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以前的农民是怎么种水稻的?分别是一年的哪些时间播种和收割呢?

我国水稻可分为早、中、晚稻三类,每种水稻的种植时间不一样,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水稻都是什么时候种植?水稻什么时间收割好?

以前的农民是怎么种水稻的?分别是一年的哪些时间播种和收割呢?

1、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2、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十月上中旬收获。

3、同一地区,种完早稻可以接着种植晚稻,俗称双季稻。而中稻生育期较长,同一地区一年只能种植一次。一般必须在立秋前结束,10月下旬-11月晚稻收割。

准确把握水稻的收割时间,适时播种,适时收割,同时还要注意影响水稻产量的三个时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和灌浆结实期,在这三个时期合理的管理水稻,是水稻稳产高产的保障。

早稻、中稻、晚稻有什么区别?

晚稻和早稻的区分:它们主要区别在于栽培季节的气候环境不同,形成了对栽培季节的适应不同。晚稻生育季节气温由高到低,日长由长到短,光照由强到弱,风雨由多到少,而早稻恰好相反。早稻可以作晚稻种叫翻秋,生育期缩短。晚稻作早稻种生育期延长,影响晚稻种植,一般不可用。

水稻的成熟期

水稻成熟要经历四个时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和枯熟期。乳熟期是在水稻在开花后的3-5天时开始灌浆。持续时间为7―10天左右。到乳熟期末期,鲜重达到,这个时期用手压稻穗中部籽粒有硬物的感觉。蜡熟期时间大约经历7―9天。这个时期内水稻的籽粒内容物浓黏,无乳状物出现,干重量接近较大。米粒的背部绿色开始逐渐消失,谷壳有些变黄。完熟期稻谷的谷壳变黄,米粒的水分减少,干物重量达到定值,籽粒变硬,不容易破碎,这个时期是佳收获期。大约在水稻抽穗后45-50天,黄化完熟率95%以上。

水稻的最佳收获期

根据水稻的营养积纍的规律,水稻的最佳收获期是在水稻的完熟期。这个期间水稻的营养积纍达到最大值,如果收割太早,会因为还有部分籽粒没有完全成熟,影响水稻产量。俗话叫做伤镰。如果收割太晚,会因为营养的流失及雀、鼠、畜的危害等原因,产量逐渐降低。收获的越晚,产量下降越多。

水稻的收获方式:

1、利用机械割晒然后用收割机械拾禾

利用割晒机将水稻割倒、放晒,待水稻水分降至15%左右时,利用联合收割机拾禾。这种收获方式的优点是能在水稻的最佳收获期收获,产量较高,也能买个比较好的价钱。缺点是收割成本稍高一点。

2、利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

利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收获方式。目前80%以上的水稻面积采用这种收获方式收获。收获时一特别注意水稻的水分,没有烘干或者晾晒条件的地方,一定要等水稻水分降至安全水分以下时开始收获。严防收获的水稻入库后发热变质。在水稻生产实践过程中,因收获时水分过高造成水稻上场后发徾变质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稻农带来及大损失,应当引起特别注意。

收获时机手应当根据水稻的水分及脱谷质量随时调整脱谷转速,尽量减少谷外糙米的数量。谷外糙米对水稻的储藏有很大影响。目前直接收获的水稻谷外糙米的数量大部分偏高(有的高达10%),致使稻农的收益降低。应当认识到把水稻去掉壳在卖水稻的价钱是很吃亏的事情。

?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耕地被用于建设之中,耕地的减少让粮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农村,我国作为世界上水稻播种面积第二大的国家,水稻又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面对耕地的日益减少,提高提高每亩地面积的粮食产量是科学家的方向。

一、正确育种

1、早扣棚,早育苗,真正实现”秋霜春防“原则,减少立枯病的发生。

2、科学浸种:浸种一定要彻底,时间要够,一个容器要浸同一?个品种,浸种时每天至少搅拌2~3次,?要让种子与溶液充分接触,用温水浸种,达到100度的积温。

3、适时育苗:中晚熟品种4月初育苗,早熟品种不宜超过4月15日,这样可保障水稻安全、正常成熟。

4、准确配制营养土:配制营养土一定要均匀,松散度要以手攥成团掉在地上充分散开为宜。选择良好的营养剂,提倡“调酸配比方法”,配比后营养土PH值4.0~4.5。

5、立枯病防治:早扣棚、早化透置床,提高床温;水营养土一定加入腐熟猪粪,增加土壤通透性利于根系生长;早通风、早炼苗,控制温度;少浇水,促进根系生长;2.5叶期进行药剂预防。

6、科学施肥,提高秧苗的抗病率,利于培育壮秧。苗期施肥,要看苗追肥,以叶片淡黄绿色为主,高度一致为准,不宜徒长为佳,培养根系发达的壮秧。

二、注意事项

要想稻谷产量增高,首要选择也要看稻谷种,不同的稻谷种选择的田地质量也不一样,根据自己的家里的稻田的实际情况就进行选择,不一定价钱贵的就是好的,只有适合才最重要。

要在种植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经验,不断去探索,不断地去创新,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勤劳的种植是硬道理,科学的种植也很重要,这点不要忽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