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水稻栽培技术
水管理技术
1、三洗:一是pH值超8.5的地块,耙地时应洗碱,洗碱时水层必须没过垡块,泡2-3天后排水。二是水混时应洗碱,在分蘖时水混成米汤状,往往造成缓苗慢、死苗、“脱裤”。三是高温时应洗碱,6月中下旬水温达22℃以上,易发生红叶、红斑(赤枯病),一定要洗,配合喷施叶肥。盐碱重的可以把酸化草碳装入丝袋,放新水时放在渠道或水口处,改善本田酸碱状况,效果较好。
2、三护:①护苗水,移栽时,保持寸水,栽后适当加深到苗高的一半左右,利于保温、快速分蘖;分蘖期遇15℃以下温度,适当加深水层,护苗。②护叶水,插秧后如果遇到连续几天35℃以上的高温时,稻田的表面水温也随之升高,此时与水面平齐正在生长的里叶很容易出现烫伤、细胞死亡,这个叶片出来时,叶烫伤部分失去叶绿素,变成**,严重时烫伤以上部分的叶,因不能吸收养分和水干枯死亡,出现叶烫伤的特点是经高温几天后出的新叶横断面出现**,但不传染。氮肥多或高温前2-3天追施氮肥的地块更严重。遇此情况应及时换新水减温或排水护叶。③护胎水,在孕穗时不能断水(6月末至7月中旬,倒数第四叶至第二叶)而且遇平均17℃以下低温,把水层加深至10—15厘米,深水护胎。
3、轻晒:盐碱轻的地块(或有青苔)、发生赤枯病的地块,在6月末可以轻晒,在夜晚或阴天晾田更好。稍裂后灌跑马水,或者大水后4-6小时左右排出,然后再建立水层。
4、收获撤水:收获前一周左右撤水,防止冷风和碱害。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25日—10月5日,过早过晚收割,都易引起裂纹、爆腰、变色等,影响品质;一是看完熟率,达到95%以上小枝梗(穗轴)变黄即可。二看水分,籽粒含水量在18—22%收割,利于减少碎米率,也便于机械收获。三看复晒时间(即割后晾晒时间),不能太长,正常天气一周即可脱粒。
施肥
(一)、施肥原理
1、水稻需肥规律
①不同时期吸收量:水稻氮素营养临界期(是需要营养关键时期,量不一定多)是分蘖期、营养最大效率期(吸收最多时期)是分蘖末到穗分化期,约占总量的65%;水稻磷素营养临界期是苗期、营养最大效率期(吸收最多时期)是从分蘖到成熟,约占总量的85%,基本是一生较平衡;水稻钾素营养临界期是孕穗期、营养最大效率期是分蘖到抽穗,约占总量的95%。
②总体吸收量:理论上水稻每一百公斤籽粒需从土壤中大约吸取氮2公斤、磷1公斤、钾2.5公斤,粳稻对钾需求略少一些。氮、磷、钾的配比因产量不同而不同:公顷产量在6000—7000公斤左右时,氮、磷、钾的施肥比例为3:2:2;公顷产量在9000公斤以上时氮、磷、钾施肥比例为3:2:4.5。各种肥料的配合作用也是提高肥效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施肥的一个重要原理。盐碱越重,肥越该多下,特别是磷和钾肥,如果生产优质米要注重镁肥和其他微肥的使用。
2、本田用肥量
整个本田期用肥量约为:纯氮180公斤(折合尿素350公斤)、纯磷100公斤(折合二铵200公斤)、纯钾75公斤(折合硫酸钾150公斤左右)、硫酸锌20公斤、硅肥200公斤左右。下一年适当减少磷、钾肥用量。保水期不要用硝态氮,流失多且对水源有污染。
对于吉粳88等超级稻用肥量,氮肥应该比普通品种多1/5左右,否则达不到超级稻高产的目的。
特别提示:水稻也是喜硅作物,对硅的需求量超过对氮、磷、钾的需求量。硅肥对水稻具有:1、促进植株的表皮组织硅质化,增强对病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机械抵抗力。如硅供应不足,则组织软弱,同时可溶性氮和糖类相对增加,使病原菌易于繁殖。2、由于硅在植株表皮组织内沉淀,增加其机械强度,使稻叶呈直立型,角度小,弯曲度也小,减少叶片间互相遮阳,提高了群体的光合效率。3、硅能增加水稻根部对环境中低价铁、锰的氧化能力,促进根系生长,改善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植株中磷素营养的转化。白浆土、草甸土、草甸黑土及老稻田都属缺硅性土壤,施用硅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目前,主要是利用含有钙、镁、锌的硅酸盐作为硅肥,做基肥与其他肥料同时施入,每公顷用量为有效硅15千克。
