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玉米等行播种和宽窄行播种区别在哪?如何确定最佳种植间距?
随着温度逐渐回暖,各地春玉米的播种时间也越来越近,在播种过程中,玉米种植间距对于产量的高低,起到了不小的影响,而每年关于玉米种植间距的话题,也是农户们讨论的重点。
本篇内容,小帮手就详细说说玉米种植间距的相关事宜,等行播种好?还是宽窄行播种好?间距过大或过小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
种植玉米间距过大或过小,都不会让产量最大化
种植玉米对于间距的要求比较严格,不合理的间距,只会导致产量的下降,从实际种植情况分析:
种植玉米间距过大的情况:会导致田间的玉米植株过少,虽然,单株的长势可能会好,玉米棒子大,但是,整体数量不足,不会让产量最大化。
比如正常间距播种的玉米,一株玉米能结3两左右的玉米粒,一亩地4000株,产量就是1200斤左右。
如果播种间距过大,一个玉米棒能结5两左右的玉米,但是,一亩地有效株数只有2000株,那么最终的产量只有1000斤左右。
种植玉米间距过小的情况:虽然田间的玉米株数增加了,但是,由于种植过密,水肥供应不足,再加上病虫害的危害增加,导致单株玉米结果重量降低,也不能让产量最大化。
还是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正常情况下,一个有效玉米植株能结3两左右的玉米,一亩地4000株,产量就是1200斤左右。
而种植间距过小,一个玉米有效植株只能结2两左右的玉米,即便一亩地单株数量达到了5000株,产量也只有1000斤。
所以,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玉米种植间距过大或过小,都不能让玉米产量最大化,只有正确确定玉米种植间距,产量才会最高,凸显了玉米种植间距的重要性。
种植玉米常见的3类播种方式
据小帮手观察,实际种植玉米过程中,农户们决定玉米播种间距主要有3种方式:
其一,根据斤数进行播种
有些农户购买的是散种子,一亩地按照3斤的量进行购买,有些农户想播种密一些,一亩地购买4斤的量。
一亩地不论3斤还是4斤,在播种时,都是根据所用的播种机来确定的。
以小帮手所在的豫东村庄来说,播种玉米时,要么采用村里面的播种机,大家都是一样的用量,也都是一样的间距,播种机手设置成一亩地3-4斤的间距后,大家都按照这个规格进行播种。
也有一些农户,自家有小型的人工播种机,按照自己的经验,一边播种一边观察,到了最后几行,如果种子剩余的多,就把漏斗调宽一些,如果种子剩余的少,就把漏斗调窄一些。
很显然,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不能把播种间距最优化。
其二,根据粒数进行播种
市面上销售的成袋的玉米种子,有些是3800粒,有些是4000粒,当然还有4500粒、5000粒的包装,一袋就是一亩地的用量,至于播种间距是多少,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告诉播种机手,这一亩地把这一袋用完即可。
对于有经验并且负责的播种机手来说,可能会按照粒数调节下种的大小和速度。
如果是不负责的播种机手,农忙时候大家都在排队,为了尽快干完,不会那么讲究,看着种子剩余的数量来进行播种。
发现种子剩余多了,可能就会出现重播现象,发现剩余少了,可能就会出现漏播现象。
等于玉米出苗后,重播或漏播的现象就比较明显了,自然而然,产量也不会最大化。
其三,根据行距、株距进行播种
严格根据自家田间的情况,以及购买种子的情况,确定行距、株距播种玉米,据小帮手所了解,主要有2种形式。
第一种:等行播种
等行距播种顾名思义就是每行间隔的距离是一样的(但是株距不一样),如果在株距相同的情况下,行距越大,所需要的种子量越少,相反,行距越小,所需要的种子量越多。
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株距会随着行距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常见的有玉米行距50cm、株距33cm(一亩地大概4000粒左右)、或者行距55cm、株距32cm(每亩大概3800粒左右)。
也有行距达到60cm的情况,株距25cm左右(每亩大概4400粒左右),甚至有些农户种植玉米行距达到了70cm,株距21cm左右(每亩大概4500粒左右)。
第二种:宽窄行播种(大小行播种)
宽窄行播种也称为大小行播种,有些农户采取宽窄行交叉播种,一个宽行一个窄行。
还有一些农户,会采取2-3行是窄行,紧接着是宽行,随后再是2-3行窄行,然后是宽行,以此类推。
据小帮手所了解,不少农户会采取窄行为40-50cm的行距,宽行为80-100cm的行距,至于株距,会采取40-50cm左右,这样的话,一亩地能播种4500-5000粒左右的玉米。
上述提到的等行播种或者宽窄行播种数据,仅供农户们参考,并不一定非要按照列出的数据进行,不是固定的数据,至于该如何确定玉米播种的行距、株距大小,和下述要说到的因素有关。
玉米种植间距和哪些因素有关?
