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靠养猪一年净赚3百多亿,养猪专业户在养殖的时候得注意什么问题?
养猪是个细心的工作,技术高并不一定养的好,养猪首先是要保证盈利的,猪场无非做到母猪多生,仔猪多活,肥猪快长,每年出栏的肥猪足够多,才能保证高盈利。要想养好猪,应该注意的问题很多,个人认为养猪专业户在养殖的时候得注意以下这些问题:
一、引种和品种
要想养猪首先要有猪苗或者母猪。现在全国缺少优质二元母猪,很多养猪场选择三元猪留种。要注意以下几点,保证配种率和生产数量和后期生长速度。
1.品种和基因:法系、丹系产仔多,但是发情配种和营养以及饲养管理要求高。
2.三元猪留种:要注意父母代生产性能如何,另外注意疾病驯化,三元配种尽量选择回交,不要再用杜洛克做父本。
二、疫苗合理免疫
目前国内养猪还是以疫苗免疫为主要防控病毒性疾病的方法。猪场必须要免疫的疫苗和非必需疫苗要区分好。
1.猪瘟必免,母猪一年四次,肥猪两次;
2.伪狂犬必免,母猪一年三到四次,肥猪出生滴鼻,二免50日龄,三免根据猪场呼吸道情况而定;
3.口蹄疫,肥猪45日龄首免,二免根据猪场情况而定;
4.蓝耳比较有争议,根据猪群情况而定;
5.圆环建议免疫,投入产出比较高,尤其是仔猪阶段;
6.腹泻如果以前发生过腹泻建议免疫,以前没发生就不要打了;
7.支原体跟圆环一样,建议在仔猪阶段免疫;
三、母猪大围产期护理和保健
母猪大围产期是指产前3周到产后一周,这个阶段是母猪发生问题比较多的时期,直接决定了母猪能否多生和仔猪能否多活。
1.母猪饲喂模式:攻胎适当延后,以前85天攻胎,现在尽量100天以后再攻胎,现在母猪料营养都够,但是产前特别容易便秘,膳食纤维摄入不够,应该多使用十天的高纤维妊娠料,并且增加用量,营养不会太高,还增加母猪腹围利于产后采食量恢复。
2.分娩当天关于给不给料的问题,不用约束太多根据母猪的情况,能吃就给,不能吃就不给,根本不影响分娩当天营养和分娩问题。产中无力可以输液,喝高糖水。
3.断奶当天也不必纠结给不给料问题,母猪没有乳池,哪里来的憋奶,只能是乳腺不通,那是炎症跟喂料无关,跟人不一样。
4.如果仔猪黄白痢增加,只需要产前一周到产后一周使用林可大观拌料,产前21天使用解热排毒中药加脱霉剂即可。
5.母猪产后卫生必须注意,产后三天使用抹布擦拭外阴和乳房。
四、仔猪断奶护理和保健
1.仔猪断奶应激要注意,断奶当天必需用温水兑黄芪多糖,多维缓解应激。
2.仔猪断奶第二天还不吃料的,一定是你诱食没做好,不要狡辩。14天开始诱食就行,不用过早,把仔猪喝奶的时候开口料抹在母猪乳房上,多训练几次。
3.断奶仔猪拌粥料效果非常好,就是费人工,你试试就知道了,最少喝7天。
4.仔猪断奶后链球菌,副猪高发的,一定是蓝耳有问题,不在仔猪在母猪,加强中药加替米保健。
五、育肥猪饲养管理
1.不要随便添加神药,如果能提前半个月出栏,那就不用喂饲料了。
2.育肥猪无名呼吸道问题,只是咳嗽,不死也不喘的,把伪狂犬三免加上就会好很多。
3.支原体疫苗可以紧急免疫用于气喘病治疗,配合泰妙。
以上就是我亲身验证过后,觉得养猪专业户在养殖的时候得注意的问题。
规模化养猪场的公猪专业场
科学养猪“六坚持”
一、坚持养杂交一代猪。
用良种公猪如杜洛克、皮特兰、迪卡、长白等种公猪,配当地土种母猪所生产的仔猪称为杂交一代猪。杂交一代猪存活力强,生长迅速,饲养效果好。因此,要普遍推广公猪良种化、母猪地方化、仔猪杂交一代化的“三化”新技术。
二、坚持实行保护性饲养。
夏秋季节可在猪舍外种植葫芦、南瓜、向日葵等植物遮阳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新技术,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
三、坚持自繁自养法。
自己饲养优良种公母猪,自己培育杂交仔猪,自己育商品猪,有利于防疫防病,提高仔猪的成活率,降低养猪成本。
四、坚持推行高密度养猪。
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由于猪只饲养密集,省猪舍,固定资产投资少,且育肥猪争抢吃食,活动场地小,吃饱则睡,增重快,饲养期缩短。
五、坚持向科技要效益。
