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药效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1.施药器械落后
? 现阶段,中国的喷药器械还是以背负式、担架式为主,加上供药系统简单落后,“跑冒漏滴堵”等情况,常常出现雾化效果不匀称、喷雾器品质较差等情况。
? 2.农药本身的原因
? 农药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使用剂量以及加工性状都直接或间接地危害药力。例如,速灭杀丁对很多鞘翅目虫害有效,但对螨类失效;1亩用20mL和40mL预防鞘翅目虫害的效果有较大差别。要根据预防目标,农作物类型和使用时期,挑选合适的农药种类,制剂和使用剂量。
? 3.气候原因
? 主要是气温和降水,其次是日照、湿度和风。一般农作物病害像根,根腐、苗腐,还有霜霉病,灰霉病等,大多数发生在湿度较大的阴雨连绵天气,这时候应使用恶霉灵,霜霉威,嘧霉胺等农药农药杀菌剂,且在无风晴朗,湿度较小的的天气喷洒效果最佳。
? 4.病害诊断不精确,用药存有误差
? 现阶段,病害的诊断多是靠代理商和农民的经验,因为经验的多寡,搞混真菌病害与细菌感染病害的事儿经常发生。当真菌,病菌病害混发时,诸多农民一味定性为真菌或病菌病害,使用单一的药物进行预防,这样医治很容易错过了病害的最佳预防时期,造成一些药物达不到农民所期待的一药多效药到病除的效果,就会造成药力欠佳的印象。
? 5.其它影响因素
? 配液时要先放少量水在喷雾器容器内加入所需剂量后再加满水量充足拌和后才喷;可湿性粉剂先要用少量水将药物调成粘稠倒进喷雾器容器内加入所用水量拌和后再喷切忌将药粉直接倒进水里或容器内。配液应使用江河或水塘的清洁水,不用矿物质含量高的山泉水或腐殖质含量高的液肥。其它药液也应尽量即配即用。
农药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三农科普|春耕时节农药选用要科学
春耕时节,农民们逐渐开始选购农药,用于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农药的使用既关系到病虫害防控效果,又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所以在选购和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的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采购农药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农药经营门店,不要在游商或其他没有农药经营资质的场所购买。
2.选购农药时要认真阅读农药标签,按照标签规定的使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农药产品,不要购买过期农药。
有一些农药因为安全的原因,已经禁止使用或限制了使用范围,切勿超范围购买和使用。
3.使用农药时要依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有效选择防治时机,避免在下雨、大风等天气施药。同时,需要关注农药的施药方法、使用量、安全间隔期等内容,确保既获得防治效果,又避免产生安全问题。
4.施药人员注意安全,应穿防护服、戴口罩、胶皮手套等,不要逆风喷施农药,不要在施药时饮食,施药后要及时清理施药器具和洗手。
5.使用后的农药包装不能盛装任何生活用品和食物,也不能用于其他农药的分装,需按要求进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农药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农药使用过多、农药质量较差等,部分人群在使用农药时为了快速杀虫,所以随意的使用农药,导致土壤中残留污染物质,或者商家以次充好,制作出了质量较差的农药,导致产生环境污染。
农药为什么产生污染1、使用过多
农药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农药使用不规范,部分人对农药的起效速度要求较高,为了快速杀虫,他们会随意的使用农药,不遵守农药的安全剂量与使用次数等规则,并且会在错误的地方进行清洗施加农药的器械,从而导致土壤被污染。
2、质量过差
农药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农药质量过差,市面上生产农药的企业较多,他们所生产的农药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质量保证,这种农药中含有大量能污染土壤的物质,如果使用者误购买了劣质农药,就会造成土壤污染。
3、大气污染
在使用农药时,如果不按照规则进行使用,就会导致害虫和病菌的抗药性提高,例如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只需要喷洒2-3次农药就能消灭棉铃虫,而现今需要喷洒8-10次才能消灭棉铃虫,会导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4、主要危害
农药多以喷雾的方法进行使用,在喷洒农药时,会使得农药中的有机溶剂漂浮在空气中,导致大气被污染,而且雨水冲刷农田时,会将农田中的农药带入到江河湖泊中,而水中的农药污染会影响到鱼类,从而在吃鱼的人体中积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40122.html