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无核葡萄品种

优质,无核,大粒是目前葡萄发展的方向,根据这个目的,2002年春我中心从郑州果树所引进郑果大无核,绯红无核,森田尼无核,大粒红无核等4个无核品种,对引进的几个无核葡萄品种在渭北旱塬区的适栽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观察,现简报如下:

无核葡萄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位于铜川市新区省苗木繁育中心院内,该地区海拔710米,年平均温度10.3℃,最低温度-16℃,全年日照时数2275.8小时,年降雨量544.6毫米,无霜期228天,土壤为黄绵土,肥力中等,栽植株行距1米×4米,采用水平连棚架栽培,独龙干整枝形式,栽后按常规管理,栽时,挖沟(沟深0.7米,宽1.0米)栽植,施纯有机肥2000千克/667平方米。

观察各品种的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果粒大小,果形、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口感风味,及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情况,干径粗度。  从第2年开始除记载物候期外,采收时对各个品种进行单株测产,每蔓选1穗(每个品种10穗)测单穗重,从每穗摘取3粒(每个品种30粒),测单粒重,最大粒重,再随机测定其中30粒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候期早,成熟最早,森田尼无核次之,绯红无核最晚,从干径粗度看,郑果大无核

2.2 产量表现

由表2看,郑果大无核产量最低,绯红无核次之,森田尼无核最高。4个品种中,绯红无核的单粒重较小,郑果大无核。

2.3 适应性及主要病虫害

从3年的生长结果看,这4个品种,在铜川地区生长表现良好,适应性强,抗病性较强,对霜霉病和黑痘病的抵抗能力强,郑果大无核抗病性最强,但绯红无核易感白腐病,烂穗病。

3 小结

从几个无核品种的引种观察,郑果生长势最强,其次是森田尼无核,绯红无核长势相对较弱。单粒重较大,一般在6.6克左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4%,郑果大无核,森田尼无核综合性状较好。大无核果粒较大(有大小粒现象),品质较好,口感甜,花序着生节位高,但其丰产性相对较差,必须从栽培措施上加以改进,采用长梢修剪,才能获得丰产;森田尼无核长势强,外形美观,口感酸甜适口,适合当地较大规模发展;绯红无核和大粒红无核,果粒较小,颜色美观,成熟期遇雨有轻微裂果现象,易遭受鸟类危害。

葡萄苗10大品种

每次种植葡萄树时,需要给它选择一份适合生长的土壤。葡萄树需要生长在土质疏松、透气保水性、肥沃度高的土壤,可以用腐叶土、田园土、粗砂按照4:3:3的比例混合,也可以用田园土、粗砂、膨化鸡粪按照7:2:1的比例混合,这两种混合土都适合种植葡萄树。

葡萄树喜欢在阳光下生长,如果缺少阳光照耀,会导致葡萄树生长不良,结出来的果实口感也会大打折扣。让葡萄树接受充足的阳光,可以促使葡萄树生长的更好,结出美味的果实。不过在夏季时,需要用遮阴网给它防晒,或将它搬移到散光处养殖,避免葡萄树被晒伤。

浇水在葡萄树的种植技术中是十分关键的,葡萄树不可以浇水太勤,不然会使根部腐烂,需要适当的对葡萄树进行浇水,满足其水分需求。一般在春秋两季最好每隔7~10天浇一次水,夏季每隔2~3天浇一次水,温度过高时每天浇一次,冬季每隔10~15天浇一次水就好了。

巨峰葡萄。

巨峰葡萄,属中熟类品种,该品种属四倍体。欧美杂交种。原产日本。大井上康于1937年用大粒康拜尔早生为母本,森田尼为父本杂交培育,为四倍体品种,中国1959年引进。并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成为深受果农欢迎的主栽品种。

(1)巨峰葡萄,果实成熟时果穗上的果粒应着生一致,粒重10-14克,紫黑色,果粉多,汁多有肉囊,味甜酸,有草莓香味。

(2)穗大、粒大、单粒重10克左右。8月下旬成熟,成熟时紫黑色,味甜、果粉多,有草莓香味,皮、肉和种子易分离,含糖量16%,适应性强,抗病、抗寒性能好,喜肥水。平均穗重400-600克,平均果粒重12克左右,最大可达20克,果皮厚,紫红色,有果粉,果肉较软,味甜、多汁,有草莓香味。

平均果重8克,经激素处理可达12克,果粒呈卵圆形,穗重600-1500克,果肉硬而脆甜,品质极佳,7月中旬成熟,极耐贮运,果粒深紫到黑色,含糖量17%,果粉厚,果肉硬,可刀可切片,耐贮运。

(3)巨峰葡萄水分充足,含糖量高,可作为水果食用。

(4)巨峰葡萄含糖量好,有多种营养成分及人本需要的微量元素,适合做酿造葡萄酒的原材料。

葡萄种植时间和方法:

1、种植时间:最好选春季3月前后种植,气候适宜,利于恢复。

2、选苗处理:选根系发达、没有病虫害且保存完好的小苗,每柱苗木上要有3个以上饱满的芽。

3、整地挖穴:先施加底肥,然后根据苗木大小挖穴。

4、定植栽种:将苗木放入穴内,填土压实就行。种下之后及时浇透水,提供温暖环境,很快就会恢复生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