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使用农药过度,会造成哪些危害?
化肥、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一大催化剂,在给农作物带来丰产的同时,也给农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看不见的土壤污染所生产出的农产品已摆上人们的餐桌:如“瓜不甜、菜不香、果无味”等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因此,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已势在必行。
与水变黑、天变灰这样肉眼可见的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有着一定的隐蔽性。正因为这样,土壤污染多年来被人们所忽视。化肥过量是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过量使用化肥可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加剧、盐碱化致使肥料利用率极低,地下水遭受污染,作物长势差,品质下降,效益低等连锁反应。
我国化肥的利用率不高,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5%,而温室大棚内更低只有10%。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资料显示,1980年至2002年中国的化肥用量增长了61%,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31%。肥料利用率偏低一直是中国农业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农田磷肥的利用率仅为10%~25%左右。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分析指出,我国化肥用量是40年前的55倍。笔者的估计是,我们每生产9斤粮食就需要消耗1斤化肥。如果每个人粮食定量按照30斤/月计算,那么每个人每年因为生产粮食就消耗化肥40斤。因此,我们不得不“吃”化肥,尤其是我们的后代可能都避免不了。
土壤矿物质流失惊人
徐恒泳认为,正由于土壤矿物质严重流失,导致食物缺乏矿物生命元素,造成人体元素失衡,从而导致今天的各种慢病井喷式高发。
事实上,两度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卡尔·鲍林在上世纪就说过:“每一种疾患、每一种病痛都可以追溯到矿物质缺乏上去。”我们今天所遭遇的大多数问题都肇始于在矿物质匮乏的土地上栽种的粮食,以及吃这些粮食的动物。
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农药对农业土壤生态环境污染, 从历史原因来看, 主要是我国以前使用的都是广谱、杀灭性强、持效期长的品种, 尚未重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侧重对农药质量及药效的监督, 缺少农药安全性评价, 缺少对农药毒性的监测系统。由于对农药毒性了解和监督不够,严重污染土壤农业生态环境。
另外由于有些农民环保意识差, 农药使用不当, 在使用技术上单纯追求杀虫、杀菌、杀草效果, 擅自提高农药使用浓度, 甚至提高到规定浓度的两三倍, 大量过剩的农药导致直接接纳农药和间接接纳植物残体的耕种表面土层中农药大量蓄积, 形成一种隐形的危害。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对空气的影响当土壤中有够多的无机盐不能被作物吸收时, 这些无机盐部分融化后形成的气体很容易透过土壤释放到空气中,长年累月这样,给大气造成的污染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农药中的一些气体对大气的影响更为严重。所以,我们提出测土配方施肥,同时进行肥料农药零增长,使肥药结合,适合就行,这也是需要长期地进行调理,任重道远。
对土壤会造成板结。板结的土壤通透性变差,对于土壤内的微生物会造成破坏,继续恶化了土壤的结构,土壤环境的恶劣变化,让植物的根系无法正常呼吸与吸收水分养分,从而就会造成植物生长发育上的影响,比如说植物长得慢,甚至于滞长,严重的还会枯萎,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等。
农药对土壤构成的危害,可以与化肥相提并论,所谓的土壤受到农药的危害程度,也与人们在农药投入使用的量信息相关,投入使用量越大,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危害性也就越大,就会让土壤的质量出现严重的下降。
农药污染大气。喷农药时有部分药剂或漂移到自然界进入空气中,喷洒在农作物表面上的农药或土壤中的农药,会被蒸发到空气中,给大气造成染。
总之,大量使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容易造成野生动植物死亡,严重的甚至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农药的使用上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的量,不能乱用、滥用农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