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都怕冷,你知道低温如何养好罗非鱼吗?
1、保持池塘水位稳定
在寒冬季节适当提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既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以改善水质条件,鱼池水位应保持在2米左右。当水位下降10~15厘米时,必须补充新水,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
2、定期调节好水质
有水源的池塘,每隔10~15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并适当排放老水;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石灰浆,以提高水体钙质浓度;20天左右再增施一次磷肥,提高水体含磷浓度,增强鱼体抗寒能力;配备增氧机的池塘,在晴天中午12时至下午2时开机,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循环,使溶氧均匀合理,增加鱼类食欲和抗病能力。天气情况不好时(闷热、雨天等)在夜晚要增开增氧机,一般从半夜开机到天明。
3、及时修复保温棚等灾损渔业设施,努力减少越冬水产养殖对象损失;做好渔业生产设施的防冻工作。在持续阴雨天时要加厚迎风面的薄膜,并加长大棚的基柱。
4、适当降低鱼类养殖密度,防止因鱼群密度较大而发生缺氧死鱼的现象。
5、合理投饲提高抗病力
寒冷的冬季,适当补充投喂精饲料,使鱼类生命活动的能量得以补充,提高成活率。水温5℃以上时,一般3~5天投喂一次,日投量为鱼体重0.5%~1.0%;连续晴好天,水温上升到8℃以上时,鱼类活动增强,应适当增加投饲量。
6、尽量减少操作
除保障市场供应的特殊要求外,尽量减少生产作业。在严寒期间,暂停捕捞作业,尽量避免对鱼种池、亲鱼池进行拉网等操作,以免鱼体损伤。
7、加强病害防治
寒冬季节由于水温较低,鱼类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容易受真菌(水霉病)、和寄生虫(粘孢子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三代虫病、锚头蚤)的感染和侵袭,要采取严格的防病措施,定期进行水体消毒。
面对“拉尼娜”事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广大养殖户该如何应对呢?
1.做好相关物资储备做好低温雨雪天气期间的物资储备,提前做好发电机、增氧机、抽水机、动保/渔药等物资的供应,随时检查一切是否正常,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的调度,及时了解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到位,供给充足。
2.检查维护相关设施保持鱼塘堤坝结实完整、无渗漏现象,加强设施管理,如检查疏通进出水口、拦网、网箱、网片等的附着物,保持水体流通顺畅;抓紧对池塘、繁殖设施、电力设施、进排水渠道等进行检查维护,对暴露在外的水管、闸阀用稻草绳缠绕保护,对已损坏的设施及时给予更换;对于新改造的鱼池、繁殖设施,要为护坡、进排水设施进行特别养护;检查保温设备,补充加温所需的燃料,保证温室正常运行。
3.加强鱼塘管理建议增加鱼塘蓄水量,使水位尽量保持在1.8米以上,有条件时打井抽取地下水、引用温泉水和溶洞地下水,或是搭建保温棚、挡风棚等;增开增氧设备,以保证溶氧充足。
4.调控水质,提升抗应激能力随着溶氧降低和水质恶化,水产动物极易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针对这些问题,优激灵能络合水体中的毒素,稳定藻相,修复不良水体;此外,优激灵也能减少外界环境变化造成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机体的适应性。
5.补充营养,增强体质通过补充营养和能量来增强水产动物的机体免疫能力对于应对拉尼娜现象至关重要,很多养殖户如今都会在饲料中拌入斯大灵,它不仅能改善肠道健康,调节肠道免疫;还能保肝护胆,促进消化吸收。除此之外,斯大灵在诱食促生长上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拉尼娜现象未必就会造成冷冬,偏冷或偏暖只是相较往年平均状况而言,后续天气变化仍有待观察。但无论气象发展如何,广大水产人都要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密切留意天气变化,这样才能为新一年的养殖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