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猪瘟的危害?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1 病原学 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O或pH>11.O可灭活;对乙醚、氯仿、 β-丙烯内脂敏感;能被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4%无水或10%结晶碳酸钠+0.1%去污剂)、离子和无离子去污剂、含1%碘伏的磷酸灭活。 2 流行病学 该病发生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美及南美、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 在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惟一宿主。其他动物有抵抗力。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先是一头或几头猪发病,以后逐渐增多,经1~3周达到高峰,发病率80%~100%。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 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伤口、输精感染及胎盘垂直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血液而感染;或通过农场访问者、兽医及猪的贸易活动传播;通过污染的栏舍、器具、车辆、衣物、设备及采血针头间接传播;用未煮沸的泔水喂猪也可导致传播。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病、死猪的所有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持续毒血症并数月排毒的先天性感染的仔猪;带毒的猪源细胞苗及自然弱毒株均可成为传染源。 3 临床症状 猪在胎儿期接触到猪瘟病毒有可能终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几个月。仔猪接触病毒后潜伏期为7~10天,通常在感染后5~10天具感染性,但慢性感染病例一般在3个月后才具感染性。 急性型:高热稽留(41~42℃)。食欲减退,偶尔呕吐。嗜睡、挤堆。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肤发绀,尤以肢体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显著。先短暂便秘,排球状带黏液(脓血或假膜碎片)粪块;后腹泻排灰**稀粪。大多在感染后5~15天死亡,小猪病死率可达100%。 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呈弛张热型。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皮肤发疹、结痂,耳、尾和肢端等坏死。病程长,可持续1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难完全恢复。不死的猪,常成为僵猪。多见于流行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地区。 温和型:多年来一些地区散发一种所谓“无名高热”症,经研究证明多为猪瘟。因其潜伏期长,症状较轻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0%,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称为“温和型”猪瘟。病猪呈短暂发热(一般为40~41℃,少数达41℃以上),无明显症状。母猪感染后长期带毒,受胎率低、流产、死产、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猪先天感染,死亡或成为僵猪。 4 病理变化 急性型: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全身性出血、淤血,尤以(耳根、颈部、胸腹下、四肢内侧)皮肤、淋巴结、喉头、膀胱、肾、回盲处明显。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稍突出表面的出血性 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但一般不常见,仅50%~70%病例出现梗死病变。常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周边出血显著,杂有贫血变化,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多见于颌下、颈部和腹腔淋巴结。 慢性型:主要为坏死性肠炎,一般在回盲瓣口、盲肠及结肠黏膜上形成同心轮状的纽扣状溃疡,突出于黏膜面,颜色黑褐,中央凹陷。通常无出血及炎性病变。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仔猪常见胸腺萎缩,肋软骨连接处外生骨疣。 5 诊断 5.1 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NPLA)、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替代诊断方法。 病原鉴定:采病猪器官组织经冰冻切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验,或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结合免疫荧光或过氧化物酶法检测病毒。以单克隆抗体确诊鉴定。 血清学试验: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样品采集:用于鉴定病原应采扁桃体(最合适的样品)、(咽、肠系膜)淋巴结、脾、肾、远端回肠、活病畜血液(经EDTA抗凝)。上述样品置冷藏条件下(但不能冻结)尽快送至实验室。 用于血清学试验应采疑似康复畜、母猪生下的疑似先天感染仔猪及被监测猪的血清样品。 5.3 鉴别诊断 应与非洲猪瘟(临床不能区分,须采样送检)、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沙门氏菌病、猪丹毒、急性型巴氏杆菌病、其他病毒性脑脊髓炎、链球菌病、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香豆素中毒等病区别。 6 防治 本病尚无治疗方法。感染猪须扑杀、动物尸体应销毁。在猪瘟流行的地区,使用猪瘟弱毒疫苗能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但却不能有效

猪瘟的危害?

