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种选择与应用的发展历史进程是怎样的?
园林树种选择与应用可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原始人洞穴时代。最早用于人为栽培的种类为食果类树木,起源于带回居穴的果实被食用后的丢弃种子萌发株,但其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生存而不是用于维护生态和观赏。
最早的人工栽培可见于殷周时代的《诗经》,主要目的是为遮荫、纳凉,方便歌舞娱乐。至春秋战国,出现了街道绿化的雏形。至秦代,已有主持山林之政令者,称“四府”,兼管栽植宫中与街道园林绿化树木。
西汉盛世,园林树种的栽培发展,在扩建秦代“上林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大规模植物引种的先河。大批的南方珍奇树种北移京师,气势蔚为壮观。《三辅黄图》载:“扶荔宫,在上林苑中。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编者注),以植所得奇花异木,菖蒲百本,甘蕉十二本,留球子十本,桂百本……龙眼、槟榔、干岁(子甘)、桔皆百余本。”因当时对植物生态属性知之甚少,故损失也很惨重。“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还者。连年犹移植不息,后数年,偶一株稍茂,终年无华实,帝也珍惜之。一日萎死,守吏坐诛者数十人,遂不复莳矣。”即使是真龙天子,亦难以抗拒自然规律,除枉杀无辜聊以泄愤外,只得自甘作罢。在事实面前,古人已觉察到栽培适应性的问题,“上本,南北异宜,岁时多瘁。”实际上,何其古人,即为我们现代人,不也常犯这种错误,屡干此类蠢事吗?
从建于公元700年的唐章怀太子墓考古发掘中得知,早在一千二百年前,树木抑制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物候期的观察记载、嫁接术的应用和园篱栽培的技巧,在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有极精彩的描述:“有整成鸟、龙之状者,行人见之,莫不嗟叹,不觉白日西移,递忘前途尚远,盘桓瞻瞩,久而不能去。”
至明代,开创了苑的极盛时期,在京城有西苑、南苑、北苑,私家花园有清华园和勺园;江南名园有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上海的豫园,南京的瞻园等。此期在园林树木栽植的种类、配置方式和栽培原理总结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建树。如计成在《园说》篇中立论:“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才能“妙于得体合宜”。并提出“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的相地原则,寓园林树种选择与应用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于其中。又如“种树无时,唯勿使树知”,“凡栽树,阔掘勿去土,恐伤根”,栽后“仍多以木扶之,恐风摇动其巅。根摇,虽尺许之木亦不活。根不摇,虽大可活。更茎上无使枝叶繁则不招风”等实践经验更是叙述简洁明了,个中原理极具科学性,至今适用,实在令人叹服。
园林树种的景区设置和系统管理,当数清代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中,“梨花伴月”景点有梨树万株;圆明园中有职称的大小花官,从“首领”太监、花匠头目到园户几达200余人,其他花工更是不计其数,规模之大、管理之精细,可见一斑。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法令清明节同时为植树节。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对植树造林的重视和支持,改植树节为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忌日)。民国期间,因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园林树种栽培应用发展甚微,且饱受战争之累,毁坏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园林绿化工作十分关心支持。1956年毛泽东提出绿化祖国的号召,1958年又做出要实现“大地园林化”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绿化荒山、美化祖国的热潮,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惜经十年“文化大革命”,园林树种理所当然被划入封、资、修的行列,香花成了毒草,美善成了丑恶,使得素有“园林之母”盛誉的泱泱大国,离国际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相去愈远,与现代文明建设中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喜得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随着国民经济的强劲复苏、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园林绿化事业重又受到普遍关注,园林树种应用再度蓬勃兴起,绿化覆盖面积又成为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1979年全国人大五届六次会议决议3月12日为植树节。1981年,邓小平亲自倡导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并于1982年题词“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同年设立中央绿化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实施办法》,截止到1998年我国共义务植树300亿株,参加义务植树者逾60亿人次,仅1996年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就达5.35亿人次。据建设部统计:截止到1990年底,全国467个城市共有绿地474613公顷。其中建成区园林绿地217601公顷,公共绿地57863公顷。城市绿化苗圃有13941.5公顷,为城市建成区面积的1%。年植树量约1亿株。平均每城市居民占有公共绿地3.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平均为19.2%,建成区平均绿地率为16.9%。1992年建设部制定的《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中,“规划200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将城市一切可以绿化的地方都绿化起来,形成完整有序的绿地系统,搞好城市依托的大自然环境绿化。”
