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种植荆芥的注意事项

荆芥又名香荆芥、荆芥,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常用的退烧药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常用它来化痰、祛风、治疗流行性感冒。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甘肃、贵州、安徽、湖北等地。今天我们要学习荆芥种植的注意事项。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种植荆芥的注意事项

1、土壤

荆芥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对土壤的要求其实并不严格。荆芥可以在一般土壤中种植。但是为了荆芥的产量和质量,我们最好选择土壤松软、养分丰富、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其次,种植区域最好有丰富的腐殖质含量,或者可以人为添加一些腐殖质土,这样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土壤质量。

2、时间

一般荆芥可以分两季种植,所以需要注意它的种植时间。如果错过最佳种植时间,荆芥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春季播种一般是每年的3月底到4月初,秋季是每年的9月和10月。也就是说,最晚春播不晚于4月中旬,最晚秋播不晚于10月。当然,有些地区夏季可以种植,但是种植的产量并不好。

3、温度

荆芥是喜温植物,所以极其耐寒。荆芥苗期能忍受的最低温度是零度,气温达到零下二度就会冻死。其次,荆芥生长期间,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4度,白天温度不能低于21度,否则荆芥叶片会不同程度冻伤。

4、光照

荆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喜阴植物,但在光照下会长得更好。但这里要注意的是,在种植过程中,光照强度不宜过大,以散射光为好,能促进荆芥的生长。因为光照强度太高,对荆芥还是有一定伤害的。

5、湿度

荆芥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水分管理,以控制土壤水分。一般情况下,最好三天浇一次水。即使在夏天,它也需要更多的水,所以它早晚各浇一次水比较好,但要注意控制水量,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其正常生长。最后要注意的是注意排水,避免田间积水。

种植荆芥时,还需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养分管理、中耕除草等方面的管理,但由于精力有限,校易搜在这里就不一一讲解了。如果你需要,你可以单独给校易搜留言。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那么荆芥怎么养呢,一起来看看荆芥的家庭养殖方法吧

 荆芥的家庭养殖方法

 1、准备种子、花盆、土

 准备好种子,花盆选择大一点的,因为这样才能种的多一些,量多一些。我是种在种了葡萄树的大花盆里。一般播种后一个星期就差不多发芽了。发出来的芽很像罗勒的小芽。

 2、浇水

 记得浇水,看到土面发白,就一定要浇水,这个时候暂时不要施肥。如果土壤板结的话,就松松土,它喜欢肥沃松软的土壤。

 3、养护

 小苗渐渐长大了。如果看到周围有杂草,及时拔除,以免抢占营养。别看它还不大,但是在偷偷的使劲生长着呢。

 4、施肥

 小苗已经成一棵棵大的荆芥了,这个时候可以施肥,像鸡粪啊,牛粪啊,还有环保酵素啊,这样的有机肥都可以。

 5、采收

 荆芥越来越壮实了。这个时候可以摘下顶尖上嫩叶吃了。有播种才有收获。

 高产栽培

 荆芥生长期忌大雨,雨水过多容易导致大面积死亡,且蔓延速度较快,忌重茬。因其生长期主要集中在雨季,因此,荆芥种植风险较大。但此品最大特点是:投资低,籽种、化肥投入不大。

 一、生长习性 荆芥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低洼地,盐碱地,重粘土不宜种植。

 二、整地与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精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三、播种 荆芥用种子繁殖。生产上多采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播种期有春播和夏播。春播在清明前后;夏播在芒种前后,以油菜花、麦茬为主。直播 播前先用耧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浇水保墒,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1公斤。育苗 于清明前后,将种子均匀地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松动土表层,使土盖没种子,浇水保墒,以利出苗。齐苗后加强田间管理,苗高15厘米时,即可移栽。移栽 于5~6月份,选阴雨天气,将荆芥苗挖出,按行株距20×1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每穴栽苗2~3株。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四、田间管理 荆芥齐苗后或移栽成活后,应注意中耕除草,干旱天气经常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封行前后应追肥一次: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氢钾5公斤。

 五、病虫害防治 荆芥主要病害有立枯病、黑斑病、茎萎病。防治时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每3~5年要轮作一次。

 2、发病前用1∶1∶100波尔多液预防。

 3、于发病初期用多菌灵防治。害虫主要有银纹夜蛾,可采用杀灭菊脂农药杀灭。地下害虫用毒饵诱杀。

 六、收获与加工 荆芥一般于花惠大部分结籽后采收。将荆芥株植齐根割下,晒干即可入药出售。亩产量300公斤。连根拔起的称全荆芥。将上部花惠剪下的称荆芥惠。以身干、色绿、惠长、香气浓者为佳品。

 荆芥的属性和价值

 1、科属

 荆芥属。

 2、产地

 产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多生于宅旁或灌丛中,海拔一般不超过2500米。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3、别名

 荆芥(Nepeta cataria L),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4、简介

 荆芥(Nepeta cataria L),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荆芥的营养价值

 中医学资料中记载,荆芥是一种草本植物,含有薄荷酮物质,能辛温解表,发汗祛风,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初期的怕冷、发热、鼻塞、头痛等症。荆芥的花梗中分离出三个新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均有抗感染活性。

 吃荆芥的好处

 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主治感冒寒热,头痛,目痒,咽痛,咳嗽,麻疹,风疹,痈疮,准将,吐血,血块血,便血,崩漏 ,产后中风、血晕。

 吃荆芥的最佳时间

 随时。

 荆芥的选购方法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放箱内或其他容器内盖紧,置干燥处,宜在30℃以下保存,防霉,蛀,结串。

