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紫洋葱高产种植技术

紫洋葱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紫洋葱高产种植技术

1、温度

紫洋葱的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2-26℃,鳞茎在3---5C°左右时缓慢萌发,温度在12C°以上发育迅速。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2---20度以上,但在6----7C°的低温下也可安全越冬,鳞茎膨大期的最适温度20---26C°超过28C°以上,鳞茎进入生理休眠期。

2、光照

紫洋葱属于长日照植物,只有较长的日照、鳞茎才能形成,而在较短的日照条件下。即使具备较高的温度,洋葱仍将继续生长,地下部却不形成鳞茎。一般长日照的品种必须有13.5----15时日照条件,才能形成磷茎;短日照品种仅需11.5---13时,稍长日照条件即可满足需要。

3、水分

紫洋葱根系比较浅,吸水能力弱,土壤湿度较高,要求适宜的土壤湿度是田间持水量的60%-70%,在50%以下时吸收受到影响,生育期需水量也有差异,种子发芽期、幼苗生长发育期和鳞茎膨大期需水量比较大,而在幼苗越冬前和鳞茎收获前要适当控制水分、以防植株徒长和耐储性。

4、土壤与营养

紫洋葱需要土壤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中性土壤有利于根系吸收和鳞茎膨大。土壤板结不利于根系发育和鳞茎生长,沙土保肥保水能力差不适合种植洋葱,洋葱种植适宜于中性土壤,PH值6—8左右。洋葱是喜肥植物,对土壤的营养要求很高,所以在全生育期,要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一般幼苗期以氮肥为主,鳞茎膨大期要增加钾肥的使用量,促进鳞茎膨大,磷肥从苗期开始使用,促进氮肥的吸收和提高产品品质。

紫洋葱生长的需肥特点

叶片是洋葱的同化器官,鳞茎是贮藏器官,因此叶子的生长直接影响葱头的品质和产量。洋葱在苗期吸肥量很少,随着地上部分的发育加快,吸肥量急剧增加。当鳞茎开始膨大后,养分向葱头集中,叶子颜色变淡。从各种营养元素来看,以钾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氮、钙、磷。而在贮藏养分的鳞茎中,元素含量则是氮、钾、磷、钙的顺序。

紫洋葱根系在10cm土层内的旬均温达5℃时才开始生长,10-15℃根系活动开始旺盛。从养分吸收情况来看,冬季吸收非常少,到次年3月春暖后开始增加,以后随植株逐渐生长,吸肥量也相应增多。

紫洋葱的营养诊断

紫洋葱缺氮的表现症状:叶色淡绿,生长好缓慢;

紫洋葱缺磷的表现症状:生长不良,叶上看不到特殊症状;

紫洋葱缺钾的表现症状:老叶的叶脉间发生白色到褐色的枯死斑点,与霜霉病等的病斑类似,应注意;

紫洋葱缺钙的表现症状:新叶顶端或中间产生较宽的不规则形白色枯死斑点。球茎的中间发生心腐病;

缺硼症:新叶的生长发育受阻,叶畸形,失绿。缺硫症:新叶的叶色淡;

缺镁症:叶脉间淡绿到黄色,严重时洋葱叶子干枯。

紫洋葱的施肥技术

1.紫洋葱育苗

苗床应选择疏松肥沃、保水能力强的土壤,施足底肥,一般在11平方米育苗畦中施用腐熟有机肥25-30kg,再加五氧化二磷0.08-0.15kg;幼苗期可结合浇水追施腐熟人粪尿17-20kg,或追氮0.09-0.12kg,以促进幼苗生长。幼苗定植后,在土壤中15-18cm处以形成洋葱吸肥的有利环境。有机肥每公顷用量约20-40吨,对酸性土壤可施入450-600kg的草木灰,对磷肥不足的田块加施五氧化二磷55-90kg。洋葱缓苗后进入茎叶生长期,为了补充营养,需抓紧追施第一次肥,每公顷施人粪尿15-19吨,或追氮肥30-45kg左右。鳞茎膨大期应追施2-3次“催头肥”,每次每公顷施EM菌肥45-60kg或者枯草芽孢菌30---50Kg。

