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汀江的水利概况

汀江水系上,截至21世纪末有水利工程28156处,其中小(二)型以上的水库122处,66.7公顷以上引水工程32处;小(一)型水库19处。骨干引水工程有长汀县千工陂万亩灌区。667公顷提水工程有上杭县湖里电灌站和回龙水轮泵站,有效灌溉面积5.6万公顷,占耕地60.04%。人均占有保灌面积0.039公顷。 大官陂:位于河田刘源溪等三水合流处,宋代已有,时名何田大陂。民国时芦竹坝下游曾建坝灌河田上街千余亩,次年水毁。后又于芦竹口堆砌木石坝,年坏年修。1955年,县定上游石壁潭为址,砌三合土坝1座。1962年将旧坝延伸,全面开渠,半年建成高2米浆包干砌石坝。右置一高0.5米、宽2.4米排洪砂闸,以叠梁木闸控制。左右水渠灌河田上、中、下街,朱溪4村2370亩田。

汀江的水利概况

伍家陂:位于汀江上游石人村河段大坝哩,建于1964年10月。水泥浆砌重力坝高2.4米,左右干渠长9.2公里。灌石人、江坊、余陂、叶屋、新桥等5村1050亩田。

濯田大田陂:位于濯田河支流,建于1956年4月。拦河坝长35米,高2.6米。属浆包干重力坝。渠分左右,共长9.5公里,灌东上村、街上村农田2582亩。与千工陂合称为濯田灌溉口左右二条“龙”。

濯田千工陂:位于濯田河安仁河段。传清道光年间建,后水毁。民国三十二年(1943)闽西农田水利工程处派员勘测施工,建成长64米,高2.5米水泥浆砌条石重力坝,开炸隧洞长160米,开挖渠道5公里。次年7月通水3天后,逢暴雨毁。1954年7月,经龙岩专区水利队勘测,县成立“濯田区千工陂修建委员会”,县长兼主任。1955年1月工程全面动工,1956年3月建成长109米水泥浆砌坝,船闸长55.8米,隧洞扩长至165米。后开挖渠道17公里,完成干渠渡槽、涵洞、倒虹管等各类工程57处。1956年8月22日全线通水,可灌农田3000亩。 溪源水库:位于长汀县涂坊乡涂坊溪。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邑人涂清溪在此修筑高陂,可灌田四五百亩。现水库建于原址,集雨面积36.6平方公里。1974年动工,1981年竣工。坝型为宽缝填渣砌石重力坝,坝顶溢洪。弧型钢闸门控制放水,总库容达1241万立方米。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保坝时下洩流量862立方米/秒。开挖左右干渠18公里、隧洞7条长710米,置倒虹吸管500米,建渡槽14座共长518米。可灌田11267亩。坝区工程投工103.71万工日,完成土石方50.6万立方米,耗资527万元,为长汀第一座库容千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连屋岗水库:位于长汀县南山连屋岗村,集雨面积10.3平方公里。经省九龙江规划队勘测,1963年10月始建。主坝为35米高均匀土质坝,总库容710万立方米。用斜拉闸门控制放水,侧槽式溢洪。定5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停停建建,历时9年,至1972年6月坝区主体工程方竣工。后陆续建成总干渠和东西干渠共25.1公里,各种附属工程43处。其松毛岭下冷水坑渡槽,长165米,高21米,单跨21米,为长汀首座自制自装渡槽工程。1979年水库启用,灌中复邓坊、桥下等地6748亩田。工程投工90.52万工日;完成土石方60.42万立方米,耗资174.61万元。

英雄水库:位于长汀县馆前复兴村葛坑口,集雨面积4平方公里。始建于1958年,竣工于1974年12月。坝高17米,为粘土心墙坝,总库容313万立方米。放水用转动门盖控制。防洪标准以50年一遇设计,1975年改万年一遇校核。发电灌溉两用,且对汀东复兴,马坪、红旗厂等地起防洪保护作用。该工程投工17.6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7万立方米。

