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藏茶是哪里产的,它与其他茶有什么不同?

藏茶,产自雅安,属黑茶类,又称为南路边茶。

藏茶是哪里产的,它与其他茶有什么不同?

自唐代以来,南路边茶进驻青藏高原已达1300余年,在高寒缺氧、无水果蔬菜的条件下,南路边茶担当起“药剂师”“营养师”的重任,成为青藏高原上藏族同胞“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随着南路边茶产品品种的日益丰富,饮用人群的日益扩大,为了方便,我们亲切地称“南路边茶”为“藏茶”。

然而,什么是藏茶?藏茶与酥油茶、与普洱茶、与茶马古道有何关系,到底藏茶是什么茶呢?

藏茶不是酥油茶

“藏茶是不是就是酥油茶哟?”乍听藏茶一词,总有客人发出这样的质疑,但藏茶显然不是酥油茶。众所周知,神秘的藏民族以一杯青稞酒、一碗酥油茶、一条洁白的哈达礼仪四海宾客,而酥油茶就是由酥油和藏茶调和而成。因为酥油是从牦牛奶和山羊奶提炼出来,是一种高热量、高脂肪品,一般茶水难以溶解,只有藏茶才能让酥油有效溶解而成为酥油茶。

当然,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上,当地的藏族同胞有时也清饮藏茶,即不加入酥油,将藏茶熬汤,直接饮用,有时也在茶汤中加上一点盐。无论怎样饮用,藏族同胞的生活离不开藏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由此造就了藏族同胞“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习俗。

因此,千百年来,藏茶一直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它产自雅安,供应藏族聚居区。

藏茶更具营养价值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藏茶以帮助消化、降“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特点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需求。但是,藏茶与绿茶、与普洱茶又有何区别呢?

在藏茶文化长廊上,“水果定律”和“馒头理论”耐人寻味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水果定律”中说,蒙顶山是茶的发源地,雅安产茶历史最早,茶叶资源丰富,主要分为绿茶和藏茶。藏茶原料采用一芽三叶至五叶成熟茶,其内含物远比嫩芽丰富得多,这就好比水果,成熟水果不仅口味好,而且营养更丰富。“馒头理论”认为,发酵技术是藏茶的关键工艺,很难掌握,藏茶和普洱茶都是发酵茶,但却是两种不同的发酵工艺,即便同一种茶,用同样的发酵工艺,都会因人的不同、时间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这就好比馒头,同样的面粉和酵母,若干个人作出的是若干种馒头。

中国茶叶的三大发源地:云南。贵州。四川。

一,云南八大名茶:普洱茶、滇红、露珠茶、糯米香茶、昆明十里香茶、大关翠华贡芽、镇沅马镫茶、绿春玛玉茶。

二:贵州茶叶风味独特,以都匀毛尖、遵义毛峰、贵阳羊艾毛峰等最为有名。贵阳市郊是贵州名茶主要产区之一,其中赵司村生产的赵司茶,外形均整不碎,泡茶汤色黄绿,清香爽口,颇负盛名。

三:四川出产峨眉竹叶青、青城雪芽、川红工夫、文君绿茶等。

扩展资料:

中国茶叶产地和分布: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扩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

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穰。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渝、川、滇中北和藏东南。

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为主。

西南茶区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翠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茶区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制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9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