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掌握菜豆的施肥技术?

菜豆是豆科植物,又称四季豆、芸豆。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我国人民多食其嫩荚,欧美各国常速冻制罐头。菜豆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其组成近似于动物蛋白,还含有赖氨酸,精氨酸及多种矿物质。

如何掌握菜豆的施肥技术?

菜豆的根系比较发达,能迅速形成根群。主根深达80厘米以上,侧根分布直径60~70厘米,主要根群分布在15~40厘米的土层中。因此施肥可深施。根部可形成根瘤。根瘤菌与菜豆共生,具固氮作用,可吸收空气中的氮合成氮素物质,供给菜豆营养,并增加土壤中的氮,同时也从菜豆中获取能量维持自身生长。因此,施肥中要注意给根瘤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以获得菜豆的丰收。

依菜豆的根系特点,应选择土层深厚、通气良好的土壤,由于根瘤菌在中性稍酸的土壤中活动较好,固氮能力强,因此,土壤过酸或过碱应及时进行调整。

菜豆适应性强,华北地区以春秋露地栽培为主,架豆、矮生菜豆均可种植,尤以春季栽培为多,因春季气候环境适宜,产量易稳定;秋茬的菜豆生长前期处于高温多雨的夏季,易感染病害,后期温度下降,采收期短,可供品种也少,故面积较小。保护地栽培架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集约生产新技术,现已形成较大规模,它有利于缓和茄果类重茬危害,丰富冬春市场,日益发挥出明显的经济效益。

春保护地菜豆与春露地施肥大致相似,现以春架豆施肥为例阐述施肥技术。

(1)施足基肥。

保护地类型较多,以日光温室效益最高。由于保护地架豆生长期长,产量高,因此需肥量大。因播种后至抽蔓期,幼苗生长速度虽快但根瘤菌数量少,活动能力差,所以靠施基肥供给幼苗营养显得十分重要。有机肥营养全面,肥效长,可陆续释放出多种养分,供给全生育期利用,同时能提高地温,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好气性的根瘤菌生活。在施肥上,要依地力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结合施化肥过磷酸钙30~40千克,硫酸钾12.5~15千克,其中2/3撒施,1/3开沟集中施用,精耕细耙,疏松土壤。

(2)苗期和抽蔓期施肥以少、控为原则。

这一时期是架豆的营养生长期。架豆生长初期,植株生长量不大,在苗期可暂不施肥,应加强中耕,并适量培土,促进根系发育,且中耕也有利于根瘤菌的活动,增强固氮作用。抽蔓后,植株生长旺盛,但仍于营养生长阶段,根瘤菌活动有限,可轻施速效氮肥,由于植株这一阶段开始花芽分化,应供给磷、钾肥,提高花芽分化数量,为丰产打好基础。可在中耕结束后穴施一次复合肥,亩施磷酸二氨7.5~10千克。这一时期要控制浇水及施氮肥,以防茎叶生长过旺,影响开花坐荚。

(3)结荚期施肥以促为主。

架豆的嫩茎开始伸长是进入养分旺盛吸收期的标志。这一阶段吸收无机养分多,应保证供给。当第一花序豆荚开始膨大时,茎叶中的养分逐渐向荚果转移,尤其在荚长3~4厘米后,植株既长茎叶又开花结荚,彼此间养分竞争激烈,结果是叶中养分含量明显下降,应从这时起开始浇水追肥,促进植株继续生长和结荚。此后,因茎叶、花荚的生长发育引起的养分竞争,往往引起落花落荚,因此在结荚期必须持续供给营养。在追肥上,因根瘤菌这段时间数量多,固氮能力强,氮肥用量较其他蔬菜要少,可少量补充氮肥。如果氮肥过多,不仅易引起落花落荚而且豆荚中硝酸盐含量上升,不符合无公害标准,且破坏了维生素C,影响品质。同时,因保护地常期施用高量氮肥,导致土壤中含氮比例失调。追肥应重点放在磷、钾肥上。根瘤菌特别喜磷,据测算,根瘤菌中磷的含量是植株根中含量的2.5倍,故应及时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达到以磷增氮,以小肥养大肥,用无机肥换取有机肥的效果。试验证明,一定的磷水平下,施磷肥可促进菜豆对氮、钾的吸收。菜豆喜钾,这一时期要及时追钾肥。一般可在幼荚伸长至3~4厘米时开始浇水追肥,每7~10天浇水一次,每隔一水追一次氮肥。每次亩施尿素5~7.5千克,追一次磷钾复合肥10~12.5千克/亩,施肥时要注意避开花期。进入收获后期,植株生长势渐渐变弱,根瘤萎缩,逐渐失去固氮作用,导致茎叶生长缓慢,结荚率低,易产生短、畸形荚,要避免此时脱水脱肥,可结合浇水再追1~2次化肥,除磷钾复合肥外,尿素施用量增加至每亩10~12.5千克,促进主蔓茎基部新发侧枝,继续开花结荚。