一、猪瘟:病原是猪瘟病毒

(一)对假定健康猪紧急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 3-4头份 /头。

(二)对病猪及可疑病猪尽早注射抗猪瘟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康复后再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

(三)有人试验用大剂量猪瘟疫苗( 10-20头份或更大剂量)对可疑病猪接种,有一定的疗效。

二、细小病毒感染:病原是细小病毒。

(一)卫生、消毒。

(二)将流产或死产胎儿烧毁或深埋。

(三)对超期未产的用激素催产:

甲状腺素 10-20mg肌注。

脑垂体后叶素 50-100IU或雌二醇 5-10mg肌注。

三、乙型脑炎:病原是乙型脑炎病毒。可按细小病毒感染处理。

四、传染性肠胃炎(病毒)及流行性腹泻(病毒)病

(一)对病猪用口服补液盐(葡萄糖 20g,小苏打 2.5g,氯化钠 3.5g,氯化钾 1.5g,水 1000ml),另加 VC2g,让母猪自饮, 10日龄以内仔猪灌服 2-5ml/头次, 3天, 10日龄以上仔猪可自饮。也可用电解多维饮服。

(二)对重病猪用抗菌药物静脉注射,硫酸阿托品肌注。

(三)防寒保暖,供充足饮水,选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五、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无特效疗效。

(一)为控制继发感染可选用如下抗菌药物:土霉素、泰勒菌素、青链霉素、环丙沙星等。

(二)对症治疗常用 30%安乃近 3-5ml,复方喹宁 5-10ml或柴胡注射液 4ml。

(三)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金刚烷胺、病毒灵。复方大庆叶。板蓝根、双花、桔梗、柴胡等,水煎饮服。

六、口蹄疫:口蹄疫病毒。

有 7个主型,“ O”型最广,危害最大。单纯型猪口蹄疫只引起猪发病,牛、羊少感染。

(一)对发病猪扑杀、深埋或烧毁。全面彻底消毒。

(二)猪水泡病(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及水泡性疹(病毒)。同口蹄疫处理办法。

七、伪狂犬病。病毒。无特效疗法。

(一)对病猪及抗体阳性猪及时捕杀、销毁和全面消毒。

(二)对健康群应及时紧急免疫接种。

八、猪丹毒:丹毒丝菌。

(一)对病猪首选药物为青霉素 1-2万 IU/kg体重,日 2次,肌注。

(二)其他抗菌素有:四环素、红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

(三)对可疑感染猪也注青霉素。

(四)全群可服用土霉素、强力霉素或环丙沙星。

(五)疫情稳定后再进行免疫接种。

(六)注意环境及用具消毒。

九、猪肺疫:多杀性巴士杆菌

(一)病猪及可疑猪,可选用氨苄青霉素、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及喹诺酮类药肌注。 3-5天。

(二)发病群可用甲砜霉素 100-300ppm,土霉素 300ppm拌料、或盐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 50-100ppm饮水。

(三)待疫情过后再免疫接种。

十、大肠杆菌病

(一)对仔猪黄白痢发病猪可用。

1 、恩诺沙星或环丙沙星 2.5-5mg/kg体重,肌注,日一次, 3天。

2 、氨苄青霉素 20mg/kg体重,肌注,日一次, 3天。

3 、治菌磺、瓦米尔,照说明。

4 、如庆大霉素等其他抗菌药物也可应用。

(二)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

(三)饲料内添加甘油三脂;投服延胡索酸、柠檬酸、双乙酸钠等。 0.8%稀盐酸口服, 2-5ml/此,日 3次。

(四)电解多维或口服补液盐饮水或灌服。

(五)饮水加消毒剂。

(六)灌服或饮用赐美健等微生态制剂。如 1日龄新生猪用赐美健 1g+水 10ml,每头 1ml灌服,第七天再服一次。乳猪料用赐美健拌料, 40g/t喂到 40日龄。

