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求大棚蔬菜种植流程,投资数量以及工人怎么雇用,长期还是按天?工资多少呢。越详细越好
蔬菜基地的生产管理建议
在当前社会分工日渐专业化的趋势下,国家又有政策扶持,规模化的蔬菜基地应运而生,投资几百万、上千万的不等。但是,管理经验各有高低,生产效益当然不同,如何规避风险,最大化的提高效益,我以一个技术员的视角,有如下拙见。
一要保证资金充分。很多基地都是问题出在投资方面。在上规模上档次的冲动下,做了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决定,基地的规划超出了财力支持的范围,想一边干一边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地方政府等你干出名堂才帮你争取资金,基地想政府给了我多少钱我就给你干出名堂。但是农业生产不等人,该投入的钱少一分都不行,该赶的工期、预计的生产计划一天都耽误不得,尤其是牵涉施肥量、大棚内种植品种的育苗期,定植时间,更是不能打折扣不能耽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我们有多大本钱就做多大生意。
第二要有一个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一个成功的集体,必然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必然有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各负其责,不是自己的专业,要尊重专业人员的意见。各负其责,每一项工作,谁经手谁负责到底,要有记录,有始有终。要尊重专业人员的意见,一个蔬菜生产基地在具体生产当中,利害最大的就是技术员的技术建议。结合了领导意见及市场的实际情况,技术员建议的大棚的建设标准,施肥计划,种植的种类、品种,种植的时间,使用的农药,都要有专人负责第一时间不打折扣的落实。
冬暖式蔬菜大棚反季节生产蔬菜,经过二十几年的生产实践,已经是一项十分成熟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方面是各有千秋。基地的生产管理团队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思想指导下,要不断的学习新经验新成果,但是,对自己的生产计划也要树立信心贯彻始终。外部的技术力量来交流,我们自己要有主见,可以做小面积的对比,用事实来说话。内部可以有争论,但是不能有分歧,各立山头害死人。
第三要有严格的管理方法。基地的管理人员要贯彻例会制度,每天一会,今天的工作完成情况要向领导汇报,要有工作安排,要制定明天的工作计划,每次会议要有记录,会议记录的议程第二天晚上要检查,不能拖拉,不能把今天的工作拖到明天,拖来拖去,耽误了种植时间,效益就受了影响,就该客观不努力,主观找原因了。
蔬菜生产很难规范化管理、量化管理,能够化繁为简的,只有把大棚承包到工人手里,两个工人一组,承包两个大棚(每个大棚实种面积一亩四分地左右)各组有各组的生产工具,互不牵扯,责任到组,低薪高提成。两个大棚种植不同的品种,一个用工少点,管理粗放一点,一个用工多点,管理精细一点,种植的时间也要错开半个月到二十天,用工高峰就能错开,工人闲不着,还不至于忙不开。这个模式工人的上下班时间工人可以自己掌握。根据各地的工资水平,保底工资五百左右,再加上提成,一个大棚周年生产五万斤菜有把握,一斤提成一毛,每个大棚产量超过五万五,提成一毛二,超过六万,提成一毛五,产得越多提得越多,多劳多得(这个方案是最理想的,工资提成的数字,只是建议,实际操作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工资水平来确定)
第一个方案如果实现不了,就要有代工的队长带着工人干,就要计分了,一天几十块钱的工资,就是多少分,谁不好好干,完不成任务,就要扣相应的分数,扣掉的分数,补给完成得好的工人,打击百分之二,团结百分之九十八,工人之间也会互相竞争了。
第四就是销售问题,其实问题是如何销售的价格更高。正常的产量,一亩大棚周年生产四万斤以上,这个菜是在每年的价格高峰期收获(每年的十一月份到来年的六月份)每斤菜的一般的市场批发价都在一块五左右,这个价格是不需要我们跑市场的,正常情况下有菜就有菜商上门来收购。但是如何使销售的价格更高,如何能体现我们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价值,就要有专业的市场开拓人员来做,比如说,会员制的配送,专卖店的营销,开发大型超市专柜等等。
李树浩 2011-6-20
种植计划:
大棚建设好了以后,就要安排一个种植计划,以下模式是技术员在黄淮流域做技术服务,效益比较好的一个(此计划书是技术员为以前的基地做的,全盘搬来)
为了便于技术管理,便于统一销售,更好的提高合作社社员的经济收入,为今年下半年种植制定了以下计划及效益分析。
26个大棚,统一种植品种,(美国粉霸)这个品种经过技术员5年来的种植实践证明,抗病性好,高产,果型美观,市场受欢迎,春节以前的时候在曲阜、河南种植的,现在又在开始收获,表现很好。
单杆整枝,亩栽2600株,我们的大棚是实种面积1.44亩,共定植3747株,单株产量8斤左右,每棚预计产量在25000左右。
8月15号开始育西红柿苗,9月中旬定植,12月初收获,至2月底收获结束,预计这一阶段的西红柿批发价格在1.5元左右,预计每棚的收入在37500元左右。
在收获西红柿的同时,2月初,各家各户在自己的棚里育无刺小黄瓜苗,同时,育苦瓜苗600株。
无刺小黄瓜品种是荷兰迷你小黄瓜,抗病性好,高产,瓜条美观,风味好,市场受欢迎,可以作为水果食用,也可以做蔬菜。
苦瓜品种是寿光短绿,肉厚、腔室细,特别受武汉市场欢迎。
