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义安区的自然资源

义安区境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矿种达30余种。金属矿有铜、金、银、铁、锰、铅、锌等,与之相伴生的有铀、镍、钴、铋、镉、锗、硒等稀有金属和元素非金属矿有硫、煤、磷、石灰石、花岗岩、砂岩矿、石英石、方解石、膨润土、钾长石、大理石、硅灰石、玄武岩、辉绿石、孔雀石、珍珠岩、白云岩、紫砂土、高岭土、江砂等。其中铜、金、银、硫、煤、铁矿、石灰石、膨润土储量最为丰富。

义安区的自然资源

据地情网发布的数据,初步探明:煤矿地质储量5814.34万吨,预测量3.56亿吨。煤田总面积230.69平方千米。铁矿值储量1000余万吨,多为35~45%的褐铁矿。硫矿保有储量200万吨,平均品位约30%。锰矿储量900万吨,其中氧化锰约50万吨,品位30~35%;其余为碳酸锰,品位14—20%。铜矿储量约10万吨,品位0.7~0.8%主要分布于铁山头,仙人冲等地。金储量约20吨。大理石、钾长石、石灰石等石矿,广布于境东南低山。 义安区属沿江诸河区,境内水资源分为地表径流、长江水、地下水。水资源年均总量为6.6037亿立方米(未含长江)。境内较大的湖泊有东西湖、白荡湖、天井湖,总水面12万余亩。

地表径流:地表水资源主要靠降水补给,年降水总量为12.25亿立方米。年均径流深为622.2毫米,年均径流量为5.41亿立方米,最高(1959年)径流量5.51亿立方米,最低(1978)年径流量3.06亿立方米。

长江水:境内55千米江段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000亿立方米。

地下水:沿江冲积层孔隙水含水层面积49.5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资源为7485万立方米/年,资源模数为30.38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岩溶裂隙水含水层面积为267.7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资源为3452.04万平方米/,资源模数为12.9万平方米/年·平方千米,径流模数4.09/秒·平方千米。全区地下水天然资源总量为1.0937亿立方米。 1949年底,全县有170683人,比1948年增长18.6%。9年间计净增31753人。

1960年因自然灾害等因素,死亡人数大于出生人数,人口出现负增长,是年总人口为191534人。

1962年和1963年本县出现生育高峰,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4.81‰和42.2‰。1963年全县总人口为212496人。1964~1966年,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人口呈下降趋势,196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1967~1969年,由于受“文革”动乱影响,人口出生维持原状态并略有上升,1969年全县总人口为2556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07‰。1962~1969年8年间共出生81541人,累净增71844人。

70年代至80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29.15‰。1982年全县总人口为3232.0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11.93‰,比1962年高峰期下降了32.88个千分点。80年代末期,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人心和各项措施的完善,人口增长得到进一步控制。1990年全县人口为340544人,比1982年只增加17343人,年平均增加2168人,1949~1990年平均每年人口递增率为1.7%,1978~1990年平均每年人口递增率降为0.8%。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98‰,比1962年高峰期下降30.83个千分点。

201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28.91万人,比2013年下降0.4%;总户数10.42万户,比2013年下降1.0%。出生人口3160人,人口出生率10.91‰,比2013年上升0.0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881人,人口死亡率6.49‰,比2013年下降0.10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42‰,比2013年上升0.12个千分点。据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统计,2014年全区常住人口25.2万人,城镇化率42.0%。

性别构成古代男多女少,比例失调。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男14893人,女5769人,男女之比为258∶100。崇祯十五年(1642年),男9271人,女5682人,男女之比为163∶100。民国时期男女之比有所缩小,但男性仍多于女性,民国十七年(1928年),男99783人,女76609人,男女之比为130∶100。民国二十二年,男89458人,女72416人,男女之比为124∶100。民国二十九年,男90194人,女72667人,男女之比为124∶100。民国三十六年,男79006人,女68182人,男女之比为116∶100。建国后,实行男女平等,人口性别比例渐趋平衡。1949年底,男89813人,女80870人,男女之比为111∶100。1970年,男136851人,女128113人,男女之比为106.82∶100,男性比率比1949年降低了4.18个百分点。1990年,男174343人,女166201人,男女之比为104.90∶100,男性比率比1970年下降了1.92个百分点,比1949年下降了6.1个百分点。年龄构成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男性9271人中,老、幼5773人,壮年男子3498人,壮年男子与老幼之比为60.6∶100:女性5682人中,大口3315人,小口2367人,大小口之比为140∶100。民国十七年(1928年),15岁以下60949人,16岁至40岁72190人,40岁以上43253人,青壮年人数约占人口的25%。民国三十六年,本县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奉满60岁)为88943人,占总人口的60%。1964年7月1日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本县人口年龄结构为少年儿童(0~15岁)88832人,占全县总人数人口的42%;劳动龄人口(16~59岁)112447人,占总人口的53%;老龄人口(60岁以上)10552人,占总人口的5%。全县人口年龄结构属中青型和增加型。人均寿命有所提高,最高寿命为91岁。1982年7月1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本县人口年龄结构为:少年儿童(0~14岁)115208人,占总人口的36.15%;劳动龄人口(16~59岁)168007人,占总人口的54.47%;老龄人口(60岁以上)21026人,占总人口的6.6%。全县人口年龄结构属中青年型和增加型。最高寿命达95岁。1990年7月1日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年龄结构:少年儿童(0~14岁)86688人,占总人口的26.05%;劳动龄人口(16~59岁)211807岁人,占总人口的63.64%;老龄人口(60岁以上)27548人,占总人口的8.28%。全县人口年龄结构为成年型。人均寿命有所提高,最高寿命为99岁。 2014年,义安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23.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1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9亿元,比2013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9.33亿元,比2013年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23.72亿元,比2013年增长6.6%。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0214元/人,比2013年增加6247元/人;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42550元(折合6927美元),比2013年增加4377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8.5:71.8:19.7调整为8.3:72.5:19.2,其中工业增加值79.39亿元,比2013年增长20.7%,占GDP比重由2013年的63.0%提高到64.4%。

