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什么是稻茬麦适期播种栽培技术?

稻茬小麦是南方小麦的主要麦作方式。稻茬适期播种小麦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是成穗率高,结实率高。一般茎蘖成穗率可达50%左右。每穗分化小穗多,退化少,结实小穗多。第二是子粒充实度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高,供子粒灌浆的有机营养充足,子粒的充实度高,粒重高。第三是粒叶比高。粒叶比是小麦后期群体质量的重要指标,高的粒叶比表明单位面积所建立和负载的库容量大,即单位叶面积的有效生长量多,是源库充分协调的结果。第四是穗粒重在高水平下协调。可使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充分协调。

什么是稻茬麦适期播种栽培技术?

稻茬小麦适期播种主要调控技术如下:

(1)品种选用

宜选用大穗大粒、综合性状好、高产优质的品种。

(2)适期早播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播期的提前,冬前有效积温增高,低位分蘖的发生率和成穗率提高,单株成穗数也越多。此外,还能增加主茎总叶片数,延长灌浆时间,提高千粒重。但不能过早播种,否则容易在冬、春遇低温受较重冻害。

(3)降低基本苗

基本苗适当降低,基本苗每666.7米28万~12万为宜。同时,适当扩大行距,由20厘米扩大到25~30厘米,可提高播种均匀度,减少缺苗断垄,并可改善中后期通风透光的条件,提高灌浆期的群体质量,提高产量。

(4)高效施肥

氮肥运筹的比例为:基肥∶分蘖肥∶拔节穗肥为5∶1∶4。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分两次等量施用,分别作基肥和返青拔节肥。氮、磷、钾肥的用量按1∶(0.6~0.8)∶(0.6~0.8)的比例。

(5)高标准建立麦田一套沟

由于南方(稻区)小麦一生中降雨多,且中后期雨水偏多,容易发生渍害,是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制约因子。高标准搞好麦田一套沟(内沟、田外围沟、总排水沟),是实现优质、高产的主要措施,真正做到能排能降,雨住田干,旱涝保收。

(6)化学调控

主要措施为:

①播种期,采用多效唑拌种,能矮化植株,促进分蘖,增深叶色,显著提高抗寒性。每千克种子用15%的多效唑1克,不宜超过2克。由于其副作用,播种宜提早2~3天,播种量适当提高5%~10%。

②中期喷施多效唑、麦业丰等抗倒剂防倒伏。喷药的时间宜在倒5叶末至倒4叶初。

③后期喷施生化制剂增粒增重。在开花灌浆期,根外喷施富含磷、钾、锌等的生化制剂,如麦业丰、植物活力素等,可促进养分平衡,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灌浆速率,增粒增重。

(7)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稻茬杂草种类多、数量多,且发生早,生长量大。应使用高效、长效除草剂,尽早防除,一次用药,一次根除。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是稻茬小麦的三大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对于纹枯病,采取拌种和春季早防、多防,药剂为纹霉净、井冈霉素,有的地区用粉锈宁(三唑酮)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防白粉病要提早,尤其在群体较大或多雨潮湿的季节,药剂为粉锈宁(三唑酮),防治赤霉病在开花期喷药至少2次,分别在开花初期和第一次用药后7~10天。药剂为多菌灵。同时,注意田间蚜虫、吸浆虫等虫情,应及时防治,减少损失。

哈密瓜怎么种植方法(哈密瓜的生长过程图解)

1、合理密植。高油玉米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为了减少空杆数,提高群体均匀性,出苗数应为适宜栽植密度的两倍左右;4~5叶期,苗数应为适宜栽植密度的1.3~1.5倍;适宜栽植密度的上限应采用种植密度。吐丝期可与辅助授粉相结合,对弱株进行辅助授粉,可消除空秆,保证群体均匀。

2.科学施肥。为了促进植物生长,增加籽粒重量和含油量,应添加氮、磷和钾肥。一般来说,每亩有机肥1000-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8公斤,氮8-10公斤,硫酸锌1-2公斤,苗期氮肥2-3克,拔节后5-7天。施用10~12公斤氮肥。

3.化学调节。高油玉米植株通常高2.5至2.8米。控制高抗是高油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来说,在大耀斑期间每英亩可以喷洒30毫升玉米,或者在大耀斑期间每英亩喷洒新的生长调节剂维他林。

4.病虫害及时处理。高油玉米对大斑病有较强的抗性,但玉米螟的发生率较高。本防治方法可用于大钟口期,螨类3~5kg,毒死蜱3kg,呋喃丹颗粒剂2kg。在高发区,在吐丝期可再次应用于雌蕊,可有效减少笋的损失,保证高产丰收。

哈密瓜有180多个品种及类型,又有早熟夏瓜和晚熟冬瓜之分。冬瓜耐贮存,可以放到来年春天,味道仍然新鲜。不过哈密瓜怎么种,接下来就跟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哈密瓜的种植方法

播期确定

哈密瓜春季大棚栽培的最佳播种时期:1月下旬~2月上旬。

水道沙垄

沙垄:根据棚宽挖一有倾斜(以能流水为宜)的槽,倒三角形,上底宽约30厘米,深40厘米,距离沟底20或25厘米架铺铁网,铁网上面铺塑料网(网眼大小以不漏沙为宜),网上沟壁铺一层油毡、一层塑料布与土壤隔开,然后填入沙子与地平,垄距1.2米。两年换一次沙(怕重茬的作物)。