2月初育苗,2月底定植,黄瓜苦瓜同时定植,互相不影响定植的株数(苦瓜每棚600株)3月底收获黄瓜,收获至五月底,产量为亩产10000----15000,收获至6月底,亩产在20000左右,这一阶段的小黄瓜价格预计在2元左右,每棚20000斤左右的产量,预计收入在40000元左右。
苦瓜何时收获,看黄瓜的价格是否理想,黄瓜价格高,苦瓜就要从六月底收获,价格低,就要从五月份收获,苦瓜收获至8月份结束,亩产15000斤左右,这一阶段的苦瓜价格预计不会低于1元,预计每棚收入在20000左右。
(以上产量,都受天气影响,如果没有特别意外恶劣的天气,都能保证)
我们每棚的年毛收入在90000左右,种子、农药、薄膜的投入,大约要9000元,肥料要投6000元,人工如果不列入费用,每棚预计年收入在70000元以上。
当前工作,立支架,清理棚内的建筑垃圾,平整土地,整理水渠,存好肥料,土壤消毒,储存物资。
需要咱们社员自己做的就是,清理棚内的建筑垃圾,平整土地,,存好肥料,土壤消毒。
威海基地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会做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调整。
李树浩2011-6-8
朋友你好,这是我在今年六月份帮朋友做的一个规划,不知道适不适合你,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棚蔬菜种植时间和方法)
九月的大理秋高气爽,走进位于上关镇沙坪的上关云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蔬菜架子上挂满了茄子、番茄、甜椒等蔬菜,合作社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采摘、打包、装运蔬菜,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看到如此景象,上关云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苏琪内心激动无比:“我是上关本地人,一开始这些地都是荒着的,就想要回来带动农民群众种植有机绿色蔬菜,也给当地富余劳力找点活干。”
上关镇是我市的北大门,辖区内河流众多,数不清的河道连接洱海,同时上关镇还是大蒜种植大镇,大部分农民以种植大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洱海流域“三禁四推”工作启动以来,上关镇严格执行相关要求,积极推动工作落实。禁种大蒜后,群众的收入明显减少,上关镇党委、政府结合“三禁四推”工作,积极动员群众流转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7200亩。上关镇副镇长朱 家 阳介绍:“上关镇依托流转出来的土地对外招商引资,引进云川种植合作社建设生态蔬菜种植基地,群众获得了土地的租金,富余劳动力可以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今年5月,上关云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流转土地近千亩,以沙坪为主要种植基地,运用高效节水滴灌技术种植生态蔬菜,主要种植辣椒、番茄、茄子、黄瓜等品种。合作社技术负责人陈四海告诉记者:“合作社实行产销一体化,有自己的销售网络,使用的肥料全都是有机肥,采用滴灌技术,管子埋入地膜,可以通过计算精准灌溉,做到节水节肥。”
从今年5月,合作社开始育苗至今已有4个多月,线椒、茄子、番茄等蔬菜已上市销售,1个月后可达到成熟高峰期,预计日均销量可达60吨。苏琪告诉记者:“现在的用工情况是多的时候有200来个,少的时候有七八十个,可能到最后采摘的时候有三四百个。”
段仕荣是河尾村村民,从上关云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在合作社务工。段仕荣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有3亩多地流转给政府,现在家里面搞了一点副业,也跟他们务工,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原来种大蒜有时有好的收成,但也会亏本,现在合作社成立后种植蔬菜,能少操点心,许多村民都愿意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
和段仕荣一样,从云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起,附近的村民就有了务工的好去处,一边务工一边与合作社的技术员学蔬菜种植技术。“上关镇以蔬菜种植为契机,逐步从产业转型中走出了一小步,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还将把剩余的土地继续种植起来,一方面扩大生态蔬菜种植的规模,另一方面积极引进药材种植项目,建成后上关镇流转出来的土地就会得到有效利用,群众的收入也会得到相对保障,在大蒜禁种之后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朱家阳告诉记者。
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北方地区,要想在四季都能食用到新鲜的蔬菜,必须靠大棚栽培。大棚蔬菜栽培是蔬菜中的主导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保证蔬菜的品质,必须掌握蔬菜栽培技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搭建大棚