2014年,义安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20亿元,比2013年增长4.4%。其中,地方收入13.37亿元,比2013年增长9.7%;中央收入13.83亿元,比2013年下降0.2%。在收入构成中,各种税收收入23.4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6.2%,比2013年提升3.8个百分点。 义安区盛产粮、棉、油、猪、禽、鱼等大宗农产品;土特产品众多,凤丹是安徽“四大名药”之一,生姜、蒜子、麻、汀洲大豆等久负盛名;桑、果、茶等作物亦适宜发展。

建国前,土地大多被少数地主、富农占有,广大贫苦农民租佃经营,地主肆意盘剥,农民度日艰难,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建国后,义安区农业生产虽几经波折,仍有巨大发展。

1949年,义安区(铜陵县)农业总产值1512万元(不含林业产值。下同),其中农业、牧业、副业、渔业产值分别占72.1%、14.4%、3.6%、9.9%。1950年10月至1951年11月,进行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从事农耕,县政府适时大力扶持,农业面貌迅速改观。1952年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倍。土地改革后,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基本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其间还发动农民兴修江河堤坝,并于1955年开始单季改双季的耕作制度改革。1957年,农业总产值增至4936万元。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3年,受体制“一大二公”、行政“瞎指挥”、生产“高指标”、干活“大呼隆”的影响,兼遇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挫折。1962年农业总产值降至3142万元。是年始,调整生产关系,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农业经济出现转机。1965年农业总产值增至4610万元。

1966年至1978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兴修水利,扩种绿肥、双季稻,推广新品种,实现水稻“高杆改矮杆”。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粮、棉等大宗农作物产量有所提高。但因“文革”时期“左”的干扰,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种、养、加工等家庭副业的发展,毁桑麻等种粮,农业内部结构严重失调;盲目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加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思潮泛滥。以致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加很少。1978年农业总产值仅4742万元。其中农、牧、副、渔业产值各占84.1%、11.1%、2.9%、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尤其是80年代中期后,在“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方针指导下,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探索和实行农(业)科(技)教(育)三位一体,科技兴农,多方投入,综合规划,深度开发;致力推广杂交良种、地膜覆盖、模式栽培、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三化”(种公猪良种化,种母猪本地化、育肥猪杂交一代化)养猪等农业实用先进技术,相继实施改造低产田、开发吨粮田等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牧、副、渔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空前活跃。1990年,农业总产值达9105万元,比1949年增长5.02倍,其中农、牧、副、渔业产值各占67.4%、13.3%、15.2%、4.1%;主要农产品产量与1949年相比,粮食增长2.54倍,棉花增长56.2倍,油料增长15.4倍,丹皮增长21.1倍,蚕茧增长103倍,麻类增长7.5倍,生姜增长5.86倍,生猪年末存栏增长7.14倍,水产品总产量增长1.21倍。1988年铜陵县被列为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县,1990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5.79亿元,比2013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产值8.39亿元,比2013年增长6.7%;林业产值1.59亿元,比2013年增长5.4%;牧业产值2.78亿元,比2013年增长4.2%;渔业产值2.02亿元,比2013年增长0.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1亿元,增长4.9%。

2014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609公顷,比2013年扩大46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946公顷,扩大192公顷;油料播种面积6935公顷,扩大196公顷;棉花播种面积3365公顷,扩大30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898公顷,扩大109公顷。全年粮食产量84823吨,比2013年增产1974吨,比2013年增长2.4%;油料产量16480吨,增产438吨,比2013年增长2.7%;棉花产量3245吨,减产316吨,比2013年下降8.9%;蔬菜产量74405吨,增产2861吨,比2013年增长4.0%。全年造林面积1122公顷,比2013年减少197公顷。年末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9户,其中省级14户。 铜陵县(义安区)工业以矿业最为悠久,汉代即有采冶,以唐、宋时最盛。清和民国时期主要为手工作坊,集中在大通、城关、顺安等镇。抗日战争时期工业生产破坏严重,至解放前夕城关工业只有14个行业,39户。

建国后,工业得以恢复和发展,1949年工业产值232万元,经过对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工业产值达1078万元。1958年在大跃进中工业盲目发展,经济损失严重。1961年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盲目上马的项目和企业进行关、停、并、转。调整后工业稳步发展,至1965年有工业企业45个,其中全民企业14个,工业产值达969万元。“文革”时期工业生产再度受到影响,1967~1976年工业产值年递增10.36%。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生产迅速发展,1980~1990年工业产值年递增20.83%,全区工业形成矿业、化工、建材、轻纺、机械五大支柱行业。1990年县工业产值达21046万元,占工农业产值的69.27%;工业产值分别为1949年和1978年的89.7倍和7.13倍;乡以上工业企业227个,实现产值12439万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75个,职工15396人,固定资产(原值,下同)12731万元,实现产值10722.7万元,创利税1461.5万元。1981~1990年矿总产值达1亿多元,创利税2500万元,义安区(铜陵县)被列为全国重点产煤县,成为全国重点产金县。