陂下水库:位于长汀县四都同仁陂下河,集雨面积166平方公里。坝型为双曲砌石拱坝,坝高52.1米,顶弦长164米,弧长195米,拱圈厚3米,坝身拱圈厚13.4米。总库容596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470万立方米,为灌溉、防洪、发电综合工程。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溢洪采用坝顶复式堰鼻坎挑流。工程于1976年6月由华南水利学院设计,1977年10月动工。1983年省计委、省水电厅定为省基建项目,1986年竣工使用。坝区主体工程投工192.8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3.56万立方米,耗资1000万元。

六甲水库,座落在武平县武东乡六甲村。1975年3月,省、地规划队勘测设计。1977年冬破土动工。1988年11月竣工验收。均质土坝。主坝高28米,坝顶宽6米,坝长101米。左端设输水涵管,石砌拱涵内加钢管直联坝后电站压力管。右端设溢洪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通过最大洪峰流量为每秒447立方米。磜峰岭副坝高14.4米,坝顶宽5米,坝顶长48米。李凹头副坝高11米,坝顶宽5米,坝顶长64.5米。集雨面积32.6平方公里,总库容1625万立方米。建左右两条干渠,可灌武东乡陈埔、黄埔、袁田等15个村,有效灌溉面积15317亩,其中保灌面积12870亩。水库还可防洪、发电、养鱼,库区附近已种植茶果等经济作物。

深陂水库,在上杭县,1965年11月工程破土动工,1968年秋,大坝和左干渠建成,1970年冬完成枢纽工程并通水,1976年建成部分右干渠,1979年引洪渠通水。水库集水面积5.4平方公里,另从库外湖洋乡古楼村口濑溪引40.4平方公里的径流入库。坝型为均质土坝,主坝高19米,坝顶长197米,顶宽4.1米,副坝2座,坝高8~9米,总库容量677万立方米,死库容量44万立方米,涵洞排水量1.2立方米/秒,溢洪道结构为宽顶堰式,宽10米,堰顶高程221米,设计洪水标准以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以200年一遇。有左、右二干渠,有效灌溉面积0.67万亩。坝后电站装机2台共110千瓦。

杨梅山水库,位于上杭县珊瑚乡白水磜上游的杨梅山谷中,库区内树木茂密,覆盖良好,坝址岩基裸露,两岸山头较高,河床狭窄。1979年11月工程破土动工,1981年底完成大坝枢纽工程,1982年竣工。水库集水面积3.44平方公里,坝高39米,坝长116米,顶宽5米。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总库容量102万立方米,死库容4万立方米,放水涵管长113米,放水设备在上游坝前坡用40厘米闸伐控制流量,溢洪洞在库区左侧。左干渠长1.37公里,灌溉七里、横头、华竹、下珊瑚等大队农田;右干渠长3.3公里,灌溉上、下珊瑚一部分农田,总灌溉2100亩。水库以灌溉为主,并利用160米的落差发电,1985年建成一级电站,装机2台共225千瓦,投资28.73万元,初步解决珊瑚乡范围内照明、加工用电。

白砂埔水库,位于上杭县稔田公社连四大队,属黄潭河支流——上斜溪上游,集水面积14.3平方公里。1977年9月动工,翌年2月经省水利电力厅批准列为省基建项目。水库总库容量503万立方米,死库容11万立方米,正常水位库容442万立方米,坝型为粘土心墙代料坝,坝高38.7米,顶宽6米,渠道总长18公里,过水流量1立方米/秒。1985年4月30日开始蓄水,有效灌溉面积9000亩,保灌面积6100亩,并利用灌溉用水,兴建坝后和渠道电站2座,装机4台共360千瓦,1985年7月全部完工。