在搭建大棚前应确定是用来长期栽培蔬菜还是短期栽培,长期栽培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标准比较高、设施齐全,坚固的大棚。如果是用来短期栽培,可搭建简易的大棚,可降低投入成本。符合高标准要求的大棚,应具备高为2.2米以上、跨度为12米左右、使用金属或木质材料建设等基本条件。短期栽培蔬菜搭建中棚或小棚即可,标准为高度1.5米左右,跨度为3-5米。大棚内的土地面积主要依靠大棚的长度来确定,如果蔬菜栽培的量比较大,可以适当增加大棚的长度。
二、选择蔬菜种类
为了合理利用大棚,不至造成浪费,提高大棚投资回报率,应在经过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蔬菜的栽培及生长规律,在不同季节进行套作和间作,使大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春季以栽培黄瓜、番茄、茄子等时令蔬菜为主,夏季可栽培豆角、辣椒等,秋季可栽培大_菜、花椰菜等,冬季可栽培油麦菜、生菜、菠菜等,也可根据市场的需要对栽培品种进行调整。进行套作和间作,就是按照蔬菜不同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交替栽培,使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上市。
三、栽培与管理技术
3.1育秧栽培
采取育秧栽培的方法,可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及生长效率。育秧一般是在钵体中进行的,钵体多用塑料制成,具有吸热保温的功能。土壤是秧苗生长的重要依托,育秧前应先进行营养土的配制,可选择山地腐殖土,过筛后与腐熟的有机肥掺混均匀,有机肥也需过筛。土和肥的比例为3:1,混匀后装入每个钵体内中。有机肥以鸡粪或牛粪农家肥为宜。用这种方法配制成的营养土,肥力高、疏松性好,可保温保墒,有利于幼苗根系发育,培育出健壮蔬菜秧苗。营养土配制完成并装入钵体后,在每个钵体中播种2-3粒,用薄土覆盖,再适量浇水,使钵体内的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待秧苗长到5厘米高时,进行分苗定植,即将秧苗分植在大棚土壤里。定植时可先将适量的生根粉撒在栽植坑里,可起到壮根的作用。
3.2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
定植后要立即进行浇水,以确保为秧苗提供充足的水分,还可以用水控制土壤的温度,避免发生低温冷害。浇水要在晴天、棚内温度达到20℃以上进行,避免浇水导致土壤温度过低。
(2)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应根据秧苗的生长和土壤表面的板结情况,适时进行。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温度,清除田间的杂草。培土一般一年中需进行2-3次,幼苗期培土易浅,防止伤到苗根,成秧期可稍深,彻底破坏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保温保墒,使幼苗在适温和良墒的条件下生长。稍深培土还可以将杂草根部斩断,防止杂草再生。
(3)适时炼苗
幼苗的生长期应进行适时炼苗,提高秧苗的抗性,使其对温度变化逐步适应。炼苗可选择在晴天进行,将大棚的通风口打开,进行适当通风。晴天时大棚内的温度会达到30℃以上,可利用通风的方法降低大棚内的温度,让秧苗适应稍低的温度环境,可以防止冻害或其它病虫害。
四、大棚的保温措施
大棚蔬菜栽培,控制温度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大棚白天的温度较高,但到了晚上温度会大幅度降低。为了防止秧苗出现冻害,应采取为大棚保温的措施。
4.1盖草帘
可采用晚上加盖草帘,白天揭去的方法,达到为大棚保温的目的。加盖草帘后,可减少大棚热量散失,使夜间大棚内的温度也能保持在18℃左右,比较适宜秧苗的生长。
4.2覆地膜
大棚育苗应以三膜育苗的方式为宜,三膜即覆盖三层地膜保温。第一层膜可在播种后覆盖钵体或苗床上,第二层膜覆盖在第一层膜上部50厘米处,双膜覆盖可以有效地隔绝冷空气。而第三层膜应在夜晚气温非常低时覆盖,在第二层膜上方30厘米处再覆盖一层膜。三重保险,可以确保幼苗远离冻害,健康生长。而在幼苗定植栽培后,要在地面上覆盖一层地膜,覆盖时应将地膜支起,与苗的尖部保持20厘米左右的距离,使秧苗生长空间内的氧气充足,并可以较好地储存热量。如果遇到极严寒天气,在夜晚于棚顶加盖草帘的同时,还应在草帘上再覆盖一层地膜,形成新的保温隔寒层,可防止大棚内温度过低。
4.3地膜选择
地膜应尽量选择深颜色的,有利于紫外线顺利透过地膜,辐射至大棚内,起到杀菌作用,还可以抑制秧苗徒长,提高秧苗对养分的吸收力。另外,深色膜还具有保温性好的特点,更有利于保温。浅颜色的地膜会阻止紫外线通过,不利于大棚内秧苗的生长。
五、防治病虫害
大棚蔬菜常见病虫害包括菌核病、灰霉病、霜霉病、蓟马、粉虱等。防治的主要措施是经常对大棚进行通风炼苗,增强秧苗的抗病性。将大棚内的温度和温度控制好,因为许多病虫害都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病虫害发生后要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将发现的病秧拔除,利用对症的农药兑水后喷洒。
六、结语
总之,栽培大棚蔬菜,是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良好渠道,也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途径之一。各地应该鼓励和支持大棚蔬菜栽培业的良性发展,为这项产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也应对大棚蔬菜栽培给予技术指导和服务,使大棚蔬菜栽培得到进一步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