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心圩江公园的心圩江

铜鼓陂水利工程,修筑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灌溉农田。 铜鼓陂水利是邕江的支流心圩江的源头,是南宁市目前发现最古老的,至今仍自流灌溉数千亩良田,功能与都江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水利工程。更令人惊叹的是,铜鼓陂水利使用本地“水芽米”贡品糯米制作的砂浆,使其坎首和护坡如“长城般千年不倒”,堪称人类建筑史上伟大的科技创新,也令南宁人引以为豪。糯米砂浆是中国对世界建筑史最伟大的贡献,南宁铜鼓陂功不可没。 南宁铜鼓陂水利工程虽不如都江堰般声名远扬,千百年以来,仍在山间发挥作用,润泽千百良田。铜鼓陂水利工程,位于高新区安宁街道办永宁村。宋朝邕州司马孔宗旦修建的堤坝已湮没在人们的视线中,只依稀看出昔日堤坝些许痕迹。 永宁村是坝址所在地,堤坝横卧水中,河水温婉地流淌,润泽百姓万千。河水灌溉了苏卢、屯里、西津、永宁等乡村。由于先前不断坍塌,古人采用枯水塘构筑拦河坝,使至今几十米长的水利固若金汤。河坝有很好的调节功能,水利修好后,村子从未发生干旱的现象。此外,永宁村原产用野生水稻培植的“水芽米”得益于铜鼓陂水利的滋润,软香可口,香飘四溢,是古代朝廷的贡品。

心圩江公园的心圩江

孔公纪念亭

村民并没有忘记缔造了富庶美丽、丰衣足食的功臣。在苏卢小学旁,村民修建了一座“孔公纪念亭”。绿树掩映下,纪念亭两边有一副对联 “绩著铜江泽流百世,铭垂宋史德焕千秋”。纪念亭里,孔宗旦的画像悬挂正中,他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范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而“孔公胸怀大禹志,铜鼓水利古今流”的对联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每年农历四月十九,是孔宗旦的诞辰,村民都会聚集在“孔公纪念亭”,举行“太子诞”等纪念活动,怀念为老百姓造福的孔宗旦。这种风俗延续至今。 据《宋史》记载:孔宗旦,鲁人,为邕州司户参军(主管户籍、赋役、仓库之官员)。侬智高未反时,州有白气出庭中,江水溢,宗旦以为兵象,度智高必反,以书告知州陈洪,洪不听,后智高破横州,既载其亲往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无为俱死也。”既而州破被执,贼欲任以事,宗旦叱贼,且大骂,遂被害。如传说所记,孔宗旦为侬智高所害,古时苏卢村一带乃荒野之地,孔宗旦葬于此似属事实。 铜鼓陂水利工程为宋皇祐年间邕州司户参军孔宗旦所建。铜鼓陂水利工程建成通水,村民倾巢出动,孔宗旦率官衙、官绅、村民行礼膜拜,香烟缭绕:“长波泽流,永赞神功,神之格照,百福所赐,作之过之,为历世利。”遂炮鸣三响,开闸放渠,四周村民,追流逐水,奔走相告,盛况空前。 至明永乐二年(1404年)重建,后崩溃,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年)知府刘渊修筑,后又崩溃。嘉靖十五年(1536年)知府郭南又修筑。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复崩,知府王吉士修筑。此时正是南明永历帝战事失利,南宁兵荒马乱,王吉士救助数千难民重修铜鼓陂。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复溃,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知县沈世培鉴于铜鼓陂屡修屡溃,亲自勘测水源,令苏卢村人修复,并赠大石条两块给苏卢村建分水滩。宣统三年(1911年)再溃堤,民国元年(1912年),苏卢村乡绅苏式芬(字铜溪)集资二万,另筑新堤于下游,堤长十一丈、宽二丈、高二丈,旧堤加倍坚固,至今不溃。

糯米浆铸就铜鼓陂,研究表明,糯米可助长城千年不倒,也可使铜鼓陂千年不溃。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发现。同样,铜鼓陂产的“水芽米”香糯制成的砂浆使铜鼓陂坝首和护坡至今“金身不败”。 距今1500年前,古代工匠将糯米汤与砂浆混合,发明超强度的“糯米砂浆”。它或许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有机和无机原料制成的复合砂浆。糯米砂浆比纯石灰砂浆更具耐水性,更具有强度,物理性能更稳定,机械强度更大,兼容性更强。堪称世界建筑史上最伟大的科技创新。古代工匠用此法修建城墙、宝塔、墓穴。万里长城即为典范,一些地段推土机都无法推倒,有的还能承受七、八级地震。 科学家新近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支链淀粉的“秘密原料”,似乎是赋予糯米传奇性强度的主要原因。支链淀粉是发现于稻米和其他淀粉食物中的一种多糖物或复杂的碳水化合物。铜鼓清流,铜鼓陂喷泉众多,水源深远(传说水经通至武鸣)。由陂口有一条阔大的总坝流至分水滩处(即苏卢村北面2里处)。分水滩把总坝的水量从东、西两滩流泻,东滩的水绕苏卢村东边流,西滩水绕西边流,其流水坝如脉状分布,合围苏卢村,流至红泥曲(今河北苗圃)汇合心圩江而汇入邕江。 铜鼓陂水利的设计和建造与都江堰有异曲同工之妙。泄水口呈喇叭形,护堤有“枯水塘”等土制原料由三合土夯筑形成如今“固若金汤”的“不烂金身”,合围式的水量分流设计,不溢不干,终年流淌,自然调节,分流灌溉,足见古人的聪明智慧。

几百年来,铜鼓陂水利曾经多次崩溃、修复和改建。明、清两代屡有修建。清宣统三年(1911)陂坝再次崩溃,民国元年(1912),苏卢村乡绅苏式芬集资2万大洋,另建堤坝于下游100米处(即铜鼓陂现址),并于陂坝的东侧筑渠引水。陂坝基础打松木桩,用石灰三合土筑坝,较前更为牢固。解放后,南宁市郊修建了老虎岭水库和峙村水库,铜鼓陂便成为两个水库的汇合工程,而纳入峙村水库灌区。

大王滩水库,于1958年至1860年在源自十万大山的八尺江中游兴建的,总库容6.38亿立方米,正常水位时水面面积达38平方公里,主坝高37.3,长670米,副坝10座,发电站3座,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库。由广西水利厅直辖管理。大王滩水库湖面浩瀚坦荡,波光粼粼,港湾盘来转去,有屈有伸,似断似续,湖水清澈湛蓝,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四周群同环绕,峰峦起伏,林木茂盛远眺凤凰湖,青山绿水,湖光山色,如诗如画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舒畅之极,游人有诗赞叹:“大王滩啊大王滩,不见大王滩。只见神女则出浴,留下多情水一湾。”由于湖区植被良好,无污染,水质优,被首府南宁市列为城市供水远景规划的备用水源之一。

大王滩水库(又名凤凰湖)是珠江水系郁江支流八尺江中游的一座大(Ⅱ)型水库,库区横跨广西南宁市良庆区、江南区。坝址地处那马镇,位于东经108°00′~108°23′,北纬22°09′~22°40′之间,距南宁市中心28公里。八尺江自古以来可通舟楫,在凤凰岭和猫头山之间的峡谷中,水流湍急,形成险滩,是古时过往船只的鬼门关,人们为了祈求行船平安和风调雨顺,在江边峡谷旁建了大王庙,水库修建时大王庙被水淹没,大王滩也因此而得名。而大王滩水库坐落在凤凰岭下,所以亦称凤凰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