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中国是茶叶故乡,为什么输给日本抹茶?

或许是因为亚洲人对茶的特殊气味有写在DNA里的喜爱,或许是因为一捧绿油油的颜色引发无限遐想,无论是饼干、蛋糕、奶茶还是冰淇淋,“抹茶味”已经全面占领零食届。

中国是茶叶故乡,为什么输给日本抹茶?

虽然出现频率高,大家对抹茶的了解却着实有限。号称抹茶味的东西里,真的含抹茶吗?抹茶粉和绿茶粉难道不是一回事?日本抹茶,只是海外留学一圈,又衣锦还乡的“假洋鬼子”?

抹茶到底有多火

抹茶发源于日本,而日本的流行饮料经历了从碳酸到咖啡,再到茶饮料的发展过程。

1970年,日本年轻人最爱喝碳酸饮料。1980年,自动售货机开始风靡,咖啡饮料销量暴增。1990年之后,随着瓶装茶技术的成熟,茶饮料市场快速增长。到了2005年,日本的瓶罐装茶饮料销售额达到9313亿日元,占饮品零售总额的25.8%。

虽然日本主流的茶饮料品种是乌龙茶、绿茶、大麦茶等原叶茶,但抹茶无论是在瓶装茶领域,还是在冲泡茶粉领域,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日本茶饮料的老大伊藤集团推出了含有抹茶粉的新型饮料;可口可乐公司也从2011年开始出售罐装抹茶拿铁;伊藤集团的固体抹茶,年销量更是超过一千万份。

茶饮料风行,推动了茶味零食在日本的扩张。

1996年,哈根达斯在日本推出了抹茶味冰淇淋,2001年,星巴克推出了抹茶卡布奇诺。2010年,日本冰淇淋协会发布的“消费者最喜爱的冰淇淋口味”年度调查结果显示,抹茶口味位居第五。到了2015年,抹茶口味已经上升到第三名,喜好率将近50%。

抹茶作为典型的亚洲口味,还受到了越来越多西方人的追捧。

近年来,美国人消费了日本抹茶近一半的出口量,“MATCHA”成为了咖啡冰淇淋店的常备口味。仅2014年一年,美国的抹茶粉零售额就增长了54.9%,抹茶即饮饮料的销售额翻了两倍多。星巴克的抹茶星冰乐则在欧美热销。

抹茶在中国也足够流行。

在大众点评美食类里搜索“抹茶”:北京1815家、上海3266家、广州1149家、深圳689家。这个数量等于说,如果哪家咖啡奶茶面包店里一款“抹茶味”都没有,那么这家店基本上可以关门了。

抹茶和绿茶粉,并不是一种东西

虽然许多人号称最爱抹茶口味,但他们根本搞不清抹茶到底是种什么东西。这肯定不能怪消费者傻,因为中国市场上流通的“抹茶粉”,大多只是绿茶粉。

实际上抹茶和绿茶粉并不是一种东西。绿茶根据工艺和制作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而抹茶则是诸多绿茶种类中唯一成品就是粉末的。

而绿茶粉在日本称为粉末绿茶,是把不太好的绿茶茶叶磨成粉,而好的绿茶都被人拿去冲泡喝了。

抹茶是要避光生长的,所以它的采摘时节通常要比普通绿茶晚一个月,当然营养价值也会更高,颜色也更加翠绿,普通的冲泡绿茶是有些偏黄的。

抹茶的制作工艺也很复杂,基本步骤就有搅碎、蒸汽杀青、冷却、烘干、梗叶分离、去除砂石、杀菌、快速干燥、研磨等。

苛刻的生长环境和复杂的制作方式当然让抹茶粉的价格更高,通常好的抹茶粉要比绿茶粉贵几倍甚至十几倍。

因为抹茶和绿茶粉的不同,所以日本企业在使用“抹茶”标签时非常谨慎,一些公司在制作饼干、甜品时也会用绿茶粉代替抹茶粉,可即使产品名写着“抹茶”,也必定在括号或者原料表里注明“绿茶粉”。而在中国,并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抹茶的原型在中国

现在绝大多数喝茶的中国人,都是直接茶叶泡水。实际上,这种喝茶方式,是在明代之后才大范围流行开的。明以前的中国人,尤其是有品位的文化人怎么喝茶?