微量元素钼对菜豆及根瘤菌活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全生育期中特别是生长后期,为提高荚产量与品质可在叶面喷0.01%~0.03%的钼酸铵1~2次。为防止落花,还可用10~20毫克/升的萘乙酸喷花。

春露地架豆在施肥技术上与保护地相似,如果种矮生菜豆,应注意它的生长期短,开花结荚早,需肥量比架豆少。追肥较早,可在苗期追施氮肥,早期施用氮肥可促进植株分枝和花芽分化与发育。与架豆不同的是矮生菜豆从第一花序开花盛期就进入了养分旺盛吸收期,这时是追肥的关键时期,应及时追肥。其他方面参见架豆施肥。

秋菜豆施肥应注意:秋菜豆幼苗期处于夏季高温下,后期温度下降进入秋季,适宜生长期短,宜栽早熟品种。要选排水良好的土壤,前期注意保湿降温,若前茬施肥多,本茬可少施基肥,苗齐后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3~4千克,叶面喷施浓度为0.2%~0.3%的磷酸二氢钾,长至3~4片真叶后,进入抽蔓期,此时结合浇抽蔓水每亩追尿素3~5千克,磷钾复合肥10~15千克,至第一花序的幼荚伸出前,不再浇水,以中耕保墒为主。幼荚伸出后浇头水,以后浇水量逐渐加大,采收1次浇1次水,务必避开花期。自浇头水起,每隔一水施一次肥,共2~3次,每次亩施尿素10~12.5千克,磷钾复合肥15~17.5千克。结荚后期也可叶面喷施钼酸铵0.01%~0.03%,300倍的磷酸二氢钾,200倍的尿素。

总之,菜豆总的施肥要点是:施足基肥,苗期少,抽蔓期控,结荚期促,重视氮、磷、钾三要素,不偏施氮肥。

花菜施肥的技术 花菜怎么施肥

1绿色食品蔬菜种植技术要点

绿色食品蔬菜是指在种植与管理过程中受到严格的规范,对外界因素进行严格管理,依据相关标准使用肥料及农药,对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的安全蔬菜。和普通蔬菜相比,绿色食品蔬菜较为安全可靠,重金属含量较低,不会存在严重的农药残留,不会对民众的健康造成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

1.1土壤的选择

绿色食品蔬菜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其产量和质量会受到土壤的影响。因此,应高度重视土壤的选择,开展工作时应注重对土壤的选择,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种植地点和民众生活区和工业区的距离较远,确保绿色食品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种植绿色食品蔬菜前应对土壤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土壤中的元素进行研究,确保土壤中的养分能够满足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需求,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的正常生长。而且对土壤成分的研究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发现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避免有害物质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影响,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的质量。除此之外,应确保绿色食品蔬菜区域和普通蔬菜种植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大限度地避免普通蔬菜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影响。

1.2种子的处理

绿色食品蔬菜种植过程中,种子的选择和处理也是十分关键的,对绿色食品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有关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展工作时应注重选择高品质的蔬菜种子,确保蔬菜种子本身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进而降低后续种植过程中对农药的依赖,避免蔬菜中农药的大量残留,减少农药残留对食用人员健康的影响。在种植前,应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确保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提高种植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工作人员应注重育苗工作的开展,选择合理的育苗场地,并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进而降低病虫害对育苗工作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彻底地杀毒处理,确保土壤符合种子的生长需求,进而保障种子的正常生长。

1.3肥料的使用

绿色食品蔬菜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仅仅依靠土壤中的养分并不能满足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需求,绿色食品蔬菜的质量得不到必要的保障。因此,应注重对肥料的使用,为绿色食品蔬菜提供必要的养分,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的正常生长,提高绿色食品蔬菜的质量。使用肥料前应对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情况进行充分的研究,选择适当的肥料,确保肥料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应注重肥料的搭配,将有机肥和无机肥进行合理的结合,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