灌洋水库,座落在永定县虎岗乡龙溪村。水库具有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是跨流域引水梯级开发永定河水力资源的“龙头水库”。1970年1月地区批准动工兴建。1978年列为省基建项目,同年6月7日打通856米的输水隧洞。1979年底因国家调整基建规模而缓建。1984年经县人民政府多次请求,省水利电力厅于1985年12月批复并上报省计划委员会,1986年6月省计委批准复工兴建,水库复工工程于1987年1月正式动工。总库容量为2300万立方米。

沐东水库,位于大埔县茶阳镇以东3公里的沐东坑口,为县管工程。1959年冬动工,1960年3月建成。集雨面积9.7平方公里,辗压式均质土坝,坝高22米,坝顶长120米,总库容315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输水涵,直径0.6米,管长100米。开敞式溢洪道底宽15米,最大泄洪量103立方米每秒,水入漳溪河。建库目的是为装机200千瓦的坝后水电站作调节水库,解决茶阳照明、工业用电及梅林、角庵380多亩农田灌溉用电之需。库内淹地121亩,移民28户151人,工程投资30多万元。 六甲水库坝后电站,武平县办电站。1978年9月动工。主坝左端石砌输水涵管内加钢板套管,内径1.2米,管长286米,直接联接电站的压力管。水头55米,压力管通过流量为每秒2.16立方米。安装2台400千瓦发电机组。总容量800千瓦。1982年12月投产,年均发电316.6万千瓦时。工程共完成石方1.3万立方米,土方1.99万立方米,工程总造价7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4万元,县自筹55万元。

岐岭下电站 位于武平县中堡乡芳洋村歧岭下,是乡办电站中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在悦洋干渠6.7公里处的歧岭下,利用灌溉余水跌落建成,水头91米,引用流量每秒0.4立方米,装机2台,容量250千瓦,1979年建成,1984年与县电网联网。1987年扩建,管道直径50厘米、长170米1条,改为直径65厘米、长170米2条,新增装机2台,总装机容量增加到1050千瓦。工程总投资118万元。

陂口电站,位于武平县桃溪乡小澜村陂磜口。属桃溪乡办电站。在桃溪河陂磜口建石砌连拱坝,水头8.3米,流量每秒17立方米。上游集雨面积560.5平方公里。安装320千瓦的水轮机组3台,总装机容量960千瓦。预算工程土石方13万立方米,总造价192万元。1983年11月动工,至1987年,已开通桃溪至陂磜口公路5公里;建成石砌连拱坝,高8.5米,长85米;砌引水渠长35米,渠首通过流量17立方米,投产1台机组320千瓦。

才溪水电站,在上杭县,民国35年,地方有识人士就曾倡办才溪电站,原福建省建设厅第七区水利工程处,曾派员前往勘测。工程计划在溪流进峡处建重力拦河石坝1座,水头落差84米,引水渠道长775米,装机容量245千瓦,投资金额8500万元(法币),以民营组织股份,后因资金难以筹集,计划落空。解放后,才溪乡群众曾多次要求兴建水电站。1971年1月成立才溪水电站基建工程指挥部,正式动工建设。电站集水面积41.7平方公里。坝型为重力滚水坝,高20米,长40米。设计水头103米,引用流量1立方米/秒,压力管道长230米,直径70厘米,由前池直通厂房。于1974年7月建成发电,第一期装机2台381千瓦,1985年增装1台250千瓦。是年冬利用一级电站尾水,开渠引水至下曾坑,建成二级电站,装机2台250千瓦。才溪一、二级水电站总装机881千瓦。1987年发电量376.85千瓦时,当年除归还贷款及利息16.34万元外,仍上交利润0.72万元,既解决发展乡镇企业用电,又满足99.25%农户生活用电需要。