2.紫洋葱的施肥方法

一是幼苗期可撒施,随后立即浇水,不应延误。二是冲施肥,结合灌水施肥。三是叶面喷肥;在定植后40-50天左右,进行叶面喷肥(根外追肥)。即在鳞茎开始转入迅速膨大期,为重点追肥期,对洋葱的增产效果显着。追肥时既要重视数量和质量,还要注意追肥的适宜时期。若重点施肥时间过迟则鳞茎迅速膨大时缺乏足够的营养,成熟期推迟,不能及时转入休眠,影响洋葱的产量,也不利于贮藏;如重点追肥过早,地上部叶子易贪青生长,因而不利于鳞茎的膨大。

紫洋葱春季田间管理要点

1.适时浇水追肥

随着气温的回升,洋葱开始进入生长期,叶面积会迅速扩大,此时管理的重点是促进叶部的旺盛生长,为鳞茎膨大奠定基础。为此,应及时浇水追肥,建议每隔10天左右浇1次水,结合浇水,每亩冲施硫酸钾型复合肥25~30公斤,当植株长至8~9片功能叶时进行中耕蹲苗。可叶面喷施美国普利登鱼蛋白或海藻素600倍液,促进洋葱鳞茎膨大,防止徒长。

2. 蹲苗

紫洋葱进入鳞茎膨大期,此期气温升高,植株生长速度加快,水分蒸发开始加大。这时浇水宜勤,一般5~7天浇1次水,并同时冲施氮磷钾冲施肥10~15公斤。鳞茎接近成熟时,叶部和根系生理机能开始减退,应逐渐减少浇水,收获前7~8天停止浇水,以减少鳞茎中水分含量,提高耐贮性。

3.防治病害

紫洋葱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软腐病、灰霉病。为减少和防止病害发生,除加强日常管理外,还应结合化学防治,提前喷药,加以预防。

叶片发生炭疽病时,上面出现梭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淡灰褐色至褐色,有许多小黑点。病斑扩大后,引起上部叶片枯死。当气温在20℃左右的高湿条件下发病重。药剂防治可用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鱼蛋白600倍液喷施,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1、播种

播种期的选择根据当地的温度、光照和选用品种的熟性而定。紫洋葱对温度和光照都比较敏感,因此,秋播对播种期的选择十分重要,既要培育有一定粗壮程度的健壮秧苗,又要防止秧苗冬前生长发育过大,通过春化阶段,到第二年春季出现先期抽薹。

2、准备苗床

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近年来没有种过葱蒜类作物的田块,以中性土壤为宜。苗床地基肥施量不宜过多,避免秧苗生长过旺,一般每100平方米苗床施有机肥300公斤,过磷酸钙5—10公斤。耕耙2—3次,把基肥和土壤充分掺拌均匀,耕地深度15厘米左右。然后耙平耕细,做成宽1.5—1.6米,长7—10米的畦,即可播种育苗。

3、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一般有条播和撒播两种。

(1)条播:先在苗床畦面上开9—10厘米间距的小沟,沟深1.5—2厘米,播籽后用笤帚横扫覆土,再用脚力将播种沟的土踩实,随即浇水。

(2)撒播:先在苗床浇足底水,渗透后撒细土薄层,再撒播种籽,然后再覆土1.5厘米。

为了加快出苗,可进行浸种催芽,浸种是用凉水浸种12小时,捞出晾干至种子不粘结时播种;催芽是浸种后再放在18—25℃的温度下催芽,每天清洗种子一次,直至露芽时即可播种。

4、播种量

播种量的多少与秧苗的健壮和先抽薹也有关系,密度太高,秧苗细弱,密度太稀,秧苗生长过粗,容易抽薹。一般每100平方米的苗床面积播种籽600—700克。苗床面积与栽植大田的比例,一般为1:15—20。

5、苗期管理

(1)播种后一定要保持苗床湿润,防止土面板结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要等到幼苗长出第一片真叶后,才可以适当控制浇水。当幼茎长出约4—6厘米,形成弓状,称为“拉弓”;从子叶出土到胚茎伸直,称为“伸腰”。一般在播种前浇足底水的,播种后一般不浇水,到“拉弓”的“伸腰”时再及时浇水,这样才能确保全苗。播种前底水不足或未浇水的,一般在播种后到小苗出土要浇水2—3次。

(2)幼苗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促进幼苗生长。施肥量每亩氮素化肥10—15公斤,或腐熟人粪尿1000—1300公斤。幼苗发出1—2片真叶时,要及时除草,并进行间苗,撒播的保持苗距3—4厘米,条播的约3厘米左右。

紫洋葱要想高产,我们可以使用农家肥,然后大水灌溉 ,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化肥,这样都能够达到增产的目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6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