近二十年来,园林树种的选择愈来愈丰富,栽培技术愈来愈先进,应用效果也愈来愈显著。近十年来,我国城乡造林每年以530多万公顷的速度发展,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全国已有广东、福建、湖南、安徽、湖北、浙江、江苏、广西、山东、海南、吉林、江西12个省、自治区18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自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确立了以遏制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十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至1997年底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734.8万公顷。目前生态治理又被放在了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位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中国森林面积为1.34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占世界总面积的3.9%。森林覆盖率为13.92%,人均森林面积在调查的179个国家中列119位,人均森林蓄积8.62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8。
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观念已为全国人民所理解、追求,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宏伟目标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中华神州将以新的“园林之母”的英姿展现于世人的眼前。
如何做好城市绿化植物的种植与养护管理工作
摘要:城市绿化植物的种植与养护管理是绿化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阐述了绿化植物的种植技术,并就如何做好植物的养护管理 工作总结 了养护过程中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种植;养护;管理
前言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但只做好绿化植物的种植工作还远远不够,如果种植前后不注意绿化养护工作,种植好的树木不久就可能枯萎死亡,那么前面的绿化工作就全部白费,设计者的意图和园林景观更无从谈起。
一、绿化植物的种植
1施工前准备
明确设计意图及施工任务量、工期,编制施工组织计划。
2现场施工准备
按图纸进行地形整理,搞清土壤质地情况及地上地下管线位置,注意地面排水通畅,同时清除杂草杂物杂土,搞好客土、培土及土壤改良工作。
3騀点放线
定点放线是指现场测出苗木栽植量和株行距,并用石灰准确定出栽植位置。由于树木栽植方式各不相同,定点放线方法有很多种。自然式配置乔、灌木的放线可按坐标定点法、仪器测量法及目测法,行列式放线可用皮尺、测绳等按设计的株、行距。打柱定位,如遇电杆、管道及涵洞应躲开。不应拘泥于设计的尺寸,而应遵照与障碍物相距有关规定定位。
4选苗、起苗、运苗工作
根据已确定好的苗木规格,选用壮苗、树形好、抗性强、无病虫害的当地苗木,为确保苗木成活,起苗时应保全较多的根系,尽量避免损伤。常绿树及需带土球落叶树应带直径为干径8倍的土球,厚度为土球的0.6 ~0.75倍,并进行整枝修剪及包扎土球,防止叶面蒸发过快、土球散裂而影响成活,而大型常绿树在起苗时应用绳子收枝缩枝,使体积缩至最小,以便运输。一般不带土球的裸根树苗应根部沾泥浆,以便保湿。运苗时应注意苗木析堆放顺序层次及上下苗的安全,确保树枝、土球完整。
5栽植季节
按照不同树种可分春栽、梅雨季栽、秋栽和冬栽。一般落叶树在萌芽前半个月春栽或10月—12月秋栽,萌芽早的花木宜秋栽,而对早春开花的花木,为不影响开花,应花后栽。对春季萌芽发芽迟的树种可晚春见萌动时栽,如过早栽因尚处休眠状态,栽后易发生植梢枯干现象。对部分常绿阔叶树如宜晚春开始发叶时栽。
6苗木假植
凡是苗木运到后几天以内不能按时栽种,或是栽种后苗木有剩余的都要分类分区进行栽植。假植有带土球及裸根两种栽植情况。
7挖种植穴
栽苗前应根据放线的灰点进行圆柱形(上下口径一致)挖穴,种植穴大小依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带土球的穴径应比土球大20cm,裸根苗的穴径应保证根系充分舒展。而穴的深度应比土球或原出圃地略深5—20cm,但怕涝的或根系为肉质根的应浅栽。
8騀植方法
如穴内土质不好应先将表层好土放入,施足有机底肥,肥上覆盖5—10cm表层好土,再将苗木土球或根蔸居中地放入穴内,剪去包扎绳,将树杆立起扶正,保持垂直及调整观赏面,然后分层回填种植土,填土至一半时,将根稍向上提一提,使根系舒展开,每填一层土用锄将土捣紧实,直到填满穴坑,并将土面能够盖住树木的根颈部位,栽好后应检查一下树干是否保持垂直,树冠有无偏斜。最后,将余土绕根部一周进行培土做成环形的拦水围堰(直径大于种植穴直径,高度应高于地面)堰土要拍压紧实,不能松散。树木如需要支撑的应在主干上绑保护草绳,然后用竹杆或铁丝、粗绳拉开固定,以防风吹倒或防风侵入松散的土球内。
9浇定根水
栽完后应及时浇足定根水,注意浇水时应节约用水,不要将场地搞得太烂,影响施工进度;固定好后应在24小时内浇上第一遍水,水要浇透,如发现树杆四周泥土下沉或干裂,应加入土踩实。
二、做好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是影响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因素,树木的起苗、运输及定植以后每个步骤的养护管理对其生长都至关重要。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工作者常讲的一句话叫“三分种,七分养”,可见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但
