等内脏器官涂片,干燥,固定,美蓝染色,如有两极着染的小杆菌,即可确诊。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做动物试验。

2.血清学试验:检查被检兔的血清是否呈阳性,可用试管法、玻片法、琼扩法。也可用间接荧光抗体法。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兔波氏杆菌病、兔李氏杆菌病、野兔热、兔出血症相区别。

1.兔李氏杆菌病:死于李氏杆菌病的兔,剖检可见肾、心肌、脾有散在的针尖大的淡**或灰白色坏死灶,胸、腹腔有多量的渗出液。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李氏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多形态杆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呈溶血,而巴氏杆菌无溶血现象。

2.野兔热:死于野兔热的兔,剖检可见淋巴肿大,并有针尖大的灰白色干酪样坏死灶。脾脏肿大,深红色,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肾和骨髓也有坏死。病料涂片镜检,病原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态杆菌,呈球状或长丝状。

3.兔出血症:参见本书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4.兔波氏杆菌病:参见本课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

防治措施

1.预防:兔场要定期检疫,净化兔群。坚持自繁自养,建立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种兔群。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同时注意环境卫生,加强消毒措施。兔场应与其他养殖场分开,严禁其他畜、禽进入,杜绝病原的传播。将发病兔尽快隔离或淘汰,兔舍及用具用3%的来苏儿或2%的火碱消毒。

2.治疗:

(1)青、链霉素各1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使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2)磺胺嘧啶,兔100~200mg/kg体重,每天2次,口服,连用5~7天。喹乙醇,兔25mg/kg体重,口服,每天1次,连用3天,效果也不错。

(3)黄连、黄芪各3g,黄柏6g,水煎服。或用金银花9g、野菊花适量,水煎服。也可用穿心莲3g,水煎服。

磺胺嘧啶片的用法用量

磺胺类药物结构:具有芳氨基和磺酰胺基,多为两性化合物,药物具有一定酸性。磺胺嘧啶和磺胺甲恶唑的N4上无取代基,为芳伯氨基。磺胺嘧啶和磺胺甲恶唑N1上的含氮杂环,具有碱性,可以和有机碱沉淀剂反应生成沉淀。

 鉴别:

 1.芳伯氨基的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磺胺嘧啶和磺胺甲恶唑都有此反应。

 与芳醛的缩合反应。本类药物的芳伯氨基可和芳醛(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香草醛、水杨醛等)在酸性溶液中缩合为有色的希夫氏碱。

 如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酸性溶液中生成**希夫氏碱。

 2.与硫酸铜的成盐反应。本类药物磺酰胺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离子(如Cu2+、Ag+、Co2+等)生成难溶性沉淀。

 磺胺甲恶唑:草绿色。磺胺嘧啶:黄绿色→紫色。

 3.N1取代基的反应。磺胺嘧啶和磺胺甲恶唑N1上均为含氮杂环取代,有一定碱性,可以和有机碱沉淀剂生成沉淀。如磺胺嘧啶可和碘化铋钾试液、碘-碘化钾试液生成红棕色沉淀。

 4.红外光光光度法。

 磺胺甲恶唑的含量测定:亚硝酸钠滴定法。滴定前加溴化钾2g作为催化剂,可加快滴定反应速度。为避免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的亚硝酸挥发和分解,滴定时应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2/3处。永停法指示终点。

 磺胺嘧啶片、磺胺二甲嘧啶片的片剂要检查溶出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的含量测定: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关键是选择测定波长(λ2)和参比波长(λ1)。波长选择的原则是:干扰组分在λ2和λ1处的吸收度应相等。测定组分在两波长的ΔA尽量大……

 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中磺胺甲恶唑的含量测定:测定波长(λ2):257nm,在304nm波长附近(每间隔0.5nm)选择等吸收点波长作为参比波长(λ1),要求ΔA=Aλ1-Aλ2=0.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公式为:

 TMP的测定是以盐酸-氯化钾溶液为溶剂,以239nm作为测定波长(λ2),用SMZ对照液的稀释液在295nm附近选择等吸收波长作为参比波长(λ1)。

 复方磺胺嘧啶片的含量测定:磺胺嘧啶(SD)的吸收波长为308nm,此波长处TMP无吸收,所以可直接测定SD的含量。

 SD对TMP的测定有干扰,所以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TMP含量。

 美国药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口服给药:成人常用量(1)治疗一般感染:一次1g,一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2)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次1g,一日2次,疗程2日。2个月以上婴儿及小儿常用量(1)治疗一般感染:按体重一次25~30mg/kg,一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总量不超过2g)。(2)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每日0.5g,疗程2~3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5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