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栽培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葡萄虽然对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苛求,但是,为了获得优质高产,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根据葡萄的生态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栽培区,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地区自然优势。
首先,就气候条件而言,葡萄是一种喜温果树,本性固好温和气候,耐寒能力较差。当气温10℃时才开始生长,整个生长期要求温度在18℃以上为宜。但是,不同的发育阶段,需求的适宜温度也不相同。萌芽期为10-12℃,新梢生长和花芽分化期为28-32℃,开花期25-30%,若温度低于15℃时,则影响传粉受精。7-9月浆果成熟期,温度必须在24℃以上为宜,若低于15℃时,果实则不能充分成熟。葡萄的耐寒能力也因植株的部位不同而异。其中,最不耐低温的是根系。当温度下降到-5—-7℃时,即有冻死之虞。因此,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葡萄一般难以越冬生存。但是,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坑埋蔓滕的防寒方法,使葡萄在-20℃也能安全越冬。可见,仅从温度的角度看,我国除了地理位置极北的黑龙江北部和地势高寒的青藏高原,因气温较低,不适合葡萄生长、发育外,其余地区均适宜葡萄栽培。
葡萄的另一生态特点,是喜干忌湿。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叶原色深,同化作用强,浆果含糖量高,滋味浓,产量高。如果光照不足,则相反。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虽然在葡萄生长季节气温高,但是,由于湿度过大,因而不仅病害多,而且影响葡萄的发育生长,造成枝蔓徒长,结果不良。特别是长江流域一带,每年初夏的梅雨天气,阴雨连绵,既妨碍花果受精,又使病害蔓延,对葡萄的生育与结果影响很大。而我国的华北、西北大部分地区,在葡萄生长季节,气候干燥,阳光灿烂,年平均日照都在2500小时以上,气候十分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发育,产品质量好。因此,从光热、水湿条件看,我国的华北、西北葡萄栽培的自然条件远胜于南方,是集中建立、发展我国葡萄商品生产基地的好地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年降雨较少,多者为500-600毫米,少则只有50-100毫米,这与葡萄生长需要年降雨量600-800毫米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加上雨量季节分配不均,造成春季干旱,土壤中水分不足,不利于葡萄前期生长,必须及时进行灌溉。尤其是雨量稀少的西北干旱区,葡萄园的布局,宜选择在水源充足,有灌溉设施的地方。新疆吐鲁番葡萄沟就是一例。它之所以能够生长在这个年降雨量仅有50毫米,气候炎热、干燥的地方,其奥妙就在于这里有一条长十余里,宽一里多的沟谷,名叫葡萄沟,沟中有484眼泉水,滋润灌溉着沟两侧的葡萄,以保证它的茁壮生长、丰产。
其次,从土壤条件看,葡萄对土壤具有耐瘠薄,适应性广的特点。无论是土层深厚的冲积土,还是瘠薄的砂质壤土或砾质壤土,或是盐碱土等,葡萄部能生长。这对于开发利用我国西北、华北的大片砂荒地和瘠薄山地丘陵,发展葡萄生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放以来,我国在这一方面已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安徽省萧县、砀山县以及河北正定县,利用河床故道的沙土荒地兴建葡萄园,创高产。而河北昌黎县则开垦山地丘陵,在土层薄,石块多的砂砾土上栽种葡萄,发展生产。地处沙漠、戈壁边缘的甘肃敦煌和青海省的诺木洪农场,充分利用戈壁的土质、气候条件,发展吐鲁番葡萄,结出丰硕果实。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葡萄产区的土壤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适宜发展的土地资源面积是广阔的。
根据酒用或生食葡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全国大致可分为最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图2-2):①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其北界东起大连,向西穿过河北昌黎—唐山—保定—山西介休—陕西延安—甘肃兰州直至青海民和—西宁一线,大致与冬季绝对最低气温21℃等温线吻合。南界位于上海—杭州—铜陵—霍山—随县—房县—万源—马尔康一线以北。在此区内,不仅葡萄越冬不需覆盖,各种生态条件十分适合欧洲葡萄生长发育,可获得高产优质,而且由于不需覆盖,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较少的投资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是我国发展葡萄生产的宝地;②次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最适宜区的南北两侧,介于最适宜区与不适宜区之间。其北界为吉林通化向西,经辽宁开原—内蒙古赤峰—河北围场—山西大同—陕西神木—宁夏石咀山—甘肃张掖—酒泉一线以南。这里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为-25-30℃,栽培葡萄防寒费用大,投工多,成本高,一般仅能栽种欧洲种的早熟品种。南部次适宜区的南界大体位于温州—建阳—遂川—新田—全州—独山—昆明—碧江一线以北。本区气温较高,雨量较多,特别是4-6月间为梅雨季节,容易遭受病害,需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③不适宜区:分布于次适宜区的以北及以南地区。因生态条件不宜于一般品种的栽培,需采取特殊措施或选择特殊品种才能种植。
图2-2葡萄的最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示意图