2014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户,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1.58亿元,比2013年增长31.4%;实现工业增加值79.22亿元,增长22.0%。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9.1%,拉动GDP增长13.6个百分点。分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产值294.98亿元,增长32.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0.74亿元,下降37.7%;外资企业产值3.65亿元,下降7.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产值289.2亿元,增长37.7%;轻工业产值12.38亿元,下降36.0%。从主导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618.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8.4%,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下降36.3%,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下降39.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88.4%。

2014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企业16户,比2013年增加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87.40亿元,比2013年增长139.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9.0%,比2013年提高13.1个百分点。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7.51亿元,比2013年增长33.7%;实现利税总额15.00亿元,增长4.5%,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34亿元,比2013年增长7.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72.5%,比2013年上升92.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7.1%,上升0.8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62.7万元/人,增长35.1%。

2014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94亿元,比2013年增长0.9%;建筑业总产值19.04亿元,比2013年增长9.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8.41万平方米,比2013年减少14.6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5.64万平方米,增加2.55万平方米。 201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8亿元,比2013年增长12.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16.60亿元,增长12.7%;乡村零售额9.98亿元,增长11.8%。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业销售额4.92亿元,增长12.3%;零售业零售额16.60亿元,增长13.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06亿元,增长9.5%。

2014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48户,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5亿元,比2013年增长10.5%。其中,粮食、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2.5%,日用品类增长8.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1%。

201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19918万美元,比2013年增长16.5%。其中,出口10974万美元,增长12.7%;进口8944万美元,增长21.4%。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41万美元,比2013年下降45.8%;实际利用省外资金80.32亿元,下降2.7%。

201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6.56亿元,比年初增加12.63亿元,比2013年增长10.2%。其中,单位存款余额42.31亿元,下降1.6%;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3.20亿元,增长16.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5.63亿元,比年初增加13.23亿元,增长16.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9.43亿元,增长0.3%;中长期贷款余额35.62亿元,比2013年增长54.2%。

2014年,全区保险业保费收入10085万元,比2013年增长6.8%。全年保险赔(给)付支出10145万元,比2013年增长4.6%。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2.40亿元,比2013年增长33.4%。接待国内游客80万人次,增长33.3%。年末拥有星级农家乐38户,增加8户。

2014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80亿元,比2013年增长9.0%。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84亿元,比2013年增长0.8%。

投行业务是什么

首先来说说银行类企业,中国按照不同性质来分有以下几类银行

1、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国开行等)

2、国有银行(中、农、工、建、交、邮储)

3、外资银行(荷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花旗、汇丰等)

4、股份制银行(招商、兴业、平安、浦发等)

5、城市商业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中原银行等)

6、农商银行/信用社(北京农商行、重庆农商行、成都农商行、各种县联社等)

7、村镇银行(各种县域存在的村镇银行)

8、民营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苏宁银行等)

搞清楚了银行的类别,我们再来辩证的看看银行是否分成为夕阳企业

第一、从整个行业来看,银行业不会消亡,但竞争会加剧,不同类型银行之间的竞争,不同地区银行的竞争,“线上银行”和“线下银行”的竞争。当整个行业处于良性竞争的态式下,这个行业的发展会加速,也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开放,因此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银行业一定会良性发展。

第二、从银行业中的个体来看,一定有银行是夕阳企业。比如已经消失的“包商银行”、以及即将面临重组的“攀枝花商业银行、凉山商业银行”,还有一大批县域农商行不良率高企,这类银行发展空间受限,金融 科技 人才匮乏,当地方政府不再输血的时候,要么被兼并,要么破产,因此一定有一部分银行是夕阳企业。

第三、从政策层面看,当《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之后,就已经宣告了,中国的部分银行一定会消亡,当这类“公司治理”偏弱的银行走向破产边缘的时候,一定不会有人意外。

第四、从金融改革进程来看,已经有一部分外资银行在逐步“撤退”,同时也有新的外资银行进入,据了解,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银行都在逐步关闭内地的分行,对于这些银行的员工来说,也可以认为是夕阳企业。

最后,对于一个企业是否夕阳,其实是相对的。处于VUCA时代,只要企业的决策层有变革的勇气,有变革的视野,有变革的能力,夕阳也能变朝阳。银行也一样。

银行业一定会成为夕阳行业甚至有可能最终消亡,但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

银行的存在对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的,但是说到其本质只有2个,一是资金中介的作用,有的人钱多余放在银行,有的人钱不够从银行借,此时银行通过保持资金的平衡,用资金的流动带动资源的流动,从而优化 社会 资源。二是实现政府的整体调控计划,所以银行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战略行业之一,从来都不可能彻底开放的。

但是,随着 科技 的发展,人类未来对资源的掌控和调配能力会越来越强,而且随着人类未来可能会走出地球,货币这种形式可能都不会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钱都没了,自然连银行都没有了。

当然,说银行是夕阳行业,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里面,那就是这个行业的钱可能会越来越不好赚了,在银行工作会从人人羡慕的好职业变成普通的职业,这个从最近20年的发展趋势看,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

溯源观点:银行业不会成为夕阳行业 。

的确,最近几年,银行的物理网点收缩了,员工的收入降低了,小额支付的确也被移动支付(余额宝、微信等)抢占了不少市场。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银行仍旧当前金融体系的最大玩家。

为什么不会成为夕阳行业呢 ?