(二)、大田施肥
1、底肥的使用量一般为每公顷粪肥20-30方或商品有机肥300公斤、二铵150—200公斤(全部磷肥)、尿素75—100公斤(约占整个生育期总氮的30%)、硫酸钾50—100公斤(总钾肥一半)、硫酸锌20—30公斤、硅肥200公斤(使用合格的三元复合肥最好,能相互促进吸收,按氮磷钾配比施入,不够的用二铵、硫酸钾等配合)。
2、分蘖肥:施用分蘖肥可以起到促进水稻增蘖、增花的双重作用。为使追肥在分蘖期见到肥效,必须在移栽返青后立即施用,过晚施用,虽有保蘖作用,但易增加无效分蘖。分蘖肥以氮肥为主,最好是施用硫酸铵加黑壮肥(黑肥),次之是硫铵和尿素混合施。施肥量一般为施氮总量的30%左右,每公顷折合尿素100—150公斤。施用方法最好间隔一周左右分两次施入:先多一点,施用计划量的70%,促进早生快发;过几天再用剩余的30%对长势差的地方找零,调解弱势苗,哪弱追哪,也习惯称为补肥(站在田外观看水稻长势长相,对发黄、株矮的地方进行补施,一般在6月15日左右)。
3、穗肥:在出穗前25—30天左右施入(约7月5—10日),水稻施用穗肥的目的,主要是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颖花数,为抽穗和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打好基础。每公顷施尿素100—150公斤,硫酸钾50公斤,根据水稻长势,以巧施为主(一般地每平方米要保证有400-450穗,预计在6月25日前后茎数达不到要求的,应该早施,如果已达到预计茎数的1.1倍,可晚至7月15日左右施入),视情况间隔7-10天分两次施入:先施用计划量的60%,再用剩余的侧重施于长势差的地方,调解弱势苗。原则是:一看拨节黄,等叶色褪淡后再施;二看底叶是否枯黄,黄则根系受损,先撤水晒田壮根再施肥(约出穗前20天左右);三看有无病害,要先治病后施肥。
4、粒肥:只有能安全出穗的(一般是8月10日前)才可追,施粒肥可以增加蛋白质,但过多则会造成贪青、粒重下降,在7月末8月初每公顷施尿素30公斤(主张用叶面肥代替—破口、始穗、齐穗各一次,而且肥效快、促早熟、效果显著、不易贪青,可以适当加入一定量的米醋和防治稻瘟病药一起施用)。群体大的、易感病、受光不好的不能追肥;叶色淡、下叶枯黄、上叶有干尖、有早衰现象的,抽穗早、密度小、株型开张的可以追,哪黄哪追。
追肥方法:每次追肥前要把陈水放出(中午温度高可以促进盐溶解,下午3—4点排水),趁夜晚或阴天适当晾晾田,再撒入肥料,随后灌水(持续保水5-7天为宜,对于不保水地块肥量要以少而勤为宜),以水带肥,达到根系。如果结合中耕、挠秧效果更好,即可增加肥效又可以放除土壤内臭气、冷气、毒气。
以上施肥、水管理是我们吉林盐碱地常用的方法,日期是以常年经验为主,实际施用日期应以土壤情况、天气和苗情为准。
声明:以上是已发的论文,不是网摘。
薏米在江汉平原能栽培,我国东南部常见栽培或逸生,产于贵州、四川、云南、辽宁、河北、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印度、锡金、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菲律宾。
薏米为禾本科薏苡属植物,可药食兼用,其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的功能,适用于脾虚泄泻、水肿脚气、白带过多、风湿关节疼痛、肠痈、肺痿等病症,对胃癌、绒毛膜上皮癌等癌症以及多发性疣等也有一定疗效。薏米稿秆经糖化处理是优良的牛、羊饲料。
1 品种选择
宁化县薏米生产常选用宁薏一号作为主栽品种,该品种糯性好,煮食用口味佳,适应性强,产量性能较好。
2 选地整地
适宜栽培烤烟的各类土壤均可种植薏米,生产上常选用灌溉条件较好的河边砂质壤土田地种植薏米。整地方法因种植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两种:(1)水栽法整地。与稻田整地相同,先灌水溶田,再用机械耕整或畜力犁耙耕整,整平后即可栽插;(2)旱栽法整地:用人工、机械或畜力耕翻,起垄作畦,畦宽一般为70~80cm,沟宽20~30cm。