是,植物养护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生态园林和生物安全原则在防治病虫害、保障绿化植物健康生长的时侯,应充分利用天敌和生物药剂及使用低毒、高效、环保、低残留、无公害药品,而且应遵循国家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基本要求,充分节约水源、能源和其他资源。树木定植后养护管理的主要工作有浇灌、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枯死植物的更换。
1浇灌
每次浇水要浇透,防止“腰截水”的产生,而且要根据天气、土壤、树木三者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在气温较高的晴天,树木蒸腾及土壤蒸发量较大,浇水次数及浇水量都要大,但要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3点过后进行,切记中午及阳光直射时浇水。在阴天,湿度大,树木耗水量少,浇水次数及浇水量可适当减少,但是,树木测试枝条下垂、叶部萎蔫且到晚上仍无法恢复时,说明树木严重缺水,应立即灌溉。灌溉要遵循灌溉的季节性有计划地进行。例如,3~6月份是西安的干旱季节,雨水少,而树木正进入生长旺盛时期,需水量大,每月应至少浇水一次。7~8月份是雨季,雨量充沛,一般不需要浇水,但如果出现干旱情况也应及时灌溉。11~12月树木开始进入休眠期,在土壤上冻结冰前一定要给树木浇灌充足的水分,避免休眠期因根部干旱缺水而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2施肥
树木生长好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土壤肥力高底,土壤的施肥包括施底肥、追肥、叶面喷施等方面。
(1)施底肥。即在树木定植前将肥料施入土壤。底肥对树木生长至关重要,它供给植物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养分,为树木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尤其是乔木植物,施好底肥非常重要,方法是种植前在坑穴中施入足量的腐殖土、松针土、草炭等富含天然有机质的土壤。
(2)深施基肥。花灌木及绿篱。每年在落叶后,对所有花灌木及绿篱深施1次基肥。此次施用的肥料主要是长效肥料或腐熟的有机肥,采用梅花式或沟施施入土壤中,施肥深度20~40cm。每株施肥量有机肥为0.5kg,复合肥料为0.25kg,深施基肥可以和深翻土壤结合起来进行。行道树。施用的有机肥可供树木较长期吸收利用的肥料,一般采用土肥。基肥以秋施为好。由于树根有较强的趋肥性,为使树根向深、广处发展,施基肥要适当深一些,不得浅于40cm,施肥方法以穴施为主。胸径10cm的行道树每株施1~2kg,在树盘坑内分四处穴施或挖圆沟施入基肥。
(3)追肥。花灌木及绿篱。进入生长期后,要给花灌木和绿篱增施追肥。追肥的量和次数因不同种类花灌木而有差异,总原则是花期长、开花量大的要多施;花量少、花期短及双子叶植物药少施。施肥量要严把技术关,每次施用量不能大,以免烧根烧叶,可采取量少次多的措施。行道树。在树木生长季节,根据生长需要加施速效肥料,促使树木健壮生长,使用化肥或微量元素肥料。一般采用根施法和根外追肥。其中,根施法是将肥料埋于地表下10cm处,然后灌水,或结合
灌水将肥料施于灌水树盘坑内或溶于容器中,随水渗入,供根吸收利用。
(4)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或叫根外追肥,是将肥料按一定的比例(如:3‰)兑水稀释后喷施于树叶上,直接由叶片吸收利用。一般树木施肥每年施肥4次,以物侯期变化适时多次施不同的肥料。花灌木在初始生长期追肥应以氮肥为主,结合磷、钾肥,花期要以磷、钾肥为主,前期促长,后期促花。花期后,施追肥以延长花期和促进花芽形成。对于观叶植物,生长期追肥以氮、磷、钾肥适宜配合,促进叶片丰满,叶色浓绿,提高观赏价值,延长观叶期。
3植物修剪
植物修剪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植物的优美造型,保证树冠内良好的采光通风,要根据植物的种类、特性、道路的类别、养护等级、景观要求进行整形、短截等科学合理的修剪。园林植物修剪的要求:乔木树冠完整美观,分枝点合适,枝条粗壮,无枯枝死杈,主侧枝分布匀称、数量适宜,内膛不乱,通风透光。花灌木要求株形丰满,开花后修剪要及时合理。绿篱、色块等修剪要及时,保持整齐一致、造型美观。
4病虫害防治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使得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干扰,植物生长发育不正常,甚至死亡。植物的病虫害种类繁多,主要有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大类,侵染性病虫害主要是由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藻类等病源体引起的,非侵染性病虫害主要是由温度、光照、有害物质等因素造成。
植物的病虫害防治贯穿于植物的育苗、起运、栽植、养护的全过程,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因此,要建立专业的病虫害防治机构,针对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成因、如何利用天敌和生物药剂及使用低毒、高效、环保、低残留、无公害药品防治病虫害进行研究,保障植物健康生长。
5 养护管理制度
最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需要制定严格的养护管理制度,建立树木生长档案,园林绿化养护要责任到人,保障植物健康生长,使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更好地发挥景观、生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秀娟.如何对园林绿化树木进行修剪养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1).
[2]赵大军.谈城市园林绿化树木养护管理[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
报,2009,(03).
[3]付平,于晓东,王艳梅.对园林生态问题的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