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企2022业绩“大变动”!有企业预亏15亿!养猪何时才能盈利?
一季度末,猪企2022年报陆续有了动静。新希望、新五丰分别修正了2022年业绩预告,亏损数额增大,京基智农、禾丰股份都实现了盈利。近两年,上市猪企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当下生猪行情不佳,2023养猪何时盈利成了业内最为关心的问题。
猪企2022业绩“大变动”
3月30日,新希望发布2022业绩修正公告,表示2023年一季度的生猪行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北方地区疫病情况也有影响,公司拟对2022年12月31日的生物资产超出原有预期外部分的减值进行计提,共计约12.35亿元。
新希望修正后的2022年业绩为,预计净亏损数额13.5-15.5亿元。此前预计净亏损数额为4.1-6.1亿元。
3月31日,新五丰发布了业绩更正公告,更正业绩后,预计2022年度实现净利润亏损6000-8000万元,此前预计2022年净利润800-1200万元。至于业绩更正的原因,公告显示:公司根据2023年一季度生猪实际价格情况,基于谨慎原则,计提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约6400万元。
整体而言,由于2023年一季度生猪市场行情不佳,上述两家企业进行了大额计提减值,业绩发生较大变动。
除上述猪企外,京基智农、禾丰股份等含生猪养殖业务的企业也发布了年报。
京基智农近日表示,2022年生猪养殖板块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72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8%。2022全年公司主营收入59.9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73亿元。与去年相比,公司母净利润上升了98.56%。
禾丰股份202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328.12亿元,实现净利润5.14亿元。其中生猪板块业务占比暂未公布相关数据,不过禾丰股份提出了2023年计划生猪外销出栏120万头的目标。
此前,业内多家猪企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猪企业绩冰火两重天”这一话题火爆一时,行业分化明显。
生猪行情低于预期,行业再陷亏损
从2022年全年看,1-6月生猪行情基本维持在成本线下,没有多大改善,6月下旬开始猪价一路上升,至10月达到顶峰,11-12月猪价旺季不旺,行业预期落空。
如此来看,2022年上半年,行业整体亏损,但下半年猪企普遍盈利。至于下半年盈利能否抵冲上半年亏损,具体要等待企业发布业绩报告。
进入2023年,生猪行情再度出人意料,1月春节消费旺季没有带动猪价,2-3月消费淡季的行情更是持续低位震荡。按照8元/斤的养殖成本计算,2023年一季度行业又一次陷入了亏损局面。
养猪何时才能盈利?
当下业内讨论的最多的话题是“二季度养猪能否盈利”,由于已经亏损了较长的时间,养殖户盼涨心切。那猪价上涨时机何时到来,主要还是看供需关系。
当前行业正处于产能去化阶段,2023年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两个月回调,对后市供应有一定利好。
从二季度生猪供应看,按能繁母猪存栏推断,2022年6-8月能繁母猪存栏分别环比增加2%、0.5%、0.6%,对应2023年4-6生猪供应量是逐步增加的。此前2月份二次育肥猪源也到了出栏体重,整体供应相对充足。
从二季度需求来看,4月有清明假期,或拉动消费小幅增长,不过终端需求仍然偏淡,二季度后期五一、端午等节日来临,餐饮、旅游等兴起将明显刺激猪肉消费,整个季度需求将好于一季度。
整体来说,二季度生猪行情将好于一季度。至于能不能盈利,还要看需求恢复程度。有业内人士判断,二季度养猪或有微利,因为目前饲料端正降价,这对集团场的利好较大。到了三、四季度,生猪行情或有明显好转。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以来多家猪企通过定增募资来布局生猪及其他产业,养猪业集中度正进一步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行情反转之后,也要警惕产能回升过快带来的行情波动!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互动!
中国养猪五大集团是什么?
一个人养3000头猪,物联网平台已累计接入160万台智能设备,从2015年的192万头生猪出栏,到2022年出栏6120万头,营收1198亿元,员工共计13.7万人,1183个猪场,230家子公司遍布全国25省(区)。
十年生猪出栏量翻了66倍,牧原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
并且2023年预计会在7000-8000万头之间,也就是说我们10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在吃牧原的猪肉。
而牧原储备的生猪产能已经超过1亿头,未来几年其出栏量肯定还有增加空间。
看到这些数据有些人坐不住了,发出灵魂担忧:不远的将来,大猪企会不会垄断中国生猪市场?
之所以会写这个话题,是因为有这样担忧的人好像还不少,在各大平台都可以看到“资本垄断猪市”“资本垄断后就要吃天价猪肉”等言论。
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过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顶层不允许生猪垄断
我们知道粮食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而猪肉是老百姓菜篮子中必需品,其重要性仅次于粮食,仅凭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顶层肯定是不可能让老百姓的吃肉问题集中在某几家大型集团手中的。
站在市场层面来考虑,企业运营面临很多风险,资金压力,市场行情风险,疫病风险等,毫不夸张的说,每一种风险都有可能拖垮一家巨头,畜牧业中的雏鹰是不是前车之鉴?正在被重整的正邦是不是一个教训?而当时的雏鹰生猪年出栏量不过几百万头,加之当年我国养猪业的中小散户较多,所以其退出市场后,几百万头的市场份额不动声色的就被其他猪企和中小散户分摊了。
但现在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仅仅猪王牧原一家的体量就向着1亿头狂飙,如果牧原真能垄断猪市,那市场份额至少还得往上冲,按照3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2亿头猪来计算。
当牧原一家猪企掌握着中国30%的生猪出栏量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如果牧原真的出现问题,谁能来填补这“2亿头”的市场空缺?谁又能接住这么大盘子?如果没有人能接,那么我国生猪市场是不是又要面临产能大滑坡?届时的猪价是不是又要冲天涨?老百姓是不是又要吃不起猪肉?顶层是否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答案很明确,不可能!
