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中药材种植的扶持
政府对中药材种植的扶持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使用优良品种,推动制订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在适宜产区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
部分地区种植中药材是有补贴的,补贴范围比较窄,只有少数珍稀药材或者说是国家扶贫的种植项自才会有补贴,而且国家在发放补贴的时候都是以特色作物专项补贴或者是扶贫补助等进行发放。而且各地区药材种植的补贴政策也是有区别的,每宙补贴在100
500不等。
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中药品种,鼓励培育道地中药材。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提高中药材质量。
建立中央、地方、社会多方投入建设机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国家投资渠道和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努力争取拓宽投资来源,吸引金融、社会等资本参与建设,为规划实施提供基础保障。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信息监测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可追溯体系等建设。加大对标准化基地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中药企业自建基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或与地方政府联建基地等有稳定销路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种植中药材有:
一、黄岑
适宜种植区:
黄岑历史悠久,分布面广,野生与家种均有,黄芩可以搞荒山、荒坡绿化,多年生长,生长年限越长,价格越高,药效越好,市场越受欢迎。
目前家种产区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山西及山东等地。野生黄芩产于四川、内蒙等地区,但是野生资源基本枯竭。
二、桔梗
适宜种植区:
桔梗花原产于我国各地,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广,从华南北部至华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均宜栽培。
野生桔梗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省区,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也有分布。
三、防风
适宜种植区:
防风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
四、射干
适宜种植区:
射干产地主要分布于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全国其他地区亦有分布,以湖北产品较好。
五、苦参
适宜种植区:
苦参原野生于全国各地,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新疆产量较多,喜温暖潮湿环境,耐寒,能在田间越冬。
法律依据:
《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中药材生产发展,满足人民用药需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是指国家为促进中药材生产发展,由中央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
第三条 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的安排对象为中药工商企业、药材专业种植养殖场和直接从事中药产业化科技开发的研究院所。
现在人们对于中药的信赖在逐年上升,很多人生病之后更愿意选择中医中药治疗,于是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就是中药的需求量开始变大,于是很多中药生产厂家会对于中药的质量把控就没有那么严格的。于是就出现了农药残留量大的中药等等,那么中药有农药残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在购买中药的时候又该怎么识别呢?
1、农药污染途径
(1)很多药材农药残留应该比粮食作物要少,因为一般用来种植药材的土地都是粮食作物难以大量生长的土壤,也就是类似于山地等难以灌溉的地区,相比粮食作物,种植精细程度和种植技术一般要差很多。不可能用量筒按照使用说明配农药,大部分情况下是按照农药经销商的说法来做。比如说一瓶农药配几桶水,至于桶的大小。比例是否合适,完全看效果,至于残留,他们可能连氯是什么都不知道。粮食作物是这样,药材就更不用说了。农业残留是很普遍的现象,只有从生产商入手才会好些。
(2)然后说炮制的问题,用硫磺熏是很常见的防腐,漂白,防虫,和粉质的方法。此外,为了防虫,也用磷化铝等。没弄错的话,同仁堂是从产地买药,比市场上便宜,而且质量可控些。自己也有质检用的实验室。很多大的药材集团也是这样,比如说广药集团等,这些一般做成品药,不会单独卖药材。
(3)价格也是炮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全蝎,清水蝎和盐水蝎的价格没法比,因为后者完全取决于加盐的量。即使是清水蝎,也有加盐。也可能是加其他的,比如说滑石粉,蜂蜜。
(4)所以说,最好还是用野生的,虽然贵了些,但至少少一道农药使用程序。不知道有没有卖出口货的商家,一般要贵些,但是品相好,残留要求也严格。
2、中药质量问题
(1)抢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药药效非常讲究采摘时间。中药市场放开以后,药材变成了“农副产品”,各地种药主看着市场,哪种赚钱快就赶紧种哪种,“抢青”采收。这样一抢问题就出现了。比如,桔梗生长两三年才能达标,现在人工种植一年即采收出货;枇杷叶能入药,必须是去年从树上摘下来的老叶,用鬃刷把它背面的毛刷干净,放在竹垫上晾到八九成干才可入药。而现在,即便落到地上腐烂的枇杷叶也会被捡来换钱。
(2)药材品质大打折扣
在实际的药材种植过程中,有些种植商为了经济利益,将一些野生中药材各地引种,甚至“大棚化”种植,虽然增加产量,却降低药材独特的品质及药用价值。如今,甘肃省当归离开岷县,在全国各地“插队落伍”,当归长成萝卜,药效可想而知。此外,市场上的杜仲、厚朴、黄柏等道地药材的树皮厚度明显过薄,达不到饮片制作的要求。
(3)农药残留亟待解决
中药材的“农残病”程度有多深?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已有20多批次枸杞因农药残留超标被美国拒之门外。四成被抽检的中药材含禁用农药,七成被抽检的中药材有农药残留。麦冬使用壮根灵后,单产可以从300公斤增加到1000多公斤,党参使用激素农药后,单产量也可增加一倍。产量增了,但药效减了,药农使用农药“没谱”,吃中药变成吃农药,许多中药不灵了,甚至危害身体健康。
(4)掺假掺伪行为猖獗
假药材的猖獗是市场上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紫河车中加入淀粉浆,蒲黄中掺入泥沙,人参中掺入萝卜等等,消费者缺乏真假药材鉴别经验,屡屡受骗,严重地打击了消费者对中药材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的信任;同时导致中药饮片在临床使用中达不到应有的疗效,甚至出现一些毒副作用。
3、识别常见中药
(1)当归:切片的当归,容易掺独活片。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
(2)茯苓: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用开水煮,很快呈糊汤者为假货。真茯苓很难煎透。
(3)三七:打蜡三七、雕刻莪术、药渣,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提取三七皂甙后的药渣,经过药商晒干,就成了冒牌三七,质地较碎,断面呈白色,含量达不到,效果自然很差。
(4)龙眼肉:龙眼肉红糖水泡后晒干,增加重量。价格每斤在20元左右的都是此货,正品价格应在40元左右。
(5)阿胶:取阿胶放沸水中溶解,溶液呈棕红色,较澄明,下层无沉淀,清而不浊。伪品杂皮胶水溶液呈棕褐色,下沉大片胶丝结片及黑渣。代用品新阿胶水溶液呈棕褐色,下层有黑渣及絮状物常常有沉淀,浑浊不透明,表面有脂肪油。
(6)冬虫夏草:僵蚕加上地瓜秧苗,就成了虫草,还有用土豆泥压模而成等等。真品冬虫夏草草体似金针,虫体似蚕,具8对足,前3对、中间4对明显、尾部1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7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