3 种植方法
6月中旬播种,苗床选择肥沃的菜园地,苗龄控制在25~30d。
(1)水栽法。一般采用“双龙出海”的方式有水栽插,株行距为15cm×20cm,每丛栽插2~3株苗,每隔2行留30cm区隔,待田水自然落干后开沟,开沟深度为15~20cm,将开沟挖出的泥土培壅到畦上的植株基部。
(2)旱栽法。在畦上开双排穴(株距20cm),每穴栽插2~3株苗,栽插时将穴内植株基部附近泥土适度压紧,晴天栽后应浇水保苗,每天1次,连浇3d。
4 田间管理
4.1 水分管理
以“湿-干-水-湿-干”相间管理为原则,即采用湿润育苗、干旱拔节、有水孕穗、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田收获措施。
4.2 辅助授粉
薏米是雌雄同株的异穗植物,同一花序中雄花先成熟,与雌花不同步,往往需异株花粉受精,一般靠风媒即可完成授粉,在开花盛期的上午10~12时,以绳索等工具振动植株使花粉飞扬,这对提高结实率有明显效果。
4.3 施肥
薏米植株高大,是需肥量大、耐肥性较强的作物。施肥的方法和数量由薏米的需肥特性和各地的施肥水平与习惯决定,应注意做好基肥和追肥的合理配比。一般基肥用量占60%~65%,穗肥占25%~30%,粒肥占5%~10%。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在整地时每667㎡施入腐熟猪牛栏粪1500kg。追肥可使用化肥,在栽后7~10d每667㎡用碳酸氢铵5kg对水500kg浇施提苗。在幼穗分化始期每667㎡用碳酸氢铵 15kg(或尿素6kg)、过磷酸钙10kg、氯化钾5kg对水浇施或结合壅蔸穴施作穗肥,在抽穗始期每667㎡用尿素2~3kg、氯化钾1.5kg浇施作粒肥。
5 病虫害及其防治
薏米常见的病害有黑穗病(又名黑粉病)和叶枯病,害虫有玉米螟和蚜虫等。黑穗病和玉米螟是主要病虫害,发生普遍,对薏米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5.1 黑穗病
穗部被害后肿大成球形或扁球形的褐包,内部充满黑褐色粉末(病原菌原坦孢子)。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2)及时彻底清园。入冬后将田块晒干,收集病株残体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并进行冬翻晒土;(3)种子处理。用60℃温水浸种 10~20min,再用布袋包好,置于3%~5%的生石灰水中浸2~3d,或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24~72h,或在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5%拌种,可减少黑穗病发生;(4)药剂防治。薏米扬花结实期间,每667㎡用30%爱苗20ml对水50kg喷雾1~3次(若扬花结实期间天气晴好,用药1~2次,遇阴雨天气则应用药2~3次)。
5.2 玉米螟
玉米螟在整个生育期均发生为害,主要为害期为旺长拔节期。可毎667㎡用48%毒死蜱100ml对水50kg喷雾防治。
5.3 蚜虫
主要在薏米生长中前期发生为害。可毎667㎡用10%吡虫啉25g对水50kg喷雾防治。
5.4 叶枯病
感染叶枯病的植株,叶和叶鞘初现**小斑,后不断扩大使致叶片枯黄。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抗病能力;发生初期可每667㎡用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5ml对水50kg喷雾防治。
6 采收与加工
薏米籽粒成熟不一致,生产实践中以田间观察有80%籽粒变色且硬化充实饱满作为成熟标志,此时可开镰收割。将割下的薏米植株集中摊晒3~4d,再用人工敲打脱粒或脱粒机脱粒,脱粒后的籽粒还需经过3~4d晴好天气的翻晒才可足干。足干的籽粒采用碾米机或联合米机脱去苞壳和种皮,得成品薏米仁(出仁率50%~55%),即可上市销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