棉花滩水电站,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年发电量15.2亿千瓦时,坝高115米,水库容量20.35亿立方米。该电站的建成,使汀江流域的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位于福建省永定县境内的汀江干流棉花滩峡谷河段中部,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kW(4×15万kW),保证出力8.8万kW,年发电量15.2亿kW·h,具有不完全年调节性能。输电工程共设置220kV输电线路五回,建成后主要向福建省电网的龙岩、漳州及厦门地区供电,供电距离均在150km以内。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907km2,占汀江流域面积的67%,水库正常蓄水位173.0m,死水位146.0m,调节库容11.22亿m3,校核洪水位177.8m,相应的总库容20.35亿m3。棉花滩水电站枢纽属一等工程,主要由拦河主坝、副坝、泄洪消能设施、左岸输水发电地下厂房系统、开关站及右岸航运过坝设施等建筑物组成,拦河主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79.0m,最大坝高111m,坝顶总长300m,坝顶宽7m,最大坝底宽84.5m。副坝设在主坝址北东向5km处的湖洋里村垭口,最大坝高5.6m,坝顶长30m,为均质土坝。

曲滩水电站,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曲滩村梅潭河畔,1966年10月动工,是坝后式电站,坝型为圬工硬壳坝。坝高4.5米,坝顶长120米,坝址上游集雨面积1320平方公里。1968年10月在左岸建站,以水轮泵作动力,设计水头3.5米,设计流量15立方米每秒,装机4台,共475千瓦,其中125千瓦3台,100千瓦l台。1982年3月在同一大坝右岸增装125千瓦水轮发电机组3台,引用流量14立方米每秒,两岸总装机容量850千瓦。1988年,有职工34人,发电268.2万千瓦时,每千千瓦时发电成本为46.58元。

百侯水电站,位于大埔县百侯镇东山村的梅潭河畔,1965年8月动工兴建,为坝后式水电站,由大埔水电局郑克龙设计。拦河大坝长130米,高10.5米,是县内首宗圬工硬壳坝型。坝址上游集雨面积为1261平方公里。设计水头12米,单机流量9.06立方米每秒,装机3台,各800千瓦(3×800千瓦),分别于1971年8月、1974年10月、1977年5月投产。原10千伏升压送电,后改35千伏,电力直供县城。1984年11月,由大埔县水电局工程师许灼玲设计在坝顶加装的橡胶坝投产,橡胶坝高1.5米,长129.84米,总造价35万元,采用灌、排水起落。

西河水电站,位于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车上片漳溪河畔,1970年8月动工,是坝后式水电站。大坝为圬工硬壳坝型,长78米,高10.5米,坝址上游集雨面积660平方公里,设计水头12米,设计单机流量5.1立方米每秒,装机3台,各500千瓦。3台机组分别于1975年1月、1977年7月、1979年12月投产发电。1988年,有职工60人,年发电量689.71万千瓦时,每千千瓦时发电成本为38.65元。最高发电量为1985年的920.12万千瓦时。1987年冬,为防止库区淤积,先后投资40多万元,在大坝左岸改建弧型排沙闸,使机组恢复满发。

三河坝水电站 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的梅潭河出口处,是利用改河围堤形成水头兴建的坝后电站,1982年动工,技术总负责为大埔水电局工程师刘秉坤。坝址上游集雨面积160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6立方米每秒,设计水头10.3米,设计单机流量31立方米每秒,装机2台,各2500千瓦,分别于1988年2月、12月投入运行。主体工程之一的深渡土坝,坝高15.1米,长378米。校核库容1130万立方米,达到国家中型水库标准。 迪麻堤,位于汀江东岸的大埔县迪麻村。1974年9月动工兴建,历时两年,筑成长2.2公里的江防大堤,安装4台55千瓦电动抽水机,配合自流排水涵排除内涝积水。工程费58.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3万元,投放劳动力32万工日;计完成土方29.3万立方米,石方0.45万立方米,混凝土260立方米。该堤捍卫耕地1208亩,205户,1105人。

汇城堤, 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地处梅江、汀江汇合点。汇城大堤于1974年10月动工,1982年建成。堤高9米,顶宽3米,长1.9公里。堤上设排水涵3座,每孔1.1×1.1米,排水流量10.35立方米每秒,配合1座装机55千瓦的电动排涝站,排除内涝。此项工程国家投资30多万元,投工45万工日,完成土方36万立方米,石方0.85万立方米。捍卫耕地面积232亩,人口1600人。唯坝体乃堆土而成,质量较差,当水位超过46米高程时,多处堤段即出现渗漏。工程自建成后列为防洪重点工程。