相比单一肥料,复合肥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大对复合肥的使用。青海地区土壤普遍缺失氮元素和磷元素,钾元素含量相对较多,使用肥料时应注重对氮肥和磷肥的使用,来弥补土壤中养分含量的不足。另外,使用肥料的过程中应对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情况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定期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肥料的使用,确保肥料使用的合理性。应对肥料使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确保绿色食品蔬菜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减少肥料的使用,避免资金的不必要浪费。

1.4农药的使用

农药在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合理使用农药能够提高绿色食品蔬菜的产量,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会造成绿色食品蔬菜上农药的大量残留,进而威胁食用人员的健康安全,进而导致民众对绿色食品蔬菜产生怀疑,不利于绿色食品蔬菜的发展。因此,应注重对农药使用量的控制,确保农药使用量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应注重对农药种类的选择,尽可能使用低残留的农药,在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农药的残留,进而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的安全。应注重农药使用时间的选择,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早进行病虫害的药物防治,进而减少药物的使用。

以乐都区为例,2019年该区以“农药减量、绿色防控”为目标,以“养分替代、肥效提升”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序推进农业由稳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在寿乐、高庙、洪水等13个乡镇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直至零使用行动试点,积极推广“精、调、转、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控、替、精、统”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重点对马铃薯和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等实施有机肥全替代化肥试点,提高绿色防控普及率,有效降低了化学防治次数和化学农药用量,化肥农药双减增效效果显著。

2 绿色食品蔬菜管理技术要点

2.1灌溉管理

灌溉管理是绿色食品蔬菜管理工作的关键,对绿色食品蔬菜的产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开展灌溉管理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为绿色食品蔬菜的生长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应注重对水质的管理,确保水的清洁,避免污水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影响。应定期对水资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资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进而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的安全性和质量,为民众提供优质可靠的蔬菜,促进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根据蔬菜的特性开展灌溉工作,并根据土壤、气候等外在因素对灌溉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灌溉工作科学性和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同一蔬菜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工作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2.2病虫害防治管理

病虫害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影响较大,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尽可能降低病虫害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影响。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研究,及早采取措施加强绿色食品蔬菜的抵抗力,将病虫害损失程度降到最低,可以采用物理、生物手段对虫害进行防治,在确保绿色食品蔬菜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化学手段对虫害进行处理,进而确保绿色食品蔬菜产量,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1、施肥要点

(1)育苗施肥。蔬菜栽种常用的育苗方式有撒播育苗、穴盘育苗等。以撒播育苗为例,可对苗床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并与细土均匀混合。在播种之后20天左右,幼苗一般会生长到3-4片真叶,此时追施1次薄肥,在移栽定植时,再追施1次薄肥。

(2)移栽施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千克、复合肥30~50千克,土壤缺钙、镁、铁的,可加施少量的中微量元素肥,与土壤混匀耙细后做畦。

(3)管理追肥。如果定苗时基肥不足,可在浇随缓苗水的时候,同步追施适量稀粪。当花菜进入莲座期,需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因为要是此期土壤缺肥,花菜会因营养体生长不良,造成花球早出且还易散球。在植株小花球成形,种植户需追肥2次,第一次追肥后10-15天后再适时追1次肥。在花球膨大中后期,可喷0.1%硼砂液,预防花球出现开裂现象。

2、注意事项

(1)防止“缺素症”。在花菜生长期,肥水不足容易造成叶片生长瘦小、花球小、裂花等问题。

①缺钙。在花菜结球后期,若土壤缺少钙素,其结球苞叶的叶尖及叶缘处会出现翻卷,叶缘会逐渐黄化干枯,并从上部叶开始枯萎。

防治措施:菜农在整地的时候,可亩施生石灰75千克。当发现缺钙症状时,及时叶面喷施0.2%高效钙。若情况严重,可隔5天再喷施1次。

②缺硼。主要表现为叶片较短,顶叶生长受阻,叶向外卷,从下部叶开始变黄。若是花期缺硼,可引起花菜的茎部中空。另外,花菜出现裂花现象,也因为土壤缺硼。

防治措施:移栽前,种植户在整地的时候,基肥应尽量含有硼元素,比如亩施硼砂1.5千克。或者,在花菜的现蕾期喷施0.2%硼砂溶液2-3次。

③缺铁。表现为上部叶片叶脉的颜色变为淡绿色或**。

防治措施:增施腐熟有机肥,或叶面喷施1%尿素铁。

(2)防止烂根。露地栽种花菜,由于雨水过多,菜园土壤湿度大、不透气等因素,花菜容易出现烂根问题,其根部呈锈色腐烂,新根生长较慢,逐渐全株萎蔫。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