1、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

任何一个国家,银行都是金融体系命脉,关系着国家安危,是央行实施货币调控的重要执行者和信息的反馈者,是经济运行中的润滑油。

虽然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甚至数字货币推广,这些只是新式上的变化,银行作为资金掮客和经济纽带的本质作用没有变化。

2、银行也自身发展 历史 证明了不会成为夕阳行业

从1171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算起,银行业已经发展经历了近千年,在 历史 长河中,很多行业均已经灰飞烟灭,但是银行一直坚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换个角度,一代股神巴菲特几十年如一日的持有银行股,不管经济萧条和繁荣,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银行还有未来。

3、之所以认为银行业会成为夕阳行业,是因为银行赚钱少了,份额小了而已,换言之,银行从躺赚的日子过度到了现在站着赚钱的日子,实际上银行过的很不错,很滋润。

一季度所有上市公司利润8700多亿,而农工建交邮储五大国有行利润2700多亿,占据四分之一份额还多,你还敢说银行是夕阳行业?

4、银行自身也在革自己命,只不过改革的不烦稍微慢一点,加上公众对银行的 情感 一直只有恨,少有爱,这种偏见之下造成的银行可能成为夕阳行业。

这不,中行出了个原油宝事件,中信就贩卖客户资料!

银行不会成为夕阳企业!

银行之所以不是夕阳产业,是因为 一:银行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不管 社会 发展到任何时候,如果没有银行,经济主体就不能够做资金的清算,百姓也没地方存钱。

二:因为银行有好有坏符合经济规律。银行本身就是企业,有经营好的,有经营坏的,这是符合规律的。

因为金融是国家的动脉。银行作为现代金融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发挥重大作用,但是未来的组织形态肯定会发生变化

三: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 社会 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的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特别是中小银行对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

一:推动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小银行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发挥金融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进行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北京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了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合作协议,成为全国首家推出节能减排融资项目贷款的中小银行。

二: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2009年,中小银行对西部地区的贷款支持力度明显加大,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资源分配失衡情况明显改善。

三:支持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中小银行扎根于地方经济,因而对区域特色经济有着更准确的把握,在支持区域特色产业方面也往往走在前列。

在全世界以及中国以银行业为金融基础的情况下,银行很难成为夕阳的行业,特别是我国直接融资不发达的情况下,银行对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现在疫情阶段,央行只能通过银行给实体释放资金,至于资金能不能到达实体经济,这又是那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实体经济能够得到资金,但是实体经济资金得到资金的一定是大型的国企、大型的民企。中小型企业很难获得资金,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要出台lpr的原因。

银行要成为夕阳产业,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直接融资比例占 社会 融资比例的要很高,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这些都是直接融资市场。

众所周知,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非价值投资的市场,熊长牛短,股民想的就是短期内套现一把走人,企业想的是如何制造利好消息,如何能抬高股价而。

企业债券市场更是如此,企业债券市场缺的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我国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像国外信用评价体系发达,国内的信用评价体系还是欠缺很多,企业想扩大融资款没有抵押是不行的。

综上所述:银行成为夕阳产业还是很难的,还是有相当的长一条路要走,短期内不可能。

银行股是不是夕阳行业,要看从哪个角度看。

从股价表现看,肯定是夕阳行业,银行是零利率最大受害者,欧洲银行业被欧洲央行负利率搞得只剩下一口气,百年老店德意志银行是有气无力,股神巴菲特也是深受美联储零利率之苦,重仓持有的多家银行亏损巨大,动辄百亿元环比亏钱,A股上市银行股价也是低迷不振,一季度 银行指数一季度下跌12.91%,上市36家银行,市盈率只有6倍,大面积跌破净资产,整体市净率只有0.7倍,持有银行股成为投资者心中的无尽之疼。

银行股价大跌,在于有关部门引导LPR利率下行支持实体经济,也在于要求银行让利实体经济不要赚钱太多。

可是从赚钱能力来看,银行可不是夕阳行业,一季度受到疫情冲击,GDP下跌6.9%,银行依然是躺着赚大钱,2020年一季度,A股36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9%和5.7%,增速远超同时期GDP增速,3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4892亿元,而一季度A股公司实现净利润8227亿元,36家上市银行利润占A股上市公司总盈利的59.5%,能说是夕阳行业吗?简直是钱赚的多到不好意思,银保监会要求银行适度让利实体经济一点也不为过,

从银行工资来看,要说是夕阳行业,谁也不信,A股36家银行员工人均薪酬31.6万元,总共支出的员工薪酬达到7604亿元。平安银行以60.02万元的人均薪酬领跑36家银行,就是工资最低的中行人均薪酬24.33万元,19年平均工资最高的北京也只有10910元,更别说全国平均工资了,就全国来看,万元月薪占比是很低的,银行工资是北京平均工资的3倍多,肯定属于高收入的金领,这与夕阳行业是不相符合的。

那么高的工资,那么赚钱的行业,股价那么低走势那么萎靡,高工资好意思吗?对得起那么赚钱的行业吗?