这一点在之前也有得到过印证,还记得2022年的时候,发改委分别在7月4日和9月8日两次约谈了牧原、新希望、温氏天邦、双汇、雨润等大型猪企和屠宰商。
我们再看这两个时间节点,此时都是猪价处于快速上涨区间,并且都是超过了23元/公斤,这也就是说,顶层希望猪价、肉价保持平稳合理的区间,一旦出现急速上涨的情况,就要给大猪企和大屠宰商敲敲警钟,这一点也彰显出国顶层在控制猪价和保证民生方面的作为,那么,在市场红利的诱惑下,这些大型猪企在被约谈后会不会乖乖听话呢?别忘了他们每年数亿元的补贴还需要向顶层申请所以,在中国,关于吃肉的问题顶层肯定要管。
国家队先手布局养猪,已规划产能超3790万头
关于养猪吃肉的问题,一头连着千千万万养猪人的生计,一头连着全国人民的菜篮子餐桌子,所以顶层不但要管,而且还要防止垄断,如何防止?让“国家队”养猪!
据行业媒体统计,11省市18家“国字头”猪企,“十四五”规划产能超过3790万头。
相当于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量5%。
可以看出,在全国主要生猪产能大省,国有控股农牧企业早已提前布局,未来要想实现生猪的稳产保供,顶层将抓手转向了更可控的国企。
重点的各个省份的农垦部门在发力,要知道各省的农垦部门手上都有大量的优质土地资源,而现在养猪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土地资源难批,所以顶层要想让国家队发力,分分钟可以顶上!
养猪业没有垄断的门槛
我们通常所讲的垄断,更多的发生在手机、汽车、育种等有很高技术壁垒的行业,也就是说,垄断是需要核心技术的。
再回到养猪业来说,不可否认,如果有良好的育种基因母猪的PSY可以达到25以上,如果有先进的智能化设备效率可能会更高,但是这些都不是技术壁垒,换句话说,一个家庭农场主,即使没有优良的种猪、没有先进的设备,如果积极改善猪舍环境,精进照料猪只,养殖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养殖最终竞争的是成本,散户的成本也可以控制的很好。
在中国人人可以养猪(养不多可以养少),但是不是人人可以造手机芯片,不是人人都可以搞新能源汽车,这就是养猪业与其他行业的本质区别!
大型猪企正在影响猪价走势
生猪市场不可能被大型猪企垄断不假,但是有一点,以牧原为代表的大型猪企确实在影响市场的供需,进而在影响猪价!
例如去年年底的时候,本是消费旺季,猪价却一路跌到了7元区间,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猪企的集中放量。
在去年12月5日的时候,牧原股份公告称公司将2022年生猪预计出栏量区间上调为6100万头-6200万头,高于此前在2021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出栏量区间5000万头-5600万头。
也就是说,年底了,牧原突然告诉大家,我多了600万头的生猪要投放市场,相当于每天给市场增加了20万头生猪,相当于多少散户的集中出栏?你说会不会影响猪价?
再有二次育肥,有机构统计,目前养殖户选择二次育肥的比例已经接近20%,明显高于以往。
并且现在的二育户都是带着大量的资金而来,都是上万头的搞二育,对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信息不透明,这些信息都会给养殖户造成信息误判,形成误导!
忠告
所以,各位小型养殖户,猪市的格局变了,原来的玩法也变了,那么,你原来判断猪价的经验还灵验吗?都将统统作废!所有养猪人都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现在养猪人除了降低成本是外,还要收藏大猪企在做什么,还要学会灵活一些,有的赚就出,毕竟钱到自己口袋里才是自己的!
中国养猪五大集团是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和天邦股份。
1、牧原集团
牧原集团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始建于1992年,历经29年发展,现已形成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总资产1600亿元,员工14万人,子公司290余家。旗下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上市,养猪业务遍及全国24省级行政区100市211县(区),2020年出栏生猪1811万头。
2、温氏股份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温氏股份”),创立于1983年,现已发展成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业、配套相关业务的跨地区现代农牧企业集团。
温氏股份现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组建有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拥有一支由20多名行业专家、70名博士为研发带头人,635名硕士为研发骨干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3、正邦集团
正邦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40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0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72位、江西省民营企业100强第1位。
集团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正邦农业科学研究院,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生态福利养猪关键技术研究在内的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
集团饲料生产、生猪繁育与养殖、农药生产、兽药生产、种鸭繁育均居全国前10强。
4、新希望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2年,由著名民营企业家刘永好先生发起创立。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刘永好董事长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新希望的发展成果入选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改革成就展,获得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5、天邦股份
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SZ: 002124)创始于1996年,2007年挂牌上市,目前已拥有水产饲料、生物技术(史记生物)、生猪养殖(汉世伟)、生鲜食品(拾分味道)、工程建设(天邦开物)五个业务板块,是中国产业链齐全的农牧企业之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