推行一条龙快速养猪法。实行“五改一加”,即一改养脂肪型猪为养长白、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二改喂单一饲料为喂经过配合的全价饲料。三改饲喂熟料为生拌料湿喂。四改吊架子育肥为直线育肥。对断奶后的小猪采用直线育肥法,可有效缩短育肥期,提高育肥率,增加经济效益。五改有病找兽医为无病早预防,严格控制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副伤寒四大传染病,以减少病死率,提高成活率、出栏率。一加是加喂添加剂、生长素。
六、坚持适时出栏和屠宰。
育肥猪体重超过90千克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不足90千克的,虽然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以体重90~120千克屠宰最合适。
科学养猪法——倒喂法
在农村,大多数农户养猪仍然延续着传统养猪法,即采用“吊架子”饲养法,前期大量饲喂青、粗饲料,只投入极少量的精饲料,当猪长到50-60公斤以后,再大量增加高能量的精饲料进行快速催肥。这种饲养方法虽然利用了大量的青、粗饲料,但由于不能满足猪生长前期所需的蛋白质和矿物元素,致使猪生长发育缓慢,出栏时间延长,一般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使饲养维持消耗大大增加,这种饲养方法非但没有达到节约精饲料的目的,反而造成精料的大量浪费。
而少数养猪专业户采用“一条龙”饲养方式,即从小猪到出栏一直用精料饲喂,不用任何青、粗饲料。这种方式虽然大大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料的维持消耗,但农村大量的青、粗饲料却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而经济效益仍然不够理想。
采用“倒喂法”养猪可以有效地避免“吊架子”饲养法和“一条龙”饲养法养猪存在的弊端,比“吊架子”和“一条龙”饲养法分别可节约精饲料30%和10%,而且“倒喂法”养猪瘦肉率高,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倒喂法”养猪的具体做法是:
从小猪到中猪阶段,即50~60公斤以前,以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为主,配合必需的饲料添加剂,只喂少量青绿饲料,不喂任何粗饲料。待猪长到50~60公斤后至出栏,再适当降低精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减少精料的投入量,增加青、粗饲料的投入,其比例为:精饲料62%、青饲料26%、粗饲料12%。
“倒喂法”养猪的科学依据是:因为猪从小猪到中猪阶段以长骨和瘦肉为主,对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需求较多,加之此时猪对纤维的消化利用率极低,所以要以精料为主,以满足猪生长发育对蛋白质和各种矿物质元素的需要,使小猪迅速生长,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消耗。而待猪长到50~60公斤以后,对纤维的消化利用率提高,耐粗饲能力增强,故增加粗饲料的饲喂量。
饲养公猪的专业场,专门从事种公猪的饲养,目的在于为养猪生产提供量多质优的精液。公猪饲养场往往与人工授精站联在一起,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扩大了种公猪的影响面,种公猪精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的水平,为此种公猪必须性能优良,必须来源于种猪性能测定站经性能测定的优秀个体或育种场种猪核心群(没有种猪性能测定站的地区)优秀个体。饲养的种公猪包括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等主要引进品种和培育品种(品系),饲养数量取决于当地繁殖母猪的数量,如繁殖母猪数量为50 000头,按每头公猪年承担40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则需种公猪125头,公猪年淘汰更新率如为30%,还需饲养后备公猪40头,因此该地区公猪的饲养规模为165头。人工授精技术水平高,饲养公猪数可酌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