高工资赚钱太多是朝阳行业,股价跌得见不得人是夕阳行业,这就是银行的尴尬,

其实没有什么行业是夕阳行业,只有因为管理不善、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连养猪这样最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活动,现在都吸引了万科、碧桂园、网易这些知名巨头企业进入。

养猪企业牧原股份现在市值都达到了2700亿。最近看到的一份牧原股份的招聘,养猪都可以百万年薪了。

我们以为最赚钱的地产、金融行业这几年的收入、利润增速和养猪企业来比,简直就是屌丝行业了。

说养猪现在好,并不是说其他行业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是 社会 需要的行业,就有存在的理由。任何一个行业做好了,就会赚钱,就会成功,做的不好,就会失败,就会没有前途。

银行业到现在来看,无论从收入和发展前景上看,都还领先大部分行业。银行业又是金融业的根本。我国市值前列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银行。这样的行业,怎么会是夕阳行业。

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银行业也会慢慢发生很大变化,数字货币将取代纸币,网上银行也会逐渐减少银行网点的业务。但对于银行业员工,也可以利用技术的变化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我们常常说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是以行业周期来形容的。所谓夕阳,就是太阳快落下去了,形容那些处于发展周期末端的产业,可能很快就会消失。而朝阳产业,则是像刚刚升起的太阳,可能还不是很热,但太阳会越升越高,越来越热,未来有很大的潜力。

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其实都是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的。有很多产业曾经是朝阳产业,后来变成夕阳产业,比如说数码相机,刚刚推出的时候就是朝阳产业,前景无限,现后来手机拍照超过了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变成了夕阳产业,还有MP3播放器等也是如此。

那么银行会成为夕阳产业吗?我认为这是不大可能的。

第一,金融是万业之母,金钱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其实银行业从 历史 上很早前就已经有了,只是定义没有那么精准,真正的银行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 经济活动对金融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银行并不会因为需求消失而成为夕阳产业。

第二,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在创新,现在的银行其实已经不单单是存款和贷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业务种类,有创新有发展就会创造新的需求,行业就不会停止。比如说,在国外,很多银行都是投资银行,而国内的银行大多是储蓄银行,未来银行业开放、改革的空间还很大,银行需要向着综合性投资银行的方向发展。

第三,银行本身不会成为夕阳产业,但未来银行的人员需求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一方面,手机银行越来越普及了,未来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银行营业网点,那么营业人员就需要大幅缩减,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很多金融服务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完成,相关人员也不再需要。

最后,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这是2019年中美上市公司净利润对比,大家可以看到,中国上市公司排名前五名中,只有阿里巴巴一家公司不是银行,其他四家分别是工商银和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美国上市公司中,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同样利润丰厚。

说明银行一直很赚钱,很多行业都是在为银行打工,其他行业中,风起云涌,龙头公司不断替换,很多公司曾经很辉煌但后来都倒闭了,而很多银行却一直长期屹立不倒,说明了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非常稳固,并不会成为夕阳产业。

虽然近年来,中国传统银行企业日子似乎不好过,许多银行从业人员抱怨,待遇不比从前。

出现这样原因如下:

第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网上银行等对传统银行业还是有所冲击,最典型的就是当年余额宝推出,吸纳大量存款,成为银行业新的竞争对手。

胡兄身边就有许多银行朋友,纷纷抱怨,近年来吸储的压力加大。

第二,银行从业人员待遇下降,那是和以前相比,但是相比许多行业,银行业待遇还是很给力,至少公积金缴纳这块就让其他行业人员羡慕。

那么传统银行企业会成为夕阳企业吗?

胡兄认为不会。首先,银行作为一个国家金融的核心,地位之重是不言而喻,尤其中国的传统银行,作为国企,更是国家的柱石。

其次,银行业的本质是“钱生钱”,规模效应体现在“钱多”,二八现象显著。80%的存款可能来源于20%的大户。

即便互联网银行业如微众银行可以借用互联网快速挖掘客户,但也仅仅在散户(如普通老百姓)起作用,许多大户们无论出于安全还是其他考虑,会有所犹豫。

第三,中国的银行主要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无论市场份额还是资本实力等,都不是网络银行可以比拟的。

最后,传统银行虽然看起来,比网上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机构对市场的反应慢,但是不代表不拥抱互联网,相反,银行业反而是目前国内无人化、智能化等程度最深的行业之一。

综上,依然看好中国传统银行,事实上,目前国内最赚钱的行业依然是银行业,工商银行更是如此。

说明:胡兄理解的银行,主要指传统线下银行。

银行不会成为夕阳企业,但是如果银行不能够积极改革创新,它未来的处境也将非常困难。

企业的经营需要资金,但是现在99%的企业都不可能完全拥有自有资金来从事经营。

必须要融资借款,而融资借款就是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

银行能够为企业的经营输入血液,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未来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只要企业经营,银行就会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各国对银行的监管是十分严格的,是为了确保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相对来说,银行业的竞争力会弱一些。

但是随着金融管制政策的放开,银行数量越来越多,这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随着 科技 的发展,各种新兴的金融工具也对银行传统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

因此未来银行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创新金融工具,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才可能避免淘汰。

问题一:什么是投行 首先有个处小的前提概念:投资银行不是我们平时概念上从事存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不能从事投行业务;投资银行也不从事个人/企业的存贷业务.

