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几点对策
(1)喷灌 喷灌比漫灌节水30%,主要用于大田密植作物,适合区域化控制,具有增产、提高耕地利用率等优点,但运行能耗较高,蒸发损失较大,要求大容量水源,并且只能在不超过3级风力的条件下使用。
(2)微灌 微灌属于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能够仅对作物需水部位提供所需水量,由”浇地”转换为”浇作物”。微灌用于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适应所有地形和土壤,具有节水、增产效应,灌水均匀,至少可比喷灌节水50%。微灌很容易实现水肥一体化。但微灌对水质及日常系统维护要求较高。
(3)滴灌 滴灌则是近年来出现的最先进的灌溉技术。美国、澳大利亚1998年开始对果树、草坪实施地下滴灌研究试验,以色列2004年6月在新疆石河子开始棉田地下滴灌试验。我国则自1996年起,分别在北京、天津、江苏、新疆,对速生林、果树、草坪、城市绿化植物实施地下滴灌,均获成功。地下滴灌的蒸发量极小,能完全不受风的影响,可实施立体精确定位水肥灌溉。水的利用率高达0.98,理论上水的损失微乎其微。设施损耗少,免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不易老化。
科技为发展赋能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科技为发展赋能 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位于黄河“几字弯”最顶端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属黄河冲积平原,总耕地面积279万亩,是农牧业大旗,但受耕地细碎化和节水灌溉工程质量不高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
达拉特旗深入推进鄂尔多斯市“一产重塑”行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入先进节水灌溉与智慧农业技术,在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先行试用,打造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积极探索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实施智能灌溉,推动农田节水增效。在侯家营子村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推行引黄灌溉和农业灌溉节水的井黄双控双灌智能灌溉,通过新建输配水管网,将黄河水与地下水资源汇聚到6处均为1647立方米规格的储水罐集中管理,依托小流量滴灌节水技术紊流性好、流量小、出水均匀、抗堵塞性强的特点,将水肥持续精准运送到农作物根部,提供“少食多餐”的“科学喂养”,实现浅浇勤灌,减少深层渗漏,有效降低亩均用水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地下水位稳步回升。项目区农田预计亩均可节水150立方米、节肥35公斤以上,折算后预计亩均种植成本可降低200元左右。
搭建智慧平台,数字赋能农业发展。侯家营子项目区运用物联网设备、无人机及遥感卫星等,搭建智慧数字化农场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农田种植、灌溉、田间管理等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智能灌溉系统能够实现远程自动灌溉和施肥,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农田生产基础数据、气候气象、病虫害等信息,并根据指标变化提供科学种植管理方案,保障农作物稳产增产。以种植玉米为例,预计亩均增产8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200元左右。
强化示范带动,全域推广节水技术。高标准农田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阵地,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关键。达拉特旗依托“统种共富”新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52.5万亩,占全旗基本农田的67%。
下一步,达拉特旗将整县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吸收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高标准数字智慧示范农田经验,推广应用节水灌溉与智慧农业技术,将全旗所有基本农田都打造为“高效节水、高产低耗、生态智能、技术集成”的高标准农田,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达拉特力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