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黄芪的药效

黄芪:性味:甘,微温。

黄芪的药效

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功效主治: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

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

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大剂量时用到120g。

补中益气: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

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固表敛汗: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

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利水消肿: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

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托疮排脓: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

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

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配伍禁忌: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

者,均须禁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0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