 荆芥的副作用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巯》:“痛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勿误入。”

 荆芥的功效和作用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荆芥的禁忌

 表虚自汗、阴虚火旺者禁服

 荆芥的药理作用

 解热发热:

 兔口服水煎剂有弱的解热降温作用。

 抗炎、镇痛

 水煎剂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炎症小鼠耳廓肿胀;明显抑制炎症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其消炎功效与荆芥所含的.苯丙呋喃类有关,呋喃类衍生物对3一α羟类固醇脱氢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促使生成更多的皮质类固醇,而起到抗炎的作用。水煎剂腹腔注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抗过敏:

 所含的橙皮苷等黄酮类成分,对脂氧酶有抑制作用。脂氧酶为一种能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SRS-A),因此荆芥有抗过敏、抗哮喘的治疗效果。

 止血:

 荆芥炭有明显的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而止血的作用,临床使用以散剂吞服为宜。

 减少氧自由基:

 所含的橙皮苷成分,有抑制过氧化酶的作用,使生物膜脂质过氧化产生的氧自由基减少,因而能抗衰老,防治心血管、肿瘤等老年常见病。

 其他:

 尚有一定的抗菌、抗癌作用,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煎剂有明显的抑制肠肌收缩的作用。

 荆芥的作用

 一、用于治疗外感

 风寒风热都可以吃荆芥。风寒的,加一些防风和生姜。风热的,加一些薄荷和柴胡。荆芥虽属辛温,但温而不燥,与辛凉解表药配伍,可增强疏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有发热、头痛等风热症状。

 二、用于镇痰和祛痰

 荆芥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因此如果有咳嗽痰多的症状,荆芥再配上白矾煎好服用可以有效的祛痰,减轻咳嗽症状。

 三、用于治疗出血

 用荆芥炭止血,要配其他止血药,例如配槐花炭治疗大便下血,配茅根治鼻出血。

 四、用于治疗产后血晕

 荆芥可以用来治疗因为失血过多或者血液循环功能产生障碍而引起的晕厥。

 五、用于透疹止痒

 在患有荨麻疹、风疹、麻疹的时候用荆芥,可以起到加速病理过程以及消退和止痒的作用。常和薄荷、防风等配合在一起。

 荆芥的功效

 一、祛风解表

 本品轻扬疏散,味辛而不烈,微温不燥,性较平和,善祛风邪,为治风通用之药,既散风寒,又疏风热,治表证无闻风寒风热者,皆可选用。《本草经疏》曰:“荆芥,入血分之风药也,故能发汗。其主寒热者,寒热必由邪盛而作,散邪解肌出汗,则寒热自愈。

 二、祛风解疼

 荆芥通常用来治疗妇女产后冒风,口噤发痉,项背强直等症状。

 三、理血止血

 《本草备要》日“荆芥,功本治风,又兼治血者,以其入风木之脏,即是藏血之地也。《本草纲目》曰“荆芥,入足厥阴经,厥阳乃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本草汇言》日“凡一切失血之证,已止未止,欲行不行之热,以荆芥炒黑,可以止之。大抵辛香可以散风,苦温可以清血,为血中风药也。故后世多用本品来治各种出血证。

 荆芥的保健食疗法

 一、荆芥生姜粥

 材料:干荆芥5g,淡豆豉6g,粳米70g,生姜10g,薄荷3g,适量的白糖。

 做法:先把薄荷,豆豉,荆芥,生姜,大火煎煮6分钟左右,去渣取汁。再在砂锅里放适量的水,接下来将粳米洗好放进锅里,拌匀。然后待粥煮到八成熟以后,改用小火继续煮最后将药汁倒进粥里,用小火再煮9分钟,并依据口味调入适量的白糖。

 功效:用于辛温解表。

 二、荆芥馄饨

 材料:荆芥6g,瘦猪肉150g,面粉200g,姜、葱,精盐,植物油,鸡汤,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先把荆芥炒研成粉末,和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再将猪肉剁为茸,加入姜、葱,盐,味精,植物油调陷。接着将面团擀成馄饨皮,加馅包成馄饨,然后入鸡汤煮熟。最后另用碗放进胡椒粉,味精,冲入原汤,馄饨。

 功效:用于发表、祛风。

 荆芥的食用方法

 1、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2、荆芥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3、荆芥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

 4、荆芥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

 5、荆芥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6、荆芥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

 7、荆芥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

 8、荆芥配大黄,清热通便。

 荆芥的食用禁忌

 1、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2、《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3、《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4、《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5、《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荆芥的食用方法

 荆芥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注意:荆芥宜晴天加工,必须抢水洗净,不宜久润,随切随晒,当天晒干,不用火烘烤,否则香味走失,影响药效。

 下锅,再放入食盐,水开过两次后即可食用。

 1,荆芥可作调料,汤羹中放几片荆芥叶子可增加汤的香气,炖动物性原料时放荆芥可起到去腥的效果。

 2,荆芥生食常见的有荆芥拌黄瓜、辣椒丝拌荆芥、凉拌荆芥等。

 3,烙成煎饼(也叫荆芥托儿),作主食配粥或者汤羹也很好;用荆芥做馅料包饺子、肉饼也常用。

 4,荆芥祛风解表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5,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

 6,荆芥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

 结语: 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荆芥的相关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原来荆芥的功效那么多作用那么大,可能平时都被我们忽视了,不能够正确使用,希望能帮助大家正确食用荆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