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写周报总结

”对方诚恳回答:“没价值,但是我总得写周报啊。”牛人想了一分钟,回答说好吧我帮你做,因为我也得写周报啊。我想,看这个博客的人,基本上都要写周报吧,更有甚者估计要写日报,但多少人打心底里觉得写的周报没有意义?只是为了写而写?今天,不妨从两个方面,简单说说,如何让周报真正的有意义。第一个话题:写什么内容。这个万变不离其宗,其实和敏捷里的站立晨会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形式不重要,说清楚3件事即可。本周做了什么:重点不在于做了什么,而是拿到了什么结果。举个例子,花了半天时间和谁谁开了个什么会不重要,重要的是会上做了什么决定,会后定了什么后续的行动方案。下周要做什么:同样,重点在于希望拿到什么结果,推进什么事情。不要是“继续优化Q2的产品规划”这样虚的东西,而应该是“与某某老板讨论Q2产品规划,并达成共识,从而下下周可以启动某项目”。碰到了什么问题:怎么去尝试解决,搞不定的需要什么资源,打算找谁,打算让老板或同事怎么帮你。然后,针对你的工作内容,细化一下,比如分为“项目、日常需求、其他”几个模块,有的时候再加一点工作感悟,也挺好,比如我,就是从每周500字的感悟渐渐写出一本书的,:)第二个话题:发给谁。可能有人觉得这个没啥可讨论的,传统上,周报不就是汇报工作么?发给自己的主管不就行了么,我觉得这是最傻的,这大大浪费了“写周报”这个及其费脑子的工作。稍好一些,周报可以发给主管和团队同事,团队里的人互相了解都在做什么,可以便于工作展开。更好的,周报应该发给主管、团队同事、下属、以及有干系的合作方(其他部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信息流通,发挥最大价值。愿意把周报发给下属的主管是好主管,:)这位说了,周报里有敏感的内容啊,不方便发这么多人……我说两句:第一,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开放共享,再想想,你觉得敏感的内容,是不是真的敏感;第二,稍稍做点技术处理,很简单的,可以共享的内容发给所有人,实在敏感的内容,在邮件上再回复一下,补充给对应的收件人好了。要不,改变从今天开始?--------------------------------------------------------------------------------------------PS:其实这篇文字不单指对于如何写工作中的月报周报日报总结有指导意义,对于生活中的工作中学习中的总结也有指导意义,其核心个人认为是交流,用心的交流,只有彼此间用心的交流,才能心无间,也更能全面的了解自己和他人。未完待续

如何写周报总结

第一,你千万别扎堆,抢着跟他去表现自己。

记住这句话:竞争意识会损害竞争力。你一旦因为不服,起了“比”的心思,你就已经被他给带跑偏了,你当然要吃亏呀。你要做的, 是找到自己的加分项 ,找到那个能稳定传递你价值的地方,坚持。比如,你擅长写材料,那就得把材料写得全单位有口皆碑。再比如,你的客户关系维系得好,那你就想方设法,多安排你的客户来会见你的老板。总之,要主动地去管理自己的口碑,形成标签,让别人记住你的特点。

为什么呢?因为咱们老实人,面对面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强的表现力,但是咱们干实事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点都不差的。只不过可能旁边那位太能表现了,那你的实力就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周报是什么, 周报其实是帮你每周提醒大家一次,“看啊,这还有个沉默的老实人,在认认真真干活呢 。”请注意,写周报的时候,我也给你个公式,叫作:

即便你们公司没有周报制度,你也可以用邮件或者微信的形式,向你的上级把工作做个备案。甚至你可以直接写上: 领导您忙,不必回复,仅供备忘 。一周、两周、三周,你只要坚持做这件事,你的工作价值就会被人看见。

第三,尽量避免和这个人同做一个项目。

一方面他确实会争夺大家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他的做法会严重干扰你的感受,就容易导致你的动作变形 。而且,两个人同做一个项目,每个人贡献多少,大家确实很难分清楚,可能只能根据印象分来,那会表现的人就占优势。但如果 你能争取到各自负责不同的项目,两个人在两个赛道上,那你们两个人的成绩、进度、执行力和解决问题的效果 ,大家就能客观地去做对比了。

你只需要通过这种日积月累的对比,大家自然就会做出一个判断,叫作“这个老实人其实更胜任”,竞聘的时候,你当然就能赢。更何况,在沟通训练营的最后一讲,就像降龙十八掌的第十八掌,就专门告诉老实人,在竞聘的时候,怎么准备才能命中靶心。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效果特别好的办法,一句话: 让对方多表达自己。对方表达得越多,就会坦露越多的特征 ,那我们就越容易对他做判断。

问问题的时候,要多问开放性问题。什么是开放性问题?就是 让对方能自由发挥 的问题。比如对比一下看看,你可以这么问:假期过得好吗?答案是什么?“好““不好”,或者“还行”。你看,你就浪费了一个问题,你问了他,但是你没有拿到任何的新信息。

同样的意思,如果你换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问,你可以这么问:假期在哪儿过的啊?

那在三亚过的,东北过的,北京过的,都不一样。

好,你再接着问:“好玩吗?”

你看,又回到封闭性问题了,对方要么说“挺好的”,要么说“没意思”。话题又终结了。

但我们换个问法:“那里有什么好玩的?”

这就是开放性问题,对方就会暴露出来更多的信息。

接着再问:“我要是从上海去一趟的话,你有什么建议吗?”

这个问题就重要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就能让我们知道,他是个热心的人吗?他是个愿意给别人出主意的人吗?他是个细心的人吗?他是个有同理心的人吗?

比如,这个人的同理心如果很强,他就会反过来问你:“你是自己去玩,还是带孩子去玩啊?”

你看,感受到区别了吗?想要快速了解一个人,就要多问问题,多问开放性问题,让对方暴露出来的信息更多,我们就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