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成螨体**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至浅橙**。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4、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芽叶萎缩。该螨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鳞片、叶柄。缝穴及杂草上越冬。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一般夏秋茶发生较危严重。防治方法:参照茶橙瘿螨。
茶叶的病虫害与防治
对茶树影响较大的害虫主要是小绿叶蝉、螨类、蚜虫、黑刺粉虱和尺蠖类等。
1、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成虫体长3.3—3.7mm,淡黄绿至绿色,复眼灰褐至深褐色,无单眼,触角刚毛状,末端黑色。前胸背板、小盾片浅鲜绿色,常具白色斑点。前翅半透明,略呈革质,淡黄白色,周缘具淡绿色细边。
2、螨类
螨类蛛形纲害虫,常见的害螨多属于真螨目和蜱螨目,是危害多种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在中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及华北地区等广泛地区。还分布在同纬度经济作物区。
3、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科。
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
4、黑刺粉虱
又名桔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中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油茶、梨、柿、葡萄等多种植物。若虫寄生在茶树叶背刺吸汁液,并诱发严重的烟煤病。病虫交加,养分丧失,光合作用受阻,树势衰弱,芽叶稀瘦,以致枝叶枯竭,严重发生时甚至引起枯枝死树。
5、尺蠖
尺蠖(chǐ huò),尺蛾的幼虫。
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尺蛾科昆虫幼虫统称。尺蠖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完全变态。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
百度百科-茶叶
假眼小绿叶蝉。成虫为黄绿至绿色,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受害茶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严重时幼嫩芽叶呈焦枯状,直至茶园绝收,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每年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②通过分批适时采茶或轻剪去除卵抑制其发展;③湿度大的天气,喷施0.10-0.50亿孢子/毫升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④较重时,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防止成虫越冬。⑤2.50%鱼藤酮150-200毫升(300-500倍)除虫。
茶刺蛾:成虫呈茶褐色,趋光性强。卵散产于茶丛中,幼虫以叶片为食。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
防治措施①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震落后人工捕杀;②喷施球孢白僵菌;③冬季深耕,减少越冬虫口数。
茶橙瘿螨和茶叶瘿螨。茶橙瘿螨呈胡萝卜形,橙红色,茶叶瘿螨呈椭圆形,紫黑色。成螨以针状口器刺吸叶片叶汁,主要为害嫩叶,被害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失去光泽,芽叶萎缩,呈现锈斑,叶脆易裂,严重时造成落叶。夏茶受害最重,秋茶次之。高温干旱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措施①及时分批多次采茶,可抑制该虫的进一步发展;②喷施浏阳霉素;③发生较重年份,可喷施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喷施。
黑刺粉虱。成虫呈灰白色,有飞翔能力。幼虫是黑刺粉虱危害茶树的主要虫态。若虫寄生在叶片背部刺吸汁液,同时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叶片正面,诱发烟霉病,阻碍光合作用,致使树势衰弱,芽叶稀少,枝叶枯竭,严重时致使茶树成片枯死。该虫喜郁闭,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青壮龄茶园及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面积发生,在茶丛中分布以中部为多,上部较少。
防治措施:①适时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可减少其发生量;②喷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剂500倍液,或人工去除已危害的茶树枝条;③注意保护黑刺粉虱寄生峰;④在茶叶背部用0.50度石硫合剂喷杀。
茶炭疽病:是茶园中最为普遍发生的病害,由病源真菌浸染引发起病,病害发生时主要危害成叶,先在叶尖、叶缘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小点,扩展后病斑由黄褐色转变为焦**,最后为灰白色。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每年5--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树势衰弱、管理粗放、采摘过度、遭受冻害、虫害较重的茶园易于发生。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合理施肥,防冻治虫,提高茶园的抗病性;②及时清理病叶,防止病菌传播;③发芽前喷洒0.60%-0.70%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止其发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