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规划的规划内容
规划成果在形式上包括:研究报告;文本、图集;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四大部分。
1、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园区所在区域所做的该区域农业园区宏观布局规划的成果(如没有,可以收集相关的文件或导向性政策以及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2)当地农业现状(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主要产业等);
(3)各级农产品市场情况(包括地区、全国乃至相关的世界市场);
(4)园区所在地自然条件(包括环境污染程度);
(5)园区所在地社会条件
2、定性与定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园区的性质与规模;
(2)园区的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
(3)园区的发展阶段及每阶段的发展目标。
3、发展战略:内容主要有:
(1)确定实现园区目标的可能途径;
(2)找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3)制定园区发展的战略。
4、园区项目规划:主要有6点:
(1)各级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2)关键技术选择;(3)适用性评估;(4)制定操作方案;(5)投资及运行费用测算;(6)效益与风险评估。
5、园区产业布局规划
对规划的园区项目进行合理的布局,以发挥最大效益。工作内容有:
(1)土地利用现状及利用效益评估;(2)产业关联程度分析;
(3)功能分析;(4)体现“定性与定位”部分的要求。
6、园区空间布局:主要内容有:
(1)确定若干功能区; (2)确定景观及经济轴线;(3)划定产业带;
(4)划定核心区、示范区以及辐射区的范围;(5)完成功能布局图。
7、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包括:
(1生产用地规划;(2村镇规划;(3道路系统规划;(4林地规划;(5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图。
8、园区景观系统规划:包括六个方面:
(1)确定景观林、防护林以及苗圃的位置;(2)确定适当的景观绿地;
(3)重新组织园区水系,使之符合生产、交通以及景观的三重需要;
(4)设计一条或若干条(视园区大小和景点/示范点多少而定)景观游线;
(5)调整旅游接待设施的位置与数量;(6)完成景观系统规划图。
9、绿色农产品环境保障规划:主要包括八个部分:
(1)园区及所处区域环境现状分析(特别是土壤与水体以及限制性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2)规划目标、治理期限以及范围; (3)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控制目标;
(4)水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5)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
(6)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与资源化规划;(7)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8)实施规划的保证措施与管理对策。
10、园区运行模式规划
(1)组织与管理模式
(2)园区运行机制:①资金筹措机制; ②土地流转机制; ③技术支撑机制; ④经营机制; ⑤风险保障机制。
国家农业公园认知
农业公园是以经营公园的思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
国家农业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属于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国家农业公园缘起
农业部于2008年制定了农业公园的相关标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5家单位根据该标准联合制定了《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乡村风景美丽、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历史遗产传承、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环境优化、村域经济主体、村民生活展现、服务设施配置、品牌形象塑造、规划设计协调等十一大评价指数,共计100分。经申报评审等程序,计分达到有关条件的,批准其为“中国农业公园”。等十一大评价指数。
为建设美丽、低碳、环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服务业、旅游业深化发展的有关要求,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
国家农业公园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未知空间需要我们去探索。国家农业公园是文旅结合、农旅结合的理想模式,可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
国家农业公园打造六要素
一是具有吸引力较强的田园美景、地貌美景、水系美景和社区美景等资源禀赋与基本质素。
二是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如:特色的饮食文化、特色的生产习俗、特色的生活习惯、特色的节令节庆、特色的民间工艺、特色的村规民约、特色的建筑人居等。
三是具有标志性的展示传统和现代农耕文化的场所。
四是具有组织形式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管理模式健全的建设与运营主体。
五是具有健全的道桥游线设施、下榻接待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娱乐休闲设施、购物消费设施、管理与导游设施、出行运载设施、通讯视讯设施和康疗救护设施。
六是具有特色鲜明、传播力广、美誉度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国家农业公园案例链接
案例1——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项目概况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位于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总规划面积62万亩,其中核心区2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5。