直到’99年美国”金融服务法”才允许银行控股公司可以不受限制从事证券承销,买卖以及共同基金业务,保险业务.所以,大多数金融控股关系型模式的投行背后都是银行巨头.投资银行的盈利业务主要有两方面:

一.获利性业务:

1.初级市场造市---证券承销业务,比如为企业做IPO.

2.次级市场买卖撮合---包括自营和经纪业务.

3.自有资金操作交易---包括投机,套利等.

4.公司重组---包括扩大/缩小规模,所有权与控制等.

5.财务工程

6.其他获利性业务---包括咨询,投资管理,商人银行,风险基金,顾问业务等.

二.支援性业务:包括市场研究,清算服务,信息资讯服务等.

国际投资银行的三大系统:

1.美国投行---比如号称华尔街证券三巨头的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

2.英国商人银行及欧洲综合银行

3.日本综合券商---比如野村,大和,日天等.

早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西方投行已经略见雏形.发展至今,根据股票市场的融资总额排名的前10家投行始终是那几家资产达数千亿美金的寡头.

至于都柏林,包括爱尔兰本身的投行在内和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投行有近60家(花旗,美林,摩根大通,苏黎世银行,BearStearns均有);另外欧美投行在欧洲其他地方设立分支在爱有业务往来的有30余家(包括汇丰,KBC等).但是由于都柏林证券市场的规模偏小,投行做IPO和自营的空间也相对较小.所以,无论FinancialTimes还是CNBC欧洲版都把都柏林证券市场”忽略不计”.不过,对于我们热衷投行的学子倒是个”练兵”和积累实战经验的好地方(爱尔兰这方面人才也缺乏).

我国投行业起步较晚,‘90年上海证券市场诞生,直到’95年才有了第一家具有国际模式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98年有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合资投行-----工商东亚(工商银行和香港最大的私有独立银行”东亚银行”联合收购英国老牌投行NatWestSecurities在亚太的业务而成立的);‘02年中国银行出巨资在港上市”中银国际证券公司”.这三家投行主要业务也只是为国内企业在香港主版和创业版市场上市做IPO,国内企业想去伦敦或纽约上市还暂时需要依靠外资投行担当”做市商”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增长,外资投行看好的是尚未打开的资本市场.目前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对于外资进入资本市场要求苛刻,态度谨慎.所以外资投行进入的方式还仅限于借道QFII直接投资,独揽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业务和合资合作公司,但急促地招兵买马已经有目共睹.因为这扇门总会开的,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问题二: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哪些 (1)证券承销。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本源、最基础的业务活动。投资银行承销的职权范围很广,包括本国中央 *** 、地方 *** 、 *** 机构发行的债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外国 *** 和公司在本国和世界发行的证券、国际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等。投资银行在承销过程中一般要按照承销金额及风险大小来权衡是否要组成承销辛迪加和选择承销方式。通常的承销方式有四种: 第一种:包销。这意味着主承销商和它的辛迪加成员同意按照商定的价格购买发行的全部证券,然后再把这些证券卖给它们的客户。这时发行人不承担风险,风险转嫁到了投资银行的身上。 第二种:投标承购。它通常是在投资银行处于被动竞争较强的情况下进行的。采用这种发行方式的证券通常都是信用较高,颇受投资者欢迎的债券。 第三种:代销。这一般是由于投资银行认为该证券的信用等级较低,承销风险大而形成的。这时投资银行只接受发行者的委托,代理其销售证券,如在规定的期限计划内发行的证券没有全部销售出去,则将剩余部分返回证券发行者,发行风险由发行者自己负担。 第四种:赞助推销。当发行公司增资扩股时,其主要对象是现有股东,但又不能确保现有股东均认购其证券,为防止难以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甚至引起本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发行公司一般都要委托投资银行办理对现有股东发行新股的工作,从而将风险转嫁给投资银行。 (2)证券经纪交易。投资银行在二级市场中扮演着做市商、经纪商和交易商三重角色。作为做市商,在证券承销结束之后,投资银行有义务为该证券创造一个流动性较强的二级市场,并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作为经纪商,投资银行代表买方或卖方,按照客户提出的价格代理进行交易。作为交易商,投资银行有自营买卖证券的需要,这是因为投资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管理着大量的资产,必须要保证这些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此外,投资银行还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无风险套利和风险套利等活动。 (3)证券私募发行。证券的发行方式分作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两种,前面的证券承销实际上是公募发行。私募发行又称私下发行,就是发行者不把证券售给社会公众,而是仅售给数量有限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私募发行不受公开发行的规章限制,除能节约发行时间和发行成本外,又能够比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相同结构的证券给投资银行和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率,所以,近年来私募发行的规模仍在扩大。但同时,私募发行也有流动性差、发行面窄、难以公开上市扩大企业知名度等缺点。 (4)兼并与收购。企业兼并与收购已经成为现代投资银行除证券承销与经纪业务外最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投资银行可以以多种方式参与企业的并购活动,如:寻找兼并与收购的对象、向猎手公司和猎物公司提供有关买卖价格或非价格条款的咨询、帮助猎手公司制定并购计划或帮助猎物公司针对恶意的收购制定反收购计划、帮助安排资金融通和过桥贷款等。此外,并购中往往还包括“垃圾债券”的发行、公司改组和资产结构重组等活动。 (5)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对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项目策划安排的一揽子融资的技术手段,借款者可以只依赖该经济单位的现金流量和所获收益用作还款来源,并以该经济单位的资产作为借款担保。投资银行在项目融资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将与项目有关的 *** 机关、金融机构、投资者与项目发起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协调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一起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而通过发行债券、基金、股票或拆借、拍卖、抵押贷款等形式组织项目投资所需的资金融通。投资银行在项目融资中的主要工作是:项目评估、融资方案设计、有关法律文件的起草、有关的信用评级、证券价格确定和承销等。 (6)公司理财。公司理财实际上是投资银行作为客户的金融顾问或经营管理......>>