至于制干葡萄品种的最适宜区,主要是新疆的吐鲁番、鄯善、托克逊、和田,以及甘肃的敦煌等。这些地方,在葡萄生长季节期间的积温高,年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极有利于自然气温制干。
在中国北纬45°-25°广阔的地域里,分布着各具特色的葡萄,葡萄酒产地,但由于葡萄生长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这些产地的规模较小,较分散,多数在中国东部。主要酿酒葡萄产地的分布:
1. 东北产区
包括45°以南的长白山麓和东北平原。这里冬季严寒,温度—30——40℃,年活动积温(≥10。)2567—2779℃,降水量635—679mm,土壤为黑钙土,较肥沃.在冬季寒冷条件下,欧洲种葡萄(V.vinifera)不能生存,而野生的山葡萄(V.amurensis)因抗寒力极强,已成为这里栽培的主要品种。据1960年资料的统计.当时东北采摘野生山葡萄的总量已达1.5万吨,主要用于酿酒。
2. 胶东半岛产区
包括山东半岛北部丘陵和大泽山。这里三面环海,气候良好,四季分明,由于受海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胶东半岛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在温度方面,半岛西部高于东部,北部高于南部,沿海高于内陆,其中莱州、平度、蓬莱、龙口是高温区,年平均气温12.0-12.6℃。其降水量在东部地区较多,西部的大泽山、莱州、龙口、招远、蓬莱的降水量较小,在676.4mm左右。日照量从半岛东部沿海向西北丘陵山地呈递减状态,西北的大泽山、龙口、蓬莱等地多达2834.43小时。这里的霞多丽,贵人香,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辄、佳利酿,白玉霓等葡萄,都在国内负有盛名。
3.昌黎产区
昌黎位于北纬39度25分至47分,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降雨量、昼夜温差、无霜期等都有与法国的葡萄酒产地波尔多极为相近。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南挟滦河,受山海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特点,年有效积温在3940度以上,降水量725毫米,年日照时数2600至2800小时,昼夜平均温差在12度。土壤为砾石和沙质地,葡萄的含糖量高,挂果时间长,采收期较迟,适宜“赤霞珠”“梅鹿辄”等酿酒葡萄的栽培。
4、沙城产区
包括宣化,涿鹿,怀来。这里地处长城以北,光照充足,热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气候干燥,雨量偏少,年活动积温3532℃,年降水量413mm,土壤为褐土,质地偏沙,多丘陵山地,十分适于葡萄的生长。龙眼和牛奶葡萄是这里的特产,近年来已推广赤霞珠,梅鹿辄等世界酿酒名种。
5、天津产区
天津的葡萄基地分布在天津蓟县、汉沽等地,为渤海湾半湿润区,有效积温在2000-3000℃,活动积温在3700-4200℃,年降雨量在500-600mm。最暖月平均气温25-26℃。包括天津汉沽、塘沽、宁县在内的东部滨海地区最暖月及果实成熟季节气温较天津市区低1-2℃。滨海气候有利于色泽及香气形成,玫瑰香品质最为突出。这里的土质为稍粘重的滨海盐碱土壤,矿质营养丰富,有利于香气形成和色泽形成。蓟县东部山区及东北部的遵化、迁西、兴隆山区气温明显降低晚熟及及极晚熟品种成熟期可较平原推迟10天左右,光照充足,微风习习,土壤多为富含砾石、钙质、透气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是生产优质干红、干白葡萄品种的良好基地。目前天津等地栽植的葡萄品种多为赤霞珠、梅鹿辄、品丽珠、贵人香、霞多丽、白玉霓、玫瑰香等酿造红、白干酒的名种。
6. 清徐产区
包括汾阳,榆次和清徐的翼西北山区,这里气候温凉,光照充足,年活动积温3000—3500℃,降水量445mm,土壤为壤土,砂壤土,含砾石。葡萄栽培在山区,着色极深。清徐的龙眼是当地的特产。近年赤霞珠、梅鹿辄也开始用于酿酒。
7. 宁夏产区
包括沿贺兰山东麓广阔的冲积平原,这里天气干旱,昼夜温差大,年活动积温3298—3351℃,年降水量180—200mm,土壤为沙壤土,含砾石,土层30—100mm。这里是西北新开发的最大的酿酒葡萄基地,主栽世界酿酒品种赤霞珠、梅鹿辄。
8.甘肃武威产区
包括武威,民勤,古浪,张掖等位于腾格里大沙漠边缘的县市,也是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新兴的葡萄酒产地。这里气候冷凉干燥,年活动积温2800—3000℃,年降水量110 mm,由于热量不足,冬季寒冷,适于早中熟葡萄品种的生长,近年来已发展梅鹿辄,黑品诺,夏多丽等品种。
9.新疆产区
包括低于海平面300米的吐鲁番盆地的鄯善,红柳河,这里四面环山,热风频繁,夏季温度极高,达45℃以上,年活动积温5319℃;雨量稀少,全年仅有16.4mm。这里是我国无核白葡萄生产和制干基地。十几年前,著名葡萄酒专家郭其昌在这里试种了赤霞珠,梅鹿辄,歌海娜,西拉,柔丁香等酿酒葡菊。虽然葡萄糖度高,但酸度低,香味不足,干酒品质欠佳,而生产的甜葡萄酒具有西域特色,品质尚好。
10.黄河故道产区
包括黄河故道的安徽萧县,河南兰考,民权等县,这里气候偏热,年活动积温4000—4590℃。年降水量800mm以上,并集中在夏季,因此葡萄旺长,病害严重,品质降低。近年来一些葡萄酒厂新开发的酿酒基地,通过引进赤霞珠等晚熟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基本控制了病害的流行,葡萄品质有望获得改善。
11.云南产区
包括云南高原海拔1500米的弥勒、东川、永仁和川滇交界处金沙江畔的攀枝花,土壤多为红壤和棕壤。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时,在上年的10—11月至第二年的6月有一个明显的旱季,降水量为329mm(云南弥勒)和100mm(四川攀枝花)适合酿酒葡萄的生长和成熟。利用旱季这一独特小气候的自然优势栽培欧亚种葡萄已成为西南葡萄栽培的一大特色。
12、其他产区
在中国的主要葡萄酒产区以外,在全国还零星分布着很多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基地,例如四川的小金、茂县、九寨沟,广西永福、罗城、都安、内蒙的乌海、开鲁、乌兰布和沙漠、陕西户县、丹凤、榆林、渭北,湖北的黄陂,湖南的澧县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7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