水道:在较低一侧垄端垂直挖一排水槽与各垄相通,垄内多余的水、肥可入此槽排出后二次利用,用水泥抹槽防渗且宜流水,在地侧砌贮水池,与水槽相通。在垄高侧设主管道,直径1.5或2寸,与水泵相连,末端束紧,接出分支管顺在垄上,直径0.5或0.8寸,在苗旁分支管上扎两个针孔大的洞,末端束紧,为了防止水溅射叶片,在分支管上盖一层薄膜,经小水泵抽水加压后成半滴半喷式浇水。

培育壮苗

可采用干燥处理,把干种子在60~69℃恒温干燥箱内烤3天左右,消毒杀菌效果良好。若无此条件可把种子在强日光下晒种2天。

播种时,一是钵面要平,苗钵间排列紧密;二是苗床要充分浇水,待水下渗后播种;三是一钵一粒籽,种子平放;三是覆土深浅要一致,厚约1cm为宜,播后轻轻压实。

定植

田块选择:哈密瓜栽培忌瓜茬和连作地块,应选择3年内未种过瓜类、地势高爽、排水良好的稻茬田块。有机质丰富、通透性好的沙质土壤为种植哈密瓜的首选。

施足基肥:定植前一个月,进行耕翻,耕翻深度以25~30cm为宜,同时开好配套沟系(大明沟、操作沟和棚外围沟),并一次性全耕层施足基肥,一般亩用商品有机肥1000kg左右,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N∶P∶K=15∶15∶15)30kg和过磷酸钙50kg。

整地作畦:作畦时一定要高畦、高垄,一般立架栽培作四畦,地爬栽培作两畦。畦面应呈龟背形,采用地膜全覆盖(春季透明地膜),有利保墒降湿防草。

搭棚和铺地膜:定植前15~20天,应搭好大棚、盖好膜,以提高地温和棚内气温,达到预热瓜路的目的。

定植时期:定植应以秧龄和叶龄,春季苗龄30天左右。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中旬定植。

定植密度

地爬栽培:株距45cm左右,每棚2畦,亩栽500株左右。

立架栽培:株距40cm左右,每棚4~5畦,亩栽1100株左右。

定植行一般在畦中间。定植时应选晴好天气,并及时浇好活棵水,可适量使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来浇灌以防病。

春季多膜覆盖保温时,应特别注意降湿防病。尽量创造一个高光照的环境,晴天在保温的条件下勤揭膜通风降湿,坐果前大棚白天保持28~30℃,夜间不低于10℃;当瓜蔓长至坐果节位时,适当降温促进坐果;果实膨大期应加大昼夜温差,以利果实养分的转化和积累,促进果实的膨大和提高品质。

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可在活棵后喷施植物营养液促发棵,如赐保康液肥等。瓜果膨大期时进行1~2次追肥,可在离根部30cm处穴施,亩用复合肥10~15kg,结合进行磷酸二氢钾的叶面喷肥。瓜成熟前15天停浇肥水,以防裂果。

苗床管理

春季育苗强调保温防病,苗床采用多膜覆盖,地面铺设电加温线。

温度管理:采用“二高二低”法变温管理,即出苗前,苗床温度应保持白天30~32℃,夜间18~20℃,以促齐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前,床温应适当降低,保持白天25~28℃之间,夜间15~16℃,以防高脚苗;第三片真叶出现止,床温应适当提高,保持白天30~32℃之间,夜间18~20℃,以促进早出真叶;定植前一周进行低温炼苗,使幼苗逐渐适应大田环境条件。

水分管理

苗期应严格控制水分,视苗床钵体干湿程度于晴天的午前进行适量浇水,浇后待植株表面和土表水分蒸发、水渍收干后再盖塑料薄膜。

湿度光照

通风降湿是防止幼苗病害发生的关键。因此,齐苗后在床温许可的范围内,应尽量揭开小环棚塑料薄膜,增加通风,降低苗床空气湿度。遇阴雨天气,在中午前后也要进行短时间的通风降湿、增加光照。

育苗期间可进行一次25%阿米西达悬浮剂喷雾,以防病和提高抗性。

整枝

哈密瓜生产上常采用的整枝方式主要有单蔓整枝和双蔓整枝。

单蔓整枝

即主蔓晚摘心(27~30叶摘心),去除主蔓基部侧芽。春季选取12~15节的子蔓留瓜,雌花后留2叶及早摘心。

双蔓整枝

即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摘心,选留两根健壮子蔓,其余子蔓全部摘除。春季选取11~13节的孙蔓留瓜,雌花后留2叶及早摘心。

哈密瓜一般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时间春季宜在上午7~10时进行,选择同品种异株上当天开放的雄花,掰去花瓣,将雄蕊在雌花柱头上均匀轻轻涂抹。

当果实长到鸡蛋大小时,根据各果实的长势及发育情况综合判断选留其中一个端正、健壮的幼瓜,其余去除,通常28~30节位进行打顶。一般单蔓留一瓜,双蔓留两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3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