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五马坊
五马坊地处威县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县城东十五华里,北纬36度52分至37度18分,东经115度13分至115度14分之间。南北2.5千米,东西宽2千米,总面积5平方千米。东与油坊、宋庄接壤,西与时庄交界,南与张王目、九马坊毗邻,北与南方营、四马坊相连。辖4个队,总人口885人。
五马坊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西距威县县城7.5公里,北距南宫县城48公里,东北距清河县城45公里,东南距临西县城51公里,东至山东临清市49公里,邢临公路、邢临高速横贯东西,大广高速南北纵穿,村内十公里硬化街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街道网络。
五马坊是个多姓村 现有姓氏14个 贺 李 张 蒋 霍 刘 赵 郭 谷 和 尹 潘 燕 王
骨干行业
棉花深加工:其中规模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威县棉花加工50强企业1家。棉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村北新区。主要产品有服装、家具、纺织等。建筑行业:拥有规模较大的建筑和公司5家,随着大型场馆、厂房、仓储设施革命而诞生,,有着极大的市场空间,规模企业有五马一建、阿根建工等,年营业收入448万元。预制件制造厂两家(银栋、华彬) 主要产品有楼板、大梁、过木、檐板等, 拥有大、中、小型吊车十余辆,占领方圆20里销售市场,银栋预制厂是威县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预制件专业厂家之一。家具行业突飞猛起,强强家具拥有员工20名、年制造家具10万套。汽摩维修 正规汽摩维修两家 。
养殖业
村南村西为养殖区 主要养殖有 牛 猪 鸡,大型养牛场20家,年肉牛出栏10万头,大型养猪场15家,年出膘猪25万头,
五马坊特产
五马坊特产“大白葱”享誉四方。始种于明朝。深受消费者青睐,石家庄、聊城等地客商纷纷签订合同前来购买。大白葱”即“葱白大”,以白大、叶茎长而得名,是五马坊的传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大白葱提供了优异的生长环境,使其成为享誉四方的名葱。在种植方面大下功夫,并以实行统一地块、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措施来激发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今年一开春,400亩的地块早早就规划丈量好了,葱农们在传统种植技术优势上,使用培育优选良种,严格按照县农技人员介绍的技术要点,根据不同的土质像呵护婴儿一样精心管理,并且严格做到不施农药不用化肥,确保特色产品绿色无公害,目前全获丰收,种植户家里到处是大堆大堆大葱,平均亩产达5000公斤,亩收入5000多元。百度地图
生猪价格单月下跌将近21%,牧原、新希望、温氏等各大上市猪企开始行动,纷纷赶在年末冲一波“业绩”!按照当前“扩产”的节奏,2023年或有1.6亿头猪冲击市场,创历年新高!其中,已完成年度出栏目标的牧原,还在奋力“前进”,将2022年生猪出栏量区间上调至6100-6200万头,预计12月出栏量为580万头左右。
12月6日,温氏最新披露11月生猪销售简报,当月该公司销售生猪共计196.44万头,而其余上市猪企也不甘示弱,环比同比齐飞,养殖散户亚历山大。
本轮猪价从10月中下旬起下跌,截至目前已连跌6周,较于10月最高点累计下跌5.77元/公斤!目前,规模养猪场的养殖利润仍有600-700元左右,在保本之上还能小赚一笔,但二育散户却不同,只能用“凄惨”来形容。
据了解,二次育肥散户是在9、10月猪价“飙涨”时期进场,由于对年前生猪价格过于看好,所以不断的压栏增重,眼瞅着猪价蹭蹭往上涨,可还没来得及开心,就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猪价在10月中下旬开始狂跌,当前已回到9月初的行情,简而言之,若二育没能在11月中旬出栏的话,现在出栏大概要亏损200元/头。
在今年初,国内生猪价格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直到3月中下旬才迎来了转折,截止7月份高点时,猪价涨幅高达112.99%!部分养猪户被突如其来的红利“砸晕”,冲动之下选择了盲目压栏,还有些养殖户高价补栏标猪二育,原本9、10月份应该出栏的生猪,被积压到11月份,猪价“断崖式”下跌后,养殖户恐慌性出栏增多,市场阶段性生猪供给充足。
猪肉消费持续“遇冷”
因南方多地在小雪后,温度依旧保持20度以上,原本在11月就要开启的腌腊季被推迟到了12月初,叠加口罩问题的扩散,餐饮行业以及酒店堂食受到巨大的影响,猪肉消费持续“萎靡”。
前十头部猪企“雷霆出击”
规模养殖场的行动大致分为两类,一方面是严格控制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是继续扩张生猪产能,向下拓宽产业链。
第一,降本增效
影响养殖利润的因素主要包括猪价高低、养殖成本、疫病防控、能繁母猪存栏量等。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前生猪价格在10元/斤左右,同样是出栏一头标猪,自繁自养的猪场能赚600-700元,而二育却亏损将近350元,这其中的差距就是养殖成本所造成的。
为了控制成本,近几年各大上市猪企都想破了脑袋。
例如,“猪茅”牧原为了降低饲料成本,会推行低玉米豆粕配方,使用其他高蛋白谷物灵活搭配,叠加改善猪场设备设施,提升智能化水平,增加养殖效率。
据悉,当前牧原养殖成本是有所龙头猪企中最佳,目前已下降至7.75元/斤,逐渐靠近预期成本目标7.5元/斤,而温氏、新希望的养殖成本分别为8.05、8.25元/斤。
第二,扩张生猪产能
自从小飞爆发后,生猪价格的高涨,在可观的利润下,大部分猪企开始扩张,而我们熟知的牧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实现全年净利润61.14亿元,上榜胡润百富榜前十强,更别三年后的牧原了,无论是经营方式还是人才储备量都比之前高了一大截,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年度出栏计划,但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下,预计12月生猪出栏量或达580-610万头,也就是说一天平均要买20万头猪。
甚至在12月12日晚间,牧原发布了拟瑞交所上市消息,可见其野心!
毫无疑问,龙头猪企在市场的占比越来越大,而养猪散户却在逐渐退出猪市,据专家预计,2025年上市猪企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30%-40%,甚至会更高。
散户压力倍增
在集团养殖场的疯狂扩张下,养殖散户的压力陡然加大。
相较于大型养殖厂有自己饲料厂房,散户只能通过高价收购饲料,在增效降本的层面上就已经输了,尤其是今年豆粕、玉米价格飙涨,养殖利润被明显压缩,养猪户只能偷偷的躲在被子哭。
随着上市猪企在生猪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高,他们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价走势。
现如今,养猪成本逐渐下降,而养殖利润也越来越低迷,规模猪企大手一挥直接扩张生猪出栏量,干脆来个薄利多销叠加下游产业链的拓展,例如屠宰场这个稳赚不赔的生意,多维度增加企业盈利方式。
而养殖散户却只能在夹缝中生存,靠着大型猪企手指头缝中掉落的微薄利润度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