灌口水库有哪些

1.自吸泵安装后,从自吸泵的灌注口注入输送的介质进行第一次排水,以后不需要排水。然后拧紧灌溉螺钉的盖子。防止漏气影响自吸泵的自吸功能。自吸泵的进水管必须装有过滤网,防止过多的颗粒吸入损坏泵,影响自吸功能。用自吸泵输送浓硫酸时,严禁用水排水,以防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2.启动前,检查泵轴是否灵活,点动检查运转方向是否与转向标记一致。不是把吸水管的重量支撑在水泵出口的法兰上,而是固定在支撑架上(用户提供)。管道的连接部分必须严密不透气,否则会影响自吸功能、流量和扬程。在排出充满晶体和沉淀物的液体时,如果停泵一段时间,要将自吸泵腔内的液体从“出水口”排出,防止晶体和沉淀物在二次启动时滞留在泵腔内造成损坏。再次使用时重新灌溉。如果液体只是每隔几天定期排放一次,豹妹建议每24小时运行20分钟,以降低结晶和沉淀的程度。3.如果泵长时间停止使用,在启动前,请检查从灌溉口或进水口排出的液体是否充足。如果不足,请在开始操作前补足。输液时,流量、扬程(压力)、抽吸范围三项指标必须严格控制在所选型号规定的范围内。否则会造成电机过电流波动,影响正常运行。如果用于地下的储罐和容器中,请在自吸泵的有效吸入范围内使用。4.如果水泵用于液面以下的环境,建议选择离心泵等其他类型的水泵。比如向高位槽或水塔供液时,必须在出口管道上安装止回阀,防止停泵后出口管道内的水倒流,造成叶轮反转松动。在排出出液管路系统中含有气泡、高比重、高扬程、水柱静压的介质时,为了加快排气速度,缩短自吸时间,应在出口管路上安装自动排气阀,排除管路内的气体,并安装回流阀,降低管路压力。5.如果用在使用池水的消防系统中,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出水时间,在配备进水管时不宜加大管径,因为进水管的流量已经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加大管径会直接影响出水时间。离心泵和闭式循环系统采用替代管道时,如果入口管道压力过高,需要安装减压阀或其他方式降低入口压力。无密封自吸泵的排水口、排气口、自吸排气装置、室外罩和热源进出口与安装尺寸和系统连接无关。“自吸排气装置”只有在垂直扬程高、出液管道系统水柱静压高的情况下才能启动,一般工艺环境下不要求启动。自吸泵是利用气体分离产生真空的自吸原理。如果泵是设计在“对液体输送速度有绝对要求的环境”中使用,安装时泵的吸入管直径不能加大,否则会影响吸入速度(对液体输送速度无绝对要求的环境除外)。

中国境内有不少叫做灌口水库的水库,它们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也有不同的规模和特点。以下是其中一些灌口水库的简介:

1. 洪泽湖灌口水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三河镇和南闸镇交界处,是淮安地区主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主要目的是调节江苏省南北部的水资源分配,并为淮安市、盐城市、南通市等供水。

2. 方山灌口水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南部,项目开始于1958年,1961年开建,1962年基本完工,是一座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起到了抗旱、灌溉、供水、防洪、发电等多重作用。

3. 青龙灌口水库: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东北部,始建于1957年,是一个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地方性水利工程。它集中了周边地区的洪水,减轻了城市和农村的洪涝灾害。

4. 大港油田灌口水库: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静海县后城镇大港油田风景区内,是天津市滨海新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主要用于蓄水调节、灌溉、发电等多种用途。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部分灌口水库的简介,如果您需要了解一座具体的灌口水库,还需要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如所在地理位置、建设目的、规模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