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小麦的种植方面的问题

冬小麦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天成熟,全生长期一般在190~210天。

小麦的种植方面的问题

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小麦一生要经历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开春后,麦苗开始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气温的升高,麦苗生长速度加快,茎节间自下而上逐渐伸长,称为拔节。此时用手触摸近地麦秆时,能感觉到有明显突起的节。拔节后,分化中的麦穗随节间伸长逐渐向上生长,当幼穗长到最上面一片叶(剑叶)的叶鞘中,叶鞘逐渐膨大呈纺锤形,称为孕穗。

当小麦秆的最后一个节间伸长,麦穗顶部由剑叶叶鞘中伸出,即为抽穗。小麦的抽穗期一般在4月上旬到5旬上旬。抽穗后2~6天后开花。开花受精后小麦进入灌浆成熟阶段。

一、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要点 目前,河南省已大面积推广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就亩产400—500千克的模式化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群体与产量结构:群体结构:基本苗在正常播期内每亩10—12万;晚播麦每亩25万左右;越冬前总茎数每亩80—90万;最大叶面积系数应为7-9。产量结构:成穗数要求每亩45—50万;每穗粒数30粒左右;干粒重40克左右。

2、栽培要点

(1)肥力基础:要求麦田有机质含量为1%一1.5%;亩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标准氮肥40—50千克,标准磷肥25—50千克,钾肥(硫酸钾)7.5一10千克。并应做好配方施肥。

(2)播期与播量:适时麦(10月5日前后),基本苗为每亩8—12万,并要求严格按计划苗数、千粒重、发芽率计算播种量。晚播麦(10月下旬),基本苗每亩25万左右。

(3)肥水管理:一般要求灌水3—5次(底墒水,冬水,拔节一孕穗水,灌浆水等)。

(4)及时除治病虫害:特别要注意除蚜及白粉病的防治。

(5)适时收获:要求在蜡熟末期,若面积大,也可提前到蜡熟中期收割,

二、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精播高产技术是夺取千斤高产的重要途径。其特点是基本苗少、播量低,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其栽培要点如下:

1、打好基础。精播高产栽培必须具备较好的地力和很高的管理水平。一般要求耕层厚度在30厘米左右,耕层有机质含量1.5%以上,全氮0.08%、水解氮40—60ppm,速效磷30ppm,速效钾80一100ppm。同时还要求每年施入优质圈肥 5000千克,标准氮肥和磷肥各50千克,标准钾肥20千克。要精耕细作,一生需浇水5—6次,这样才能获得500千克以上的产量。

2、选好良种,应选择分蘖力强,穗大,粒大的抗病、丰产、优质良种。并在播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3、充分发挥单株增产潜力,减少播量,适期早播,精量匀播,充分发挥单株的增产潜力,是精播高产栽培的技术核心。一般要求基本苗范围8-12万/亩,并按干粒重、发芽率正确计算播种量。并要注意选择大粒种子。适期早播,播量小的早些、播量大的应晚些。另外还要力争下种均匀,覆土一致,出苗整齐。

4、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麦苗分布均匀,健壮。群体结构合理,每亩基本苗8-12万。冬前总茎数60—80万/亩,年后最高总茎数80一100万,亩穗数45万左右。最大叶面积系数(孕穗期)5—6,开花、灌浆时为4。成穗时穗粒数30粒以上,干粒重40克以上。

5、加强田间管理。越冬前只浇水不追肥。返青早锄划,提温促根;起身前深中耕蹲苗,控上促下,拔节期一次施足拔节肥(标准氮肥每亩25千克),灌足拔节水。偏旺田可在起身后镇压一次,并适当推迟拔节肥水(五叶一心时)。中后期要保 证浇好挑旗、扬花、灌浆水;适当早停水,防贪青,促落黄,防倒伏,防病虫,尽力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因苗管理。

三、晚播麦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晚播麦一般播种出苗晚,苗小、蘖少,根弱,吸收能力差,穗小。为夺高产,必须抓好如下工作:

1、精耕细作,施足基肥,足墒下种,晚播麦一般冬前不浇水、不施肥,所以整地、施肥、足墒就显得格外重要。并要适当浅播(3—4厘米),提高播种质量,力争一次全苗。

2、选择良种,适当增加播量,选择耐寒高产品种,并应适当增加播量,要求基本苗每亩25万左右。

3、加强早春管理,促蘖增穗。要早锄划松土,顶凌时就开始,提温促根,一般进行2—3次,解冻后及时镇压一遍,再结合锄划,可提温、保墒、防旱、促苗早发。返青后要及时清垄清棵。浇水不可过早,以免降低地温,影响生长,可在新根新蘖长出后,肥水齐攻,促根促蘖。并注意浇好拔节、孕穗水,抽穗、 扬花水,灌浆水。并要注意病虫害防治。

四、盐碱地小麦增产技术要点 盐碱地具有“碱、寒、湿、板、薄”五大特点,小麦表现为难全苗,易死苗,生长弱,产量低。为夺取碱地小麦高产,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增肥围堰平地,改士蓄淡压碱 盐碱地耕前增施有机肥,可改良土壤,控制返盐。追肥也以在早春一次施人为好。还可以在耕前田间筑埂建畦,积雨保水,渗水洗盐压碱。有条件的应浇水压碱后播种,以确保—播全苗。

2、选用良种,适期早播 应选用耐盐品种,如轮抗6、7号等。盐碱地小麦比一般麦田早播7天左右,播量就比一般麦田多10%一 15%。要注意播前拌种,以防地下害虫。

3、加强管理,防止返盐 冬前及早春应多锄划,可切断毛细管,提高地温,防板防返盐。冬前及起身前(地化通前后)浇水压盐,防止死苗,是增产的关键措施。

种植者应注意,如果小麦赤霉病严重,将严重导致小麦品质和产量下降。因此,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玉米、麦茬和秸秆还田,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较高。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注意控制期,选择好的化学品。小麦赤霉病是可以控制的。农民应尽快从满穗期到开花期喷洒农药。如果错过这一次,控制效果将大大降低。

一般来说,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需要两次,两次防治效果可达90%~95%以上。肥料的吸收取决于作物的根毛。小麦根系发达,肥料利用率高,产量高。目前,化肥的吸收率普遍较低,约65%的化肥流失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建议使用大肥金坨,这是结合长根和营养的肥料。它可以改善根系结构,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多年前,小麦以壮苗越冬,这有利于后期生长,这与播种时间有很大关系。只有在适当的时间播种,才能一次播种整株幼苗,形成壮苗。现在,许多农民根据以前的谚语来确定播种日期,但随着天气的变化,节气并不完全适用于某些地区。最重要的是观察当地的温度。一般来说,冬季品种应在日平均气温17℃时播种,半冬、春季品种可适当晚播。

几年前,冬天过后天气并不很冷。许多小麦在这一年之前就长得很茂盛。春季,孕穗期的晚春天气寒冷。过早播种的小麦有很多冻害。因此,播种时要有合适的温度。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增加透水性,增加蓄水量,促进根系生根,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然而,深耕必须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深耕应在整地早、降水多、水分充足的年份进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