问题三:什么是投行业务? 国际投行的业务非常多,不只是国内‘券商’的概念。大家可能熟悉:IPO做上市,增发股票,买卖股票等,但是可能你们不知道,涡轮,掉期Swap,junk bond trading,CDS trading, CDOs等等等等,甚至投行旗下自己有私募,有VC,高胜先前传去投资养猪就是一个例子。所以,投资银行的业务非常广泛。

问题四:投行什么意思 投行,全称投资银行。从英文来理解这个问题就容易了。

投资银行的英文叫 investment bank,与商业银行(business bank)是一个对应的概念。

商业银行是通过间接融资实现个人、企业等融资方的融资需求。即储户到商业银行存钱,银行拿着这些钱去搞贷款或者投资,赚取利差,这就是商业银行。(比如国有四大行、浦发、招商、广发...这些都是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是实现企业的直接融资和并购服务。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分三大块:1.股票承销与保荐(包括IPO、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可转债的承销与保荐);2.债券承销(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承销);3.并购重组的财务顾问业务。前两者都是实现投资方与融资方直接对接,投行业务人员只是起资本中介的作用(类似媒婆,这么说好Low...)。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也是投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不清楚的可以再问。

补充:现在商业银行也从事企业债的发行,也算是投行业务。我国未来可能进一步朝向金融混业的经营格局发展。

问题五:投行是什么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corporate finance)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人们平常所说的金融投资主要是指证券投资。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其中基本分析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上,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主要应用于具体投资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判断上,作为提高投资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补充。

简述

投资银行是证券和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证券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投资银行一词英文为“investment bank”,但是“investment bank”至少包含四层含义:其一,机构层次,是指资本市场的直接金融机构的金融企业;其二,行业层次,指投资银行的整个行

上海中国船舶大厦的几家银行

业;其三,业务层次,指投资银行所经营的业务;其四,学科层次,是关于投资银行的理论和实务的学科(包括《证券学》、《证券投资学》等)。当前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投资银行一词的理解存在混乱,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辨别清楚这四个层次。其实这个英文词组的四层含义都有相应的中文单词,可以分别用投资银行、投资银行业、投资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学来表示。

投资银行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现代金融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行业。它区别于其他相关行业的显著特点是,其一,它属于金融服务业,这是区别一般性咨询、中介服务业的标志;其二,它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这是区别商业银行的标志;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这是区别其他专业性金融服务机构的标志。[1]

世界各国对证券公司的划分和称呼不尽相同,美国的通俗称谓是投资银行,英国则称商人银行。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实行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通常由银行设立公司从事证券业务经营。日本等一些国家和中国一样,将专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称为证券公司[2]。

投资银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在金融领域内,投资银行业这一术语的含义十分宽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包括了范围宽泛的金融业务;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包括的业务范围则较为传统。

(一)狭义含义

投资银行业的狭义含义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活动,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业务、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

(二)广义含义

投资银行业的广义含义涵盖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包括公司融资、并购顾问、股票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业务等[2]。

投资银行是证券和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证券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由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投资银行的界定也显得十分困难。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国际上对投资银行的定义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

第二种: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

第三种:把从事证券承销和企业并购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

第四种:仅把在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和二级市场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个概......>>

问题六:投行一般做什么? 一般来说,包括为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筹集长期资金提供中介服务,主要包括从事证券承销、公司购并与资产重组、公司理财、基金管理等等。

广义的说,各种投融资中介和顾问机构都可以叫投行,比较狭义的定义就是国内所谓的券商,主要做上市发行业务。

问题七:银行里投行业务都是做什么的? 和券商类似的。做企业上市的证券承销工作,还有上市公司并购什么的。要求当然高了啊。高盛 大摩 大路地区 基本上只在各大名校招募,而且国内能进的一般是本科工科,研究生金融,名校毕业,主要男生 ,身体好。

问题八:投资银行包括哪些?和商业银行有什么区别?主要业务是什么? 1.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 Corporate Finance) 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 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四种:一是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这种类型的机构比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业务方向,比如美国的高盛、摩根斯坦利; 二是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其他投资银行,参股或建立附属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比如汇丰 集团、瑞银集团;三是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欧洲,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比如德意志银行;四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

2.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投资银行:是经营资本的行业,其主要作用是为资金的使用者和供应者手中的赋闲资源提供配置和组合的中介服务,从而为双方提供资源共享所创造的收益。(它是对资本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的组合和运作)

投资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尽管在名称上都冠有“银行”字样,但实质上投资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从市场定位上看,银行是货币市场的核心,而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

从服务功能上看,商业银行服务于间接融资,而投资银行服务于直接融资;

从业务内容上看,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心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而投资银行既不吸收各种存款,也不向企业发放贷款,业务重心是证券承销、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

