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促进农药减量农户增收等|为农户打农药合同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促进农药减量农户增收2009年6月4日,四川省各市(州)和28个茶叶产业核心县(市、区)植保站站长来到全省绿色防控现场会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夹江县龙沱乡修文村茶园观摩学习,他们对该茶园安装杀虫灯、黄板,释放捕食螨,应用生物农药等技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赞不绝口,特别是对该茶园利用生物多样性在自然控制有害生物所起的重要作用更是兴趣浓厚。修文村是典型的纯茶叶村、无粮村,全村共有茶叶4 500亩,茶叶总产值1 890万元,全村机防队和农户拥有机动喷雾器200多台。自2007年在该村开展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以来,成效显著,年平均每亩减少施药4次,节约农药成本和工费96元。2007~2009年所产茶叶农残抽检均合格,达到了绿色食品要求,平均鲜叶价格比非示范区高30%~40%,每亩节本增收1 350元。
近年来,我省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创新机制,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为我省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一、争取财政支持2006年以来,四川省财政累计安排绿色防控示范工作专项补助经费400多万元,支持各地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工作。泸州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得到了市政府和省市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四川省财政厅2008年底向泸州提前安排专项资金50万元,支持今年的示范工作。乐山、眉山等地的财政部门也先后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形成了省、市、县齐抓共管,共同支持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的新格局。
二、加强宣传培训各地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光碟等多种媒体、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培训绿色防控。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与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科技苑》栏目合作摄制了柑橘以螨治螨专题片,并制作成光盘下发各地。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与四川省农业宣传中心合作制作《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专题片发行到基层,深受农户欢迎。眉山市在《眉山日报》上用整版篇幅报道了该市的“以螨治螨”、“生物导弹”、害虫诱杀技术和稻鸭共作等绿色防控工作,目前,该市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已突破10万亩。央视农业频道《聚焦三农》栏目、四川日报和沪州电视台《泸州现在时》栏目等主流媒体纷纷对泸州的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作了宣传报道。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分别在青神县和夹江县举办了柑橘以螨治螨技能培训会和性诱剂防治农业害虫技能培训会,邀请有关专家对示范县的技术人员进行绿色防控操作技能培训,受训人员达200人。各示范县(市、区)也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召开现场会和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宣传绿色防控技术,大大提高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入户率。
三、狠抓示范带动截至2008年底,我省已在33个柑橘主产县(市、区)200多万株柑橘上示范推广害螨天敌一胡瓜钝绥螨210万袋,应用“以螨治螨”的果园面积3万亩;全省
已有21个市(州)150多个县(市、区)示范推广频振杀虫灯,累计应用数量达3万多盏;开展性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示范推广面积10万亩;在10万亩玉米上示范推广“生物导弹”40万枚;示范推广稻鸭共作、纹曲宁防治稻曲病等水稻绿色防控技术30万亩;示范推广天然除虫菊素防治蔬菜害虫10万亩;在甘孜州石渠县等地示范推广绿僵菌防治西藏飞蝗20万亩。据统计,2008年全省在21个市(州)、64个县(市、区)建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40万亩,较好地带动了大面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四、示范成效显著实践证明,示范区的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农户增产增收,获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利用胡瓜钝绥螨控制柑桔红蜘蛛、使用杀虫灯、性诱剂、黄板等绿色防控技术,可减少农药施用3~6次,每亩减少农药支出30~150元,每亩挽回及增加产量150~500kg,挽回及增加产值90~800元。如乐山市市中区的4 000亩蔬菜示范区,一季蔬菜少施用农药600kg,节约农药支出12万元。泸州市采用稻鸭共作等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每亩可节约农药防治和人工成本90余元,每亩养鸭15~20只,价值可达600元左右,每亩实际节支增收可达700元以上。而且这些技术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通过农药残留检测,绿色防控区作物上农药残留均合格。
(四川省农业厅)
汉源县小春马铃薯
亩产高达3400公斤
2009年6月4日,四川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农业大学与汉源县农业局在汉源县双溪镇实施的小春马铃薯高产示范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在认真考察了当地马铃薯高产创建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对双溪镇柴坪村核心示范区的两个净作高产田块进行了现场挖方实收测产。其中,陈立贵责任田面积1.2亩,挖方实收鲜薯重445.9kg,折合亩产3377.2kg;刘万能责任田面积1.0亩,挖方实收鲜薯重264.5kg,折合亩产3443.4kg,创当地最高纪录。扣除亩
生产成本约800元后,亩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
汉源小春马铃薯创造的高产纪录表明,我省提高小春马铃薯单产还有很大潜力。他们总结的“规范行比,脱毒良种,肥促化控平衡栽培”为核心技术的马铃薯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值得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
(四川省农业厅)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基本指导思想、基本前提。病虫害预防是利用各项农业栽培技术防止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预防工作多是有益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栽培措施,一方面可减轻病虫为害,一方面有利于蔬菜的高产优质,一举两得,而且费工不多。预防工作及时,减轻了病虫害,不但降低了防治工作中药剂的投资,而且避免了农药污染。 2. 加强农业防治工作选播无病虫种子,种子处理。实行轮作,合理安排作物布局,进行深耕细作,加强肥水管理。保持田园清洁,注意保护地的温湿度控制,调整蔬菜的播种及收获期,以躲避病虫侵染及为害适期而减轻病虫为害。 3. 培育选用抗病虫品种这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用抗病虫品种还须因地制宜地选用,且要了解新育品种的栽培特性,做到良种配良法。 4. 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以菌治菌、以病毒治病毒等。它的特点是对蔬菜作物和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和有益生物,具有长期控制的效果。 5. 物理防治包括灯光诱杀、冷纱覆盖、温度处理种苗、色光诱控害虫、保护地调节、高温杀菌、小气侯调节等。是利用蔬菜病虫对温度、光谱、颜色、声音等的特异反应和忍耐力,杀死或驱避有害生物,以诱杀、驱避两种方法应用得较为普遍。 6.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尽管化学农药存在着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但它也有其它防治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优点。如速效、广谱、使用方便、适于大面积应用和可工业化生产等。现在,已有许多农药对环境和天敌安全,而对害虫高效。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只要合理,且了解所用农药的性质和防治对象,掌握用药的最适时期,就能达到用药少、防效好的效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