主流有两种,一是煎茶法,二是点茶法。这两种喝法,用的都不是茶叶,而是茶粉,古人一般叫它“末茶”,制作原理和现代抹茶差不多。

“末茶”的主要来源是饼茶,又称团茶或片茶。饼茶最晚在唐代已经流行开来,采摘下来的茶叶经过蒸青、研磨、烘干等工序,被做成饼状。唐人的煎茶法是把茶饼磨粉,加入盐、姜、茱萸等调料一起煮,口味比较清奇。宋人的点茶法则要精细得多。

宋代最先喜欢上末茶的是文人。他们把末茶放入茶碗中,再加入少量水调成茶膏,随后一边用汤瓶注水,一边用茶筅快速搅打茶汤,形成细密的泡沫。《大观茶论》描绘这个过程为:“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这种带有表演性质的点茶技艺,单从操作本身来看,确实算是日本抹茶道的雏形。

除了点茶和竞赛感浓厚的斗茶之外,宋代还出现了可以与琴棋书画并列的高雅茶艺活动:分茶。

分茶又叫“汤戏”、“茶百戏”。北宋初年陶谷在《清异录》中将其描述为“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耳”。

看起来,分茶可能比较类似现在的咖啡拉花,不光能用茶沫拉出简单图案,还能在茶盏里写诗画画,到了南宋,会分茶甚至成了民间艺人的一种谋生手段。

那么,这些喝茶方法怎么就都失传了呢?

元明两代是我国茶叶史上的一大转折点。

游牧为主的蒙古人虽然有喝茶习惯,但他们对唐宋的煎茶点茶都缺乏兴趣,更喜欢喝酥油茶、药茶,或者散茶。统治者喜好不一,再加上社会动荡、国力衰退、假茶横行、文人地位下降等复杂原因,饼茶和末茶走向了衰落。

明初,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凤团茶,各地一律进贡散茶:“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一照各处,采芽以进”。明代饮茶风气随之改变,士人们也认为相比繁琐的点茶法,泡茶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此后,中国末茶不见踪影,点茶法也逐渐无人问津。

抹茶在日本也是小众

虽然在中国式微,点茶技艺远渡日本后,还是发展壮大了起来。

日本人的喝茶爱好,一开始就是受中国人影响培养起来的。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禅师最澄作为学问僧来中国求学,将茶籽带回日本。后来,因为受到嵯峨天皇喜爱,日本寺院皇室开始大量种植茶树。平安奈良时期的茶文化,与唐代极其相似。

镰仓时期,荣西禅师两度赴宋学佛,回国时不仅携带了大量茶籽茶具,还将《茶经》手抄本带回日本,并完成了日本的首部茶经——《吃茶养生记》。书中记录了宋代的末茶点茶技艺,为日本抹茶道打下了基础。

在当时的日本,茶道偏好奢华铺张,而如今“和、净、清、寂”的饮茶哲学,以及宇治抹茶的特殊地位,都是由千利修奠定的。在千利修手中,日本茶道与禅宗思想相结合,走上真正本土化的道路。

到了今天,日本茶人点茶多用黑色瓷碗、竹制器具、插花器皿,茶室大多不超过四张榻榻米大小,而整个过程又极其复杂严肃,处处体现禅学,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日式美学特征。因此,已经不能说日本抹茶道只是宋代点茶技艺的复制了。

现代日本茶道传承主要依靠两大途径,一是女子学校通过插花、茶艺、女红等技能提高女性“个人修养”;一是“家元制度”,根据血缘关系世袭传统技艺。

抹茶道步骤繁复细致,有“点一杯好茶要学十年”的说法,即使在日本国内,受众面也很小。

而且,早江户中晚期,明朝的泡茶方法也传入了日本,并且形成了比抹茶道更加简洁朴素,以“和、净、清、闲”为理念的煎茶道。事实上,现代日本人相比抹茶,日常喝煎茶更多。

为什么煎茶绿茶、大麦茶、乌龙茶口味,都没像抹茶口味一样火起来?可能恰恰是因为真正的“抹茶”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见不到,物以稀为贵,听起来格外诱人。