1、根据品种大粒和小粒来决定
市面上销售的玉米品种,有些是大粒,有些是小粒,如果购买的是大粒品种,种植间距要适当增大,如果购买的是小粒品种,种植间距可适当减小。
2、根据土壤肥力来决定
种植农作物时,有“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意思是说,如果该地块土壤肥力比较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可以适当种植稀一些,也就是种植间距可以适当大一些。
相反,如果该地块的土壤肥力比较贫瘠,则可以适当种植密一些,也就是种植间距可以适当小一些。
3、根据植株高低来决定
不同的玉米品种,植株的高度上不一样,有些玉米品种,株高能达到3米多,甚至是4米。
而有些玉米品种,株高只有2米多,或者是3米左右。
对于株高较高的玉米品种,可以适当种植稀一些,增加种植行距。
相反,如果是株高较低的品种,可以适当密一些,降低种植行距。
4、根据用途来决定
玉米分为饲料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等,我们常见的是饲料玉米,也就是大家普遍种植的玉米,这类玉米要的是产量(包含鲜食玉米),因此,需要合理密植,对于行距的要求严格。
如果种植的是青贮玉米,由于所需要的是玉米植株茎秆、叶片等,不用考虑玉米棒的大小,就可以增加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减少玉米行距。
上述就是关于玉米种植行距的相关内容,相信大家看到这会有所收获。
在春玉米即将开始播种前期,农户们要做好准备,查看自己购买的玉米品种特性,以及结合自家地块的肥沃度。
因地制宜,确定好行距、株距,合理播种,为高产奠定基础。
有很多人都喜欢吃红薯,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红薯是怎么 种植 的,红薯的育苗移栽就是红薯的种植的关键。现在我浅谈一下红薯的育苗移栽注意事项。
红薯的育苗移栽注意事项:育苗技术
1.正确选用抗病高产品种:建议用脱毒徐薯18,脱毒北京553,豫薯8号、郑红22、商薯19、洛薯0402、洛薯9816-6、安平一号、洛薯96-6等品种。
2.科学育苗:采用双膜冷床育苗,所谓?双膜?育苗,是指出苗前除了在苗床上边搭斜坡或小拱棚所需用的一层塑料薄膜外,苗床上再盖一屋地膜,用以增加床温的一种育苗 方法 。
注意两点:一是在苗床上撒些作物秸杆再盖地膜,四周不宜压实,以免缺氧烂种影响出苗;二是在齐苗时及时揭去地膜,以防?烧芽?,并且要注意适时两端通风,棚内气温不超过35℃。
要严格消毒灭菌,床土更新,用50%多菌灵和50%辛硫磷处理床土,避免病害传播。
种薯精选与处理也很重要,种薯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出窖时选,消毒浸种时选,上床排种时选。凡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不鲜艳,断面无汁液或有黑筋或发糠的均不能作种。薯块大小均匀,块重150~250g为宜。排薯前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0液浸种10分钟。
注意排种时间和密度,过早天气寒冷,保温困难,育苗期拖长,费人物,而且薯苗育成后,因气温低不能栽到田间,形成?苗等地?现象。如果过晚,出苗迟,育成的苗赶不上适时栽插的需要,会造成?地等苗?的局面,晚栽减产。以育苗于栽前40~45天(以3月中下旬为宜)。
正确的排种方法和密度用利于苗齐苗壮,薯块的萌芽数,以顶部最多,中部次之,尾部最少。排种时要注意分清头尾,切忌倒排。排种时大小分开,保持上齐下不齐出苗整齐。薯块斜放。种薯的顶端阳面向上,以薯块顶端压薯尾1/3的出苗早、出苗多、苗壮。
排种后,撒上细土填充薯块间隙,再用水浇透床土。水渗下后,撒3厘米左右沙土,摊平。随即盖上小拱棚封闭升温,夜间加盖草苫保温。
红薯的育苗移栽注意事项:选地与整地
1.改良土壤:深耕细耙,每亩施用3000公斤有机肥作底肥,另外亩施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或用三元(15-10-20)复合肥100斤。整地时,可每亩用0.4千克甲基异柳磷对细土30千克作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
2.提高种植密度:建议为1500-3000株/亩,肥力高稀些,改堆为垄一般埂距90厘米-100厘米,埂高33厘米-40厘米,每埂交错栽苗2行。打埂方向应因地制宜,在坡岗地要沿等高线缠山扒沟起埂,埂向和山坡垂直,以利蓄水,防止水土流失。
3.适时早栽:气温稳定在18℃以上栽插,若栽插过早,气温过低对薯苗发根还苗不利。及时采苗移栽,薯苗长到25厘米高度时,及时采苗,否则薯苗拥挤,下面的小苗难以正常生长,会减少下一茬出苗数。要用壮苗,壮苗与弱苗的产量可相差20-30%。栽后保持薯苗直立,直立的薯苗茎叶不与地表接触,避免栽后因地表高温造成灼伤,从而形成弱苗或枯死苗。
