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农村4种生意比打工强

农村4种生意比打工强

农村4种生意比打工强

第一、蔬菜粮食贩子

很多人感慨农民种的菜烂在地里卖不出去,而城里人却高价买不到,这就是市场对接问题,中间环节没有处理好,作为菜贩子就是市场的调节者。所以在农村看到的那些整天开着车在村子里高呼收粮食的或者收购其他农产品的,去田间地头和农民议价买菜的,干得都是只赚不赔的买卖。

第二、养殖经纪人

养猪是赔钱没错,其实不仅养猪,这两年养牛、养羊甚至都没有多少赚钱的,但是干养殖生意的却赚的盆满钵满,其中就包括养殖业的经纪人。

第三、农田托管服务

同样,种地赔钱,但是给农业提供服务的人不赔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老了,干不动了,而年轻人大多数不会种地、不想种地,常年混迹于都市甚至定居城市不回来了,那么地就荒废了吗?

第四、农资经营者

乡镇上的农资经营部从原先的两家到现在的8家,这还不算不少村子的农资经营部,可见其利润绝对是可观的。很多农资经营者整天喊穷,说是账目收不回来,但是年年哭穷却年年经营,不赚钱谁干?

这是由于村里人民当时的生活和劳作,对猪、牛、羊的用途需要不尽相同,才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如今不能同日而语,农耕机械化的普及运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畜肉类营养价值的追求等等都在改变。所以,养殖的家畜它们的家庭地位,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

牛:牛在80年代以前,可以说是牛农耕文明的“动力火车”,“地位”相当之高。那个时候的牛如同现在万能机器,耕地、播种、拉车,那样都离不开牛的功劳。所以,村里人们养牛,如同现在购买了汽车需要养护“烧油”一样,也需要饲养管理。牛的这种用途,使得养殖他的人家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也就是说有养牛的的家庭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行,并不是谁家都养的起的。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日子慢慢好起来,村里养牛的人才逐渐多起来,但是由于养殖代价太高,几亩地养一头牛耕地播种不划算,村里种地少的人家就不养牛,可以帮助养牛的家庭提供草料等,到时候可以用别人家的牛耕田(如同拼车),也就没有必要家家户户养牛了。如今农业机械化大量普及运用,能不养牛就不养牛耕田,而专业养牛的是为了肉和牛奶等,并不是需要牛出力气了。

羊和猪:我们当地以前养羊的也有,不过在90年代以前,养猪的是大多数,养羊的比较少。为啥呢?当时人们更看重猪的出肉率高,口感好,而且,养着方便,当时人们农活多,不需要专门去放猪,给它们吃剩饭剩菜就行了。再者,当时人们生活水平、消费能力有限,而猪肉消费量非常大,羊肉消费量比较小。记得当时过年,家家户户买很多猪肉,不见有人购买羊肉。总之,当时村里人们养殖家畜的价值观、感觉养羊没有养猪划算。所以,养猪的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牛羊养殖的就比较少。

现在村里没人养猪了,养羊的人多了。特别是村里老人,农闲的时候,牵一只羊,找老伙计一起去河边或者荒坡上放羊,只需要喂养它们一些青草和粮食,可卖可食。而养一头猪没有羊好管理,老人也弄不了,年轻人去打工,人们就不养猪了。村里人养牛的人家也几乎没有了,都用机械化代替了耕牛的地位。也可以这么理解:按照猪和牛羊肉的营养和价格来说,猪最平民化,农村家家户户养猪,说明人民当时生活水平不高;如今村里人们养猪和养牛少了,养羊的没少,说明啥?说明人们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有更多的空闲去放羊,要求家庭环境比较干净卫生,又追求羊肉更好的营养价值,侧面反应了当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