从收益来源上看,商业银行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而投资银行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证券承销、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业务中的手续费或佣金。

3.主要业务: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经纪、证券私募发行等传统业务框架,企业并购、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公司理财、投资咨询、资产及基金管理、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等都已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组成。

问题九:什么是投行? 投行,是投资银行的简称。投行业务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资银行是证券和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证券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由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投资银行的界定也显得十分困难。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国际上对投资银行的定义主要有四种:第一种: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第二种: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第三种:把从事证券承销和企业并购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第四种:仅把在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和二级市场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投行与一般的商业银行的区别投资银行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现代金融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行业。它区别于其他相关行业的显著特点是:其一,它属于金融服务业,这是区别一般性咨询、中介服务业的标志;其二,它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这是区别商业银行的标志;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这是区别其他专业性金融服务机构的标志。投资银行的类型当前世界的投资银行主要有四种类型:⑴ 独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这种形式的投资银行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存在,美国的高盛公司、美林公司、所罗门兄弟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第一波士顿公司、日本的野村证券、大和证券、日兴证券、山一证券、英国的华宝公司、宝源公司等均属⑵ 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商人银行)。这种形式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对现存的投资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或建立自己的附属公司形式从事商人银行及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的投资银行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⑶ 全能性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种类型的投资银行主要在欧洲大陆,他们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一般的商业银行业务。⑷ 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一般而言,一个投资银行采用的组织结构是与其内部的组建方式和经营思想密切相关的。现代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⑴ 合伙人制。合伙人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拥有公司并分享公司利润,合伙人即为公司主人或股东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合伙人共享企业经营所得,并对经营亏损共同承担无限责任;它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参与经营,也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自负盈亏;合伙人的组成规模可大可小。⑵ 混合公司制。混合公司通常是由在职能上没有紧密联系的资本或公司相互合并而形成规模更大的资本或公司。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在大公司生产和经营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投资银行是被收购或联合兼并成为混合公司的重要对象。这些并购活动的主要动机都是为了扩大母公司的业务规模,在这一过程中,投资银行逐渐开始了由合伙人制向现代公司制度的转变。⑶ 现代公司制。现代公司制度赋予公司以独立的人格,其确立是以企业法人财产权为核心和重要标志的。法人财产权是企业法人对包括投资和投资增值在内的全部企业财产所享有的权利。法人财产权的存在显示了法人团体的权利不再表现为个人的权利。现代公司制度使投资银行在资金筹集、财务风险控制、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等方面都获得较传统合伙人制所不具备的优势。

问题十:什么叫投行? 首先有个小小的前提概念: 投资银行不是我们平时概念上从事存贷业务的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不能从事投行业务; 投资银行也不从事个人/企业的存贷业务.

直到’99年美国”金融服务法”才允许银行控股公司可以不受限制从事证券承销, 买卖以及共同基金业务, 保险业务. 所以, 大多数金融控股关系型模式的投行背后都是银行巨头. 投资银行的盈利业务主要有两方面:

一.获利性业务:

1.初级市场造市---证券承销业务, 比如为企业做IPO.

2.次级市场买卖撮合---包括自营和经纪业务.

3.自有资金操作交易---包括投机, 套利等.

4.公司重组---包括扩大/缩小规模, 所有权与控制等.

5.财务工程

6.其他获利性业务---包括咨询, 投资管理, 商人银行, 风险基金, 顾问业务等.

二.支援性业务: 包括市场研究, 清算服务, 信息资讯服务等.

国际投资银行的三大系统:

1.美国投行---比如号称华尔街证券三巨头的美林, 高盛, 摩根士丹利.

2.英国商人银行及欧洲综合银行

3.日本综合券商---比如野村, 大和, 日天等.

早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罚西方投行已经略见雏形. 发展至今, 根据股票市场的融资总额排名的前10家投行始终是那几家资产达数千亿美金的寡头.

至于都柏林, 包括爱尔兰本身的投行在内和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投行有近60家(花旗, 美林, 摩根大通, 苏黎世银行, Bear Stearns均有); 另外欧美投行在欧洲其他地方设立分支在爱有业务往来的有30余家(包括汇丰, KBC等). 但是由于都柏林证券市场的规模偏小, 投行做IPO和自营的空间也相对较小. 所以, 无论Financial Times还是CNBC欧洲版都把都柏林证券市场”忽略不计”. 不过, 对于我们热衷投行的学子倒是个”练兵”和积累实战经验的好地方(爱尔兰这方面人才也缺乏).

我国投行业起步较晚, ‘90年上海证券市场诞生, 直到’95年才有了第一家具有国际模式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 ‘98年有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合资投行-----工商东亚(工商银行和香港最大的私有独立银行”东亚银行”联合收购英国老牌投行NatWest Securities在亚太的业务而成立的); ‘02年中国银行出巨资在港上市”中银国际证券公司”. 这三家投行主要业务也只是为国内企业在香港主版和创业版市场上市做IPO, 国内企业想去伦敦或纽约上市还暂时需要依靠外资投行担当”做市商”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增长, 外资投行看好的是尚未打开的资本市场. 目前银监会, 证监会和保监会对于外资进入资本市场要求苛刻, 态度谨慎. 所以外资投行进入的方式还仅限于借道QFII直接投资, 独揽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业务和合资合作公司, 但急促地招兵买马已经有目共睹. 因为这扇门总会开的, 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