要剪苗不要拔苗,剪苗可减少病害感染传播,还能促进剪苗后的基部生出再生芽。
移栽时要注意插植的株距一致,株距不匀,则容易造成靠在一起的两株成为弱势植株。
4.药剂处理、防虫治病除草:薯苗栽前进行灭菌灭虫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浸10分钟,杀灭线虫;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对薯苗基部6厘米-8厘米处浸泡10分-15分,杀灭黑斑病菌。
移栽时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10000倍液,每穴浇0.50千克;5%涕灭威或茎线灵颗粒剂每亩用2-3千克(1-1.5),在栽植时穴施,然后浇水田间有效期 50-60天,控制田间线虫传传播危害。
红薯栽后立即每亩用72%都尔120克或50%乙草胺100克加水50公斤,均匀喷洒垄面。对前期田间已出土的3-5叶禾草,可施用10.8%的高效盖草能40毫升/亩,加水40千克喷雾。
红薯的种植注意事项
1,遇旱浇水。
地瓜对气候条件、土壤湿度的要求是:前期(从栽苗到地瓜秧封垄)气温要高、土壤湿度要大,有利于发棵、放秧,利于多扎根、多结薯。中后期雨量偏少、土壤湿度小,气温高、光照足,叶面积累干物质多,利于红薯膨大,产量高,质量好。
2,除草。
如果没有打封闭性除草剂,中后期杂草过多,可用灭生性除草剂(百草枯)等定向喷雾除草,方法是:先将沟内的两行薯秧分到另一行,隔一行分一行,然后定向喷雾,喷完后再将剩下的沟内分秧喷雾。喷药必须选在无风的天气。不要喷到薯秧上。如果田间杂草多数是单子叶草,可用?精喹禾灵?、?盖草能?、?闲锄?等药物,(喷到薯叶上,不影响生长),七天后将剩下的阔叶杂草用人工拔除。但是这些药物不能除去杂草根,所以要10天半月左右打一次药,直到秧子封垄,草长不起来为止。
3,注意防涝,防止田间积水。
七、八月份是我地雨量最大的时期,地瓜是怕涝作物,土壤中水分过多,造成通气不良,妨碍薯块生产,并使秧蔓徒长。特别是座薯期,田间积水超过24小时,减产30%以上,超过3天,会造成烂薯以至绝产。要提前挖好排水沟,使 雨水 随下随走,不使田间积水。
4,化学调控。
在薯秧30-40公分厚喷施红薯专用控旺新一代50ML一亩地轻控,当红薯秧子60-70公分时喷施控旺新一代100ML一亩地重控,如果雨水大或氮肥量大用第三遍控旺。如果有吃叶的害虫,再加治虫药,喷药最好在下午四点钟以后进行。红薯控旺药的用量要根据天气、红薯长势灵活掌握。天气干旱,红薯长势弱,要少用,反之要多用。喷施控旺药要宜早不宜晚。
5,防治病虫害。
地瓜中后期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线虫病、黑斑病、病毒病、蔓割病、紫纹羽病等,要根据病情,及时防治。
6,严禁翻秧。
茎叶是制造养份的主要器官,90%的干物质来源于叶面的(正面)光合作用,翻蔓一次减产10%以上,特别是中后期,翻两次秧可减产30%以上。如果秧蔓扎根,可以提秧,提秧后再放回原处。一般年份提两次。覆盖地膜的不用提秧。
红薯育苗注意事项
1、注意品种有温度敏感性:甘薯的萌芽能力差别很大,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品种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差异,有些品种在苗床温度偏低时仍能正常萌芽,温度高低的影响相对较小,如徐薯22就属于这类品种。但更多的品种表现出明显的温度敏感特性,在土温偏低时迟迟不萌芽,出苗期晚于徐薯22一周至十多天,而在土温较高时同时排种则萌芽能力相差很小,目前还没有指标反映这种能力的差别,只有在生产实践中 总结 经验 ,根据品种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排种,另外种薯受冻、感染病毒、储存窖过于潮湿等也会影响种薯的出苗能力,要尽可能选择经过高温愈合的种薯,皮色鲜艳喝饱水的薯块往往出苗差。
2、冷床育苗方法:取平坦排水方便向阳地块,挖一米宽10-15厘米深苗床,施入土杂肥,掺匀后排入薯块,浇足水,然后用喷雾器往薯块喷洒多菌灵及杀虫剂作为预防,喷药量为每10平方米用25克多菌灵及25克乐果,然后盖土。整平后盖地膜,然后加盖小拱棚。
3、苗床烂薯的产生及影响:排入苗床的甘薯在中后期容易发生烂薯现象,严重程度与种薯质量、管理方法、气候等有关,种薯腐烂后产生有害棕色粘液,对周边薯块产生不良影响,出苗少,苗质弱,严重时易造成连片腐烂。出现烂薯应及时挖出,可通过观察薯苗的稀疏程度及土表面凹陷来判断烂薯位置。
4、摆放方法:甘薯的芽眼遍布表面,受激素影响,上端先出苗,如果营养能够跟得上,中下部也能出苗。一般来说,只有很少芽眼能够萌芽。薯块排放一般平放即可,头部最好朝向同一方向,避免薯苗过于拥挤。如果要充分利用空间,可将薯块倾斜摆放,薯芽比较拥挤,要及时剪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