径山茶和龙井茶哪个好 径山茶有多少等级

茶树适合酸性土壤,喜温喜湿,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丘陵地区,北方也有小部分分布。

日本气候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但偏向海洋性,气候大体和我国东部差不多,但重要差异在于土壤,日本是弱碱性的,这也是我国北方茶叶产量少的原因之一,我国北方是碱性土。

在平时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喝茶,每个人喜欢喝的茶叶种类都不一样,径山茶和龙井茶是很常见的两种茶叶,径山茶和龙井茶都是杭州的历史名茶。

径山茶和龙井茶哪个好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径山茶和龙井茶出处相同,都是产自杭州,但知名度却是千差万别的。关于径山茶和龙井茶哪个好呢?这种问题其实都没有标准答案,都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口感不同,喜欢的茶也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好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径山茶有多少等级

茶叶的级别划分:宫廷/特级/1级/2级/3级....9级,有的还有10级

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

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

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

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四级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有嫩梗、浓纯、醇厚、红浓、褐红欠匀;

五级条索紧实匀整、略显毫、匀净、纯正、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六级壮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七级肥壮紧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八级粗壮、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九级粗大尚紧实、尚匀整、褐红、有梗、纯和、平和、深红、褐红欠匀;

十级粗大稍松、欠匀整、褐红稍花、有梗

径山茶和龙井茶区别

1、径山茶

又名径山毛峰茶,简称径山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因产地而得名,属绿茶类名茶。径山海拔1000米,山岭高耸,神木参天,种植土壤肥沃,气候潮湿,有绝佳的种植环境。径山茶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名。日本僧人南浦昭明禅师曾经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后来把茶籽带回日本,是当今很多日本茶叶的茶种。径山茶叶的外形紧细,毫毛显露,色泽翠绿﹔茶汤呈鲜明绿色,口感清醇回甘。径山茶先后获得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等诸多称号。清后随着径山寺院被毁,径山茶逐渐衰落,被人遗忘。径山茶多数为谷雨前茶,执行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细嫩采摘,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一般只采春茶,大多发芽早的无性系良种早在谷雨节气前,采摘就结束,这一时段气温较低,湿度大,茶山中云雾多,茶叶生长缓慢、均匀,芽叶细嫩、整齐,有效成分含量高,制成茶叶品质好。谷雨节气后也采一部分径山茶,但一般在五一节前结束,这一时段采制的茶叶,质量也较好。同时,5月前,尤其是谷雨前,茶园病虫数量较少,不需使用化学农药,能确保茶叶安全。经通风摊放、高温杀青、理条整形、精细揉捻,最后经炭火烘干制作而成。径山茶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且嫩绿明亮。它在冲泡时,可以先放水后放茶,而且茶叶会很快沉入杯底的特点是其他名茶所不能有的。

2、龙井茶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龙井茶的采摘有三大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

01、以早为贵:历来龙井茶采摘时间很有讲究,以早为贵。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02、细嫩著称:龙井茶的采摘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并以采摘嫩度的不同分为莲心、雀舌、旗枪,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叶形如雀舌的称雀舌。

03、采摘次数多:采摘次数多,也是龙井茶的一大特色。长期以来,采大留小分批采摘,已经成了习惯。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采一次,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

西湖龙井茶的品质特征

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青绿→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味;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青绿→黄褐。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

径山茶有什么功效

1、径山茶制作工艺

径山茶与清明前后开采,采摘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经过杀青、摊晾、揉捻、烘干等步骤。

2、径山茶最佳产地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

3、径山茶鉴别要点

芽锋显露,略带白毫。

4、径山茶荼叶风味

干茶:径山茶外形条索纤细稍卷曲,芽锋显露,色泽翠绿,略带白毫。

香气:清香持久。

汤色:清澈明亮。

滋味:鲜醇。

叶底:黄绿嫩匀。

5、径山茶保健功效

径山茶中的糖类、果胶、多酚类、氨基酸等物质可以和口涎产生化学反应,刺激睡液分泌,达到生津消暑的效果。径山茶中的儿茶素对人体疾病的致病菌有抑制的作用,同时并不阻碍有益细菌的繁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