2012年6月,国家批复山东兰陵试点建设国家农业公园项目,2013年9月,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景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家农业公园试点项目,是全国首家国家农业公园。
功能分区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项目包括十个功能区:农耕文化展示区、科技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卉苗木展示区、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区、农耕采摘体验区、水产养殖示范区、微滴灌溉示范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休闲养生度假区、商贸服务区等十个功能区。
发展现状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现已完成了农展馆、农展广场、游客中心、现代农业展示区、有机蔬菜推广和采摘体验区等项目建设,知青文化园、郁金香博览园、兰花苑等项目正有序推进,景区旅游元素正逐步丰富完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已先后改造提升了5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农展馆、农耕文化广场、华夏菜园、锦绣兰陵、农科蔬苑、湿地公园、热带雨林馆、沂蒙山农耕博物馆、竹林水岸、新天地游乐场等多个项目,已经对外开放。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巨型南瓜
景区内外环境采用远程监控、智能室温、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种植的近千种高档蔬菜、瓜果。一年四季,郁郁葱葱、争奇斗艳,使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例如:番茄树,来自法国的品种,生长周期2年以上,单株覆盖面积达60平方米,可连续结果1.2万多个;茄子树,单株生长冠幅25平方米,累计结果2000多个,1年产量300公斤左右。此外,还有甜椒树、地瓜树、巨型南瓜等,这些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体验其中乐趣。
案例2——中牟国家农业公园
项目概况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主要涉及雁鸣湖镇的东漳东村、韩寨、朱固3个村,北至运粮河,东南至丁村沟,西接中东路,三面环水一面为路,占地面积10000亩,计划总投资35亿元。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是一座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旅游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休闲乐园。
功能分区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共分为6个功能区——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区、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农业文化创意园、花卉高新科技示范园、精品果蔬示范园、综合管理示范区。
中牟农业产业园-公园水系工程意向图
重点项目:公园水系工程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水系工程前身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北部先导区水系工程,是中牟县都市区现代水城8个建设内容之一。园区水系规划范围为5.3平方公里,通过对区域内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水质保护等工程建设,构建“水景观、水文化、水生态”相互协调和有机组合的水生态环境系统,使园区呈现一派“水流岸绿、水清景秀、鸟语花香”的诱人景象。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建成后,将和园区外的5000亩水面、雁鸣湖风景区、静泊山庄等交相呼应,形成一个群体效应,为郑州的旅游景点再添一景
案例3——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
项目慨况
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又名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是琼海市的“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项目开发中本着“不占田、不砍树、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原则,将之打造为集生态、环保、现代农业产业化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先行示范区,形成“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田园风光。
开发优势
一是农田基础设施好。龙寿洋自流灌溉面积大,农田灌溉基本解决,农田整治项目已建设田间道路46条,生产路19条,村道26条,修建排灌渠道36条,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
二是乡村景观美,生态环境好。龙寿洋重视生态文明村建设,乡村农民注重居家环境整治、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植花花卉和风景树、一年四季花儿飘香。
三是农业景观别具特色,田野阡陌纵横。龙寿洋周边农民善于利用季节安排田园农业、坡地种植橡胶、胡椒、槟榔、益智等南药和热带水果,田园种植水稻及反季节瓜菜,田野一年四季一片绿油油。
四是乡村建筑和民俗文化独特,开发观赏潜力大。龙寿洋乡村建筑既有中原文化的痕迹,亦具有南洋文化的特色,况且民间传说,民间工艺众多、婚嫁风俗、生育风俗、喜庆风俗、传统节日很有特色。
五是地处博鳌和潭门渔港必由之路。龙寿洋地处博鳌和潭门港必由之路,凭借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盛会品牌、形成温泉——博鳌——嘉积组团的主要片区,规划龙寿洋产业发展,营造田园景观,充分发挥加积效区位优势是十分有利的。
项目设置
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规划有龙舟广场、儒家文化广场、大棚瓜菜基地、兰花基地、草莓基地、垂钓区、莲藕基地、槟榔谷、蔬菜基地、农家乐等17个建设项目,蔬菜基地重点打造城市游客的私家菜地。农业基地、农家乐等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由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形成现代农业形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