对断奶后仔猪腹泻,可用增效金西林 1.25-1.5%拌料预防,治疗也可参照黄白痢用药。

(七)对水肿病治疗原则是脱敏、利水、抗菌。脱敏用氢化可地松或地塞米松;利水用速尿或双氢克尿塞;杀菌抑菌用抗菌药物,如沙星类、痢菌净、庆大霉素等。同时补充VE和硒。

十一、仔猪红痢:由 C型或 A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紧急注射抗红痢血清,或病猪灌服青霉素 10IUkg体重;或甲硝基咪唑;或对新生仔猪哺乳前服青霉素;或沙星类和赐美健等。

十二、链球菌病。链球菌,病猪可紧急注射敏感的抗菌药物,如青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 1号。防止脐带感染,断脐消毒。疫群用土霉素 400ppm,连用 2-3周。

十三、坏死杆菌病:坏死杆菌。清除发病诱因,改善环境卫生,伤口及时消毒,局部外科疗法(切开排脓,除去坏死组织、药物防腐)。全身可用四环素、土霉素、沙星类等敏感药物注射。

十四、仔猪副伤寒:病原为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对病猪选用敏感药物治疗,紧急可使用:

(一)卡那霉素 10-20mg/kg体重,日一次,肌注。

(二)土霉素或氯霉素 30-50mg/kg体重,日一次肌注。口服为 2次。

(一、二)连续使用到体温、食欲恢复正常,在继续使用 4-7天。

(三)痢特灵口服 20-40mg/kg体重,日 2次, 3-5天后,剂量减半,再服用 3-5日。

(四)肌注硫酸庆大霉素。

十五、猪痢疾:病原为猪密螺旋体

(一)痢特灵 300g/T体重, 14天,预防量 100g/T饲料。

(二)痢菌净 5mg/kg体重,口服,日 2次, 3-5天。预防量 50g/T料。

(三)痢立清 50g/T料。

(四)四环素 100-200g/T料,为 3-5天。

(五)二甲硝基咪唑,治疗 0.025%, 5天;预防量 100g/T料。

(六)其他:如氯霉素、红霉素、杆菌肽锌、泰勒菌素等均有一定疗效。

十六、萎缩性鼻炎:主要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次是多杀性巴氏杆菌( D型)。

(一)母猪分娩前一个月可选用磺胺二甲基嘧啶、盐酸金霉素、磷酸泰勒菌素、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饲喂。

(二)仔猪出生到断奶,最好注射敏感药物 3-4次;仔猪在 1、 7、 14、 21和断奶日,分别用卡那霉素滴鼻效果较好。

十七、猪气喘病。猪肺炎霉形体。首选药物有利高霉素、泰勒菌素、泰妙菌素,其次为土霉素、强力霉素和卡那霉素、沙星类等有效。

十八、传染性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发病群可选用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甲砜霉素、土霉素、泰勒菌素及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全群拌饲。病猪采用注射,治疗剂量宜大,预防可用 SMZ(复方新诺明) 400ppm、 TMP(甲氧卞氨嘧啶) 400ppm和土霉素 200ppm拌饲。

十九、衣原体病:鹦鹉衣原体。常用四环素,按治疗量连续使用 21天。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拌饲或饮水,也可注射。

二十、李氏杆菌病:采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病猪有效。采用大剂量磺胺类药物与氨苄青霉素联合使用都具疗效。

二一、钧端螺旋体病:常采用链霉素、土霉素、或金霉素治疗,土霉素拌饲,可连用 7天。链霉素肌注 20-30mg/kg体重。

二二、体内外寄生虫病:用伊维菌素、左旋咪唑、敌百虫。

以上抗菌常用药:土霉素、沙星类、青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强力霉素、新霉素、先锋霉素、金霉素、甲砜霉素、痢特灵、利高霉素、泰妙菌素、痢菌净、磺胺